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巍 《学术月刊》2012,(2):106-114
新时期以来,语图关系依次出现了图像忠实于语言、图像超越语言和图像支配语言三个阶段。究其原因,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在媒介文化方面,则发生了由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向;作家与导演之间的关系也分别呈现出作家影响导演、导演利用作家和导演支配作家的不同特点;而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则表现为由启蒙思潮向大众思潮的转变过程。新时期以来,图像在被语言建构后,逐渐上升为一种建构性力量,并又试图脱离语言成为主宰性力量,但实践证明,其力量还是有限度的。在其获得中心地位的同时,图像自身的局限性也被放大。因而,面对当今图像时代,图像对于语言的驱遣和放逐只能是暂时性的,语图和谐将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语言文字本位向视觉图像本位转化的进程,在网络图像信息环境中普遍滋生的"两性互窥"现象,是这一进程的典型表征之一,它向美学提出了新难题.网络传播的技术物性、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网民构成和强调感性的后现代美学观念,是导致这类现象的主因.与人体图像相关的审美规范是一个在历史中动态建构的范畴.今天,只有将美学研究与信息工程学、图像传播学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启对网络人体审美问题的正确思考.  相似文献   

3.
Visual Basic是Windows平台中最常用的应用软件开发语言,窗口图像缩放、滚动是图像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等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基本功能。现介绍如何用VB5.0实现地窗口图像缩放和滚动技巧,供各位在各种语言系统开发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图像时代的中国文学创作无疑陷入了危机。图像时代颠覆了文学创作的美学倾向,使其陷入了道德危机。图像时代解构了文学创作的中心地位,使其陷入了价值危机。图像时代破坏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工具,又使其陷入了语言危机。由此提出了面对图像时代文学创作的可能选择,一方面作家应积极介入和利用视觉媒介,他们应为大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视觉文化产品,改善和提升我们的视觉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应回归言志传统。文学在被政治和经济力量左右之后,应该重新回归文学自身的审美情感力量。作家们应沉潜下来,培养和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对我们这个日益变化着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时代内涵、有普世价值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5.
陈琦 《天府新论》2011,(4):121-123
人类文明始于图像,图像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第一媒介,是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在文字自发明以后,图像一度受到怀疑和排挤,被看作是感性、表象的、多变的。而随着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的发展,自20世纪后半段,图像时代又一次到来。这次的图像转向或回归,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显示出其包容性、多模态和跨文化的特点,与文字互动推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颜庆荣 《天府新论》2005,(Z1):323-324
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是地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难点所在.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图像运用能力却较差.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成了提高学生地理的兴趣和能力的"瓶颈".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的培养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一是运用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空间的感性知识;二是利用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地理想象能力;三是通过图像应用,提高空间想象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9):62-66
图像是逻辑的、思想的表达,这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的核心观点。图像表现的是一个逻辑的事实世界,事实世界的图像语言是具内在逻辑的、必然的结构表达与形式表达,而非空洞的形式与虚幻的先验形式,也非写实描摹对象的图像。这些以逻辑、思想为意义表达的观点和认知方法,对解决当代图像世界出现的镜面化、表象化、娱乐化、低俗化、零碎化等问题,促进图像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其纳入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语境中重新探讨,就会有新的发现:二者互仿的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符号属性;语言是实指符号,图像是虚指符号;实指的所以是强势的,虚指的所以是弱势的。因此,当二者共享同一个文本,就有可能导致语言对图像的解构和驱逐,或者延宕和遗忘。由是观之,在所谓文学图像化的境况中,语言作为强势符号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有损自身,图像仅仅充任了工具和载体,图以载文,使文学藉此得以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9.
语象作为呈现在语言之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因为语象的存在,才使得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成为可能。但语象的存在常被遮蔽,这需要某种方式让其呈现出来,文学中的描述和比喻手法就是语象得以生成的两种修辞艺术。这应当是我们探讨语言与图像关系问题的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的转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宪 《学术研究》2004,(2):110-115
当代文化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 ,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适合于视觉文化研究的独特思维范式和方法亦应运而生。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性已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 ,广泛的视觉化深刻地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 ;二、呈现出图像压倒文字的发展趋向 ,视觉文化与感性的、直观的和快感的文化存在内在联系 ;三、对外观形态过度关注 ,生活世界外观的美化和显现表明了一种观念的变革 ;四、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 ,人的视觉在不断延伸 ,可视性要求不断攀升 ,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公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城市形象传播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媒体给受众“灌输”信息的现象.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集合了更多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西南地区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的传播,应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象植入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塞博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拟的社会交往空间形式,改变了全球性政治结构。西方各国政党都在利用网络世界或赛博空间尽可能地实现政党能力的再生、强化和提升,以期实现民众对其政党的认同、提升和再建政党形象,增强在政党沟通中的民主性、参与性和政党网上监督等目标。西方各政党都希望在赛博空间这个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利用其中的人力和政治资源来提升政党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巩固和提高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宁 《阴山学刊》2014,(2):5-10
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在中性技术的作用下从大众传播语境到新媒体语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如何解读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大众媒介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在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关系变迁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的数字化和关系化、信息网络的社交化和媒介化、多场域复合扩张与连续在场,共同呈现出已成为技术现实的无处不在的媒介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流,而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将让这种技术现实继续转化为社会现实,并带来信息价值和媒介伦理等值得反思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法教学引入语法象似性理论,有助于解决汉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它不仅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引入的基本途径为:引入距离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相互间距离的远近问题;引入数量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数量与信息量的关系问题;引入顺序象似性,解决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翻译了大量的诗歌。在译诗中,他对许多诗歌的意象做了改写。对比分析译诗和原诗可以发现,朱湘主要采用替代、删除、增添等方式改写原诗的意象,以求获得对等的翻译效果。通过运用这些翻译改写策略,朱湘成功地美化了译文,使译文获得了与原文相当的审美效果,从而实现了诗歌翻译之目的,为中外文学交流谱写了新篇章。在诗歌、散文、书信、文学评论等作品中,朱湘间接地表明了他改写意象的缘由。研究认为,朱湘的文化立场和诗学诉求是他改写原诗意象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间语言的相对性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民族间语言相对性的形成原因,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算法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多模医学图像配准,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满足像素级的配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传播中新闻发布渠道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菲  白贵 《河北学刊》2006,26(6):220-225
在政府传播视野中,政府作为传播者,凭借权威的、独特的社会管理者和国家意志执行者的身份,独占核心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把关、整理和开发利用,期望达到对内推行政策,形成一致的目标和态度;对外塑造政府形象,与受众沟通,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政策。从完善政府传播效果出发,新闻发布渠道势必要以组织传播为主导,融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以高度整合的多元传播渠道,改变以往单向的、缺乏信息反馈、忽略非组织传播渠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曾晓剑 《云梦学刊》2012,33(6):149-153
在Web2.0环境下,网络新闻影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来源、内容和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其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催生了自媒体,加速了新闻传播,开阔了受众视野,扩大了新闻影响力。同时,网络新闻影像的兴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频发的公共危机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又为良好的政府形象建设提供了机遇。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存在公关理念不足、保障机制缺乏、沟通渠道不畅、控制机制及评估体系不健全等困境,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建设。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在危机管理中需强化治理理念、加强法律和资源保障、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评估与责任体系,从而通过政府形象规划、保障、传播、控制及反馈五方面的建设,完善公共危机背景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