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只有爱学生,才不会厌弃、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情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耳聋学生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这就更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关爱、尊重和体贴他们。 一、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1.要做到一视同仁。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  相似文献   

2.
王艳 《兰州学刊》2007,(11):99-101
爱是现代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众多思想家都对现代社会中爱的问题展开过研究.爱在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社会给爱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得对中西爱的伦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现代以来中西方有关爱的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先天地存在于人类历史当中,它也理所应当的存在于教育当中,当现实使大多数的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的关爱表现为尊重、期待、理解,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交往学习生活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先天地存在于人类历史当中,它也理所应当的存在于教育当中,当现实使大多数的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的关爱表现为尊重、期待、理解,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交往学习生活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5.
一、“溺爱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与矫正随着学校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学生享乐生活方式自然形成。一切生活靠家长劳做,宁可家长吃苦也不让学生身勤手劳。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附思想,并由不爱体力劳动发展到厌烦脑力劳动。有的开始厌学,有的学习兴趣冷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矫正办法;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优良品质,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二、“冷遇型”差生心理因素的产生及矫正“冷遇型”差生是指经常受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挖苦,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差生。他们轻者不发…  相似文献   

6.
关爱是人的精神需要,又具有广泛的德育意义,把关爱教育融入群众性实践中,是增强高校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关爱能力;强化以身示范,培养关怀型教师;完善实践平台,拓展关爱教育载体;坚持三位一体,构建关爱教育网络等途径,转变"居高临下式说教"的工作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双向互动的群众性实践教育模式,可达到增强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金富 《南方论刊》2003,(11):63-63,62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既教书又育人.下面试就我体会最深的四个方面谈谈对作好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教育没有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一个"爱"字;教育也没有捷径,如果说有,这条捷径就是爱之路.爱是教育的惟一秘诀.  相似文献   

8.
"爱"是人类本性之所需,无论是宗教性道德还是世俗性道德都赋予"爱"以伦理合理性。"爱"的伦理合理性主要来源于它能够把人从分离状态中重新聚合起来,使个体由个别性的存在成为普遍性的伦理存在。据此,我们应当重申"爱"的伦理合理性,恢复"爱"在伦理世界中的地位,并挖掘"爱"的现实价值,重建人类"爱"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帮助人类走出人类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相分离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爱作为一种原体验,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核心,是人的真智慧.然而,在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现代化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在下降,幸福感渐去渐远.爱被"唯理化"的生活形态扭曲,爱的本源被异化;爱被狭隘、变态的思想情感囚禁,爱的本质遭到践踏.现代社会面临着"爱"的危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可以通过爱的教育,培育爱的信念;营造爱的氛围,丰富爱的实践;弘扬爱的精神,提高爱的能力.只要人们能够打碎自身精神上的枷锁、突破外界的层层障碍、享受深厚的情感交融的协调、不断升华精神境界,现代社会就能处处感受到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活动的潜在动力是"爱与奉献","让教育充满了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师主体对学生主体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爱与奉献"教育理念中蕴含着巨大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1.
吴必健 《理论界》2020,(5):38-44
基于弗洛姆《爱的艺术》的理论,对弗洛姆的两个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一是针对"爱主要是给予不在得取"(Love is primarily giving,not receiving.)的观点反思爱的动机。爱的普遍动机在于得取被爱,这是由人的生存需求和社会本质决定的。被爱是去爱的根本动力,这才有助于人们在爱上积极主动给予。二是针对"博爱是一切爱的基础"(The most fundamental kind of love,which underlies all type of love,is brotherly love.)的观点反思爱的基础。博爱作为所有爱的基础,其非排他性与性爱的排他性存在矛盾。爱的基础不是博爱,而是自爱。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自爱,才有能力实现其他形式的爱。以自爱作为爱的起点,不仅有利于培养爱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使人走向成熟成就爱,使爱作为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具有人道主义和现实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强生公司自从2007年将品牌理念换为"因爱而生"以后,借着奥运赞助的契机,在中国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营销传播活动.其整个策略的核心,是将强生公司一直秉承的"关爱"理念进行了中国化的表述,并结合时机进行高覆盖率的传播.最终,这一传播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本文试从强生公司从2007年到2008年的奥运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执行以及成果评估方面,探讨中国化的情感诉求方式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爱"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她的小说,强调黑人的自爱、互爱,更强调超越种族隔阂和文化疆域之爱。在莫里森的思想中,"爱"是解决种族、性别、文化冲突的途径,爱可以打破两性壁垒、种族隔阂和文化界域,达成两性融合、种族平等和文化和谐。莫里森的小说以"爱"为主题,带有种族文化背景,实际是对种族冲突历史的文学解读和爱意观照。  相似文献   

14.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那么怎样去热爱学生呢?根据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会,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爱的密码     
一位女友终于决定请我们吃喜糖了。我们大家都非常惊诧,不是因为她唐突,而是因为她终于下决心与她热恋了两年多的男朋友结婚。 她以前受过伤害,大家都知道那个男孩子,当初与她也爱得生生死死,已经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可男孩子突然负她而去,对她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尽管她与现在的男朋友关系非同一般,但却不敢轻言“结婚”两字。男朋友也一直默默地呵护、关爱着她,不提及那两个字。  相似文献   

17.
周全德 《齐鲁学刊》2008,1(1):32-35
儒学和基督教均对人类婚爱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基督教以"诛心"式的禁欲扭曲两性婚爱的完整性,而儒学则以对自然性爱的宽容奠定了两性婚爱的心理审美化基础。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两性爱情的探求带有理性主义的特征,而在儒家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两性爱情的追求则被打上情感伦理及意象美学的印记,换句话说,西方爱的传统是在爱情中实现人生,而中国人爱的习惯则是在人生中获得爱情。  相似文献   

18.
薛琳 《中文信息》2013,(5):41-4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作为一名教师,要领会“爱”的精髓,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给予的爱,并懂得回报爱,却并非易事。10年多的从教经历,让我对如何爱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围绕"先觉者的爱","遗传与救救孩子","女性解放与人的解放"这些主题,两位作家在"爱的启蒙"方面皆以思想性著称,他们并非只热衷揭露问题,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都怀有盼望并引领方向,爱的主题都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易卜生剧中的爱多是伦理之爱,男女之爱,要拯救的是个体的人。鲁迅呼唤的则是人道主义的爱,无我的爱,要拯救的是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杜丽 《兰州学刊》2010,(Z1):68-69
建设"关爱型校园"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在文化校园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文章将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载体、打造学习型校园、培养学生敬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团队三个着力点上论述关爱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