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养生     
《中国社会导刊》2011,(23):62-62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黄帝内经》中提到女性在“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性在“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的就是女性到了35岁左右、男性在40岁左右会分别出现衰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文化宫     
《老年人》2002,(11)
名诗佳句为别号以名诗为别号的:唐末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记述唐末战乱,堪称叙事诗的一座丰碑,他因此被称作“秦妇吟秀才”。北宋诗人刘一止,因一首《晓行》词盛传京师,被时人号为“刘晓行”。宋末元初的词人张炎曾赋《孤雁》词,以孤雁失群自喻其亡国后沦落不偶的遭际,被称为“张孤雁”。以佳句为别号的:宋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为世传诵,号为“张三影”。同代的宋祁,当过工部尚书,其“红杏枝头春意闹”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赢得“红杏尚书”的美名。明代崔华因“黄叶声多酒不辞”之…  相似文献   

3.
“虎妈”教育震撼美国社会 7岁的女孩,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在中国少数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但是,前不久,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写在介绍自己育儿经的一本书上,这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籍一出版,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讨论。如今,“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各种讨论也随之达到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4.
政策顾问     
《老年世界》2006,(9):7-7
《老年世界》2005年第19期政策顾问栏目登载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民发[2005]52号)。我们是在“文革”期间致残,被评为基本伤残,我们是属于那一级伤残?能不能享受抚恤待遇?  相似文献   

5.
江苏靖江有些老人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了故乡,按照国家政策每月领取养老金,原单位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要求他们须不定期证明“自己还活着”,原先要求他们拍“个性”照片寄回单位,今年更是要他们到当地公证处“开证明”。(12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6.
古来,有一类以寻求长生不老为中心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文·释名》:“老而不死日仙。”因西这类故事被称为“仙话”。人们用幻想的胜利——升仙,来向威胁人类最大的恶运——死亡进行挑战。人类珍爱生命、寻求不死的观念,可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海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神话总集,其中不止一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因;《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西经》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白民国有黄兽“乘之寿二千岁”;《大荒西经》有“颇顾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英国的保障模式,还要先从400年前的《济贫法》说起。英国的《济贫法》于1601年制定,此前大约一百年左右,托玛斯·莫尔就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这样描述过当时的社会状况:那些“贫困、愚钝、不幸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夫妻相伴,老幼相携,急不择路,衣食无着。他们背井离乡,流落四方……”结果,“要么被迫偷盗,而后被判处绞刑;要么四出乞讨,而后被当作流氓投入牢狱。除此之外,他们别无生路”。  相似文献   

8.
曹景行,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作为主要创办人和主持人之一,他将一档在深夜播出、每天只有20分钟的《时事开讲》办成了凤凰品牌节目、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因其清秀儒雅的外形,更凭借简练、独到、充满知性的“曹氏评论”,曹景行在凤凰卫视覆盖的全球华人圈获得了广泛影响力。在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何亮亮、阮次山,杨锦膦、石齐平、马鼎立等一帮名老头纷纷在凤凰“上岗”,演绎各自风彩,被戏称为“老头当美女用”的凤凰新策略。现在,年近花甲的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的同时,还是《口述历史》和《风范大国民》等凤凰节目的当家主播。  相似文献   

9.
他们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故土,落脚异地;他们本应和儿孙享受天伦之乐,却要时刻畏惧城市生活的陌生;他们本应在田间品味悠闲,却要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被称做“老年漂”或“漂族老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  相似文献   

10.
马年春晚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亿万观众,《新闻联播》也破例用这首歌做了“史上最暖心”的片尾曲。鲜为人知的是,其创作者是一对亲密搭档,也是最好的“闺密”。他们一直用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和点滴体会谱写爱与被爱,为《终于等到你》《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经典影视剧配曲,创作出70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她只为他填词,他只为她谱曲,而且他们创作一首红一首!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曾经从事释囚辅导(内地称之为“司法矫正”或“社区矫正”)工作多年的社工,我曾目睹并接触无数深堕毒渊的犯罪人士及吸毒者,他们的遭遇及吸毒行为除了使其个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更会祸及下一代,使他们的子女无法享有一般孩童所能享有的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消灭毒祸,可以说是举世共识。  相似文献   

12.
兰岚 《现代妇女》2014,(8):299-299
《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曾经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历代诠释者通过对《大学》文本的诠释,表达对社会和时代问题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大学”“小学”的区分,及“新民”“亲民”的不同理解,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不同的理解思路,进一步发现其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旭日阳刚     
《中国社会导刊》2010,(33):F0003-F0003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一段酒后赤膊翻唱的《春天里》视频偶然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近千万网友疯狂转载。他们是目前迅速走红的“旭日阳刚”组合(年轻男子叫刘刚,年龄大一些的叫王旭).连大明星也成了他们的“钢锚”。  相似文献   

14.
这段时间陆续收到友人关于民营企业家的质疑,他们不约而同地都以最近被称为“王石捐款门”的事件为依据,而他们之所以向我提出质疑,是因为我曾一再主张,中国未来的民主需要学界精英、政界精英与商界精英在民主理念上达成最低限度内的共识,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商界精英,特别是民曹企业家,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将会最先跟进学界精英的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生活》杂志列出了人类历史上的“10大经 典之吻”,倒颇有意思: “犹大之吻”。耶稣的门徒犹太在公元29年利用亲 吻出卖了其师。他接受大司祭付给他的30块银子,答 应帮他们辨认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 就拥抱和亲吻耶稣,好让他们辨认出他。耶稣随即被 捕,然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永恒之吻”。法国艺术家罗丹在1868年雕出了一 座雕像,作品中是两个赤裸的情人在接吻。这座“永恒 之吻”雕像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时期艺术的终结。罗丹 自己形容说:“它是那么完美,似乎已经远离了周遭的 世界。” “被吻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上辑茶座载有周国平先生的文章《哲学家或中蛊者》,描述了“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按照我的命名法,该称他为“民间哲学爱好者”(简称“民哲”)。除了科学,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都有  相似文献   

17.
第十大行星     
《现代交际》2007,(4):6-6
美国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第十大行星,并暂命名“2003-U8313”的消息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力知研究员立即报料称:“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测出来了!当时还得到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了天文学界。”  相似文献   

18.
雪桥 《老年人》2014,(1):32-33
2013年9月,影片《正骨》在全国热映,主演宋春丽塑造的母亲形象慈祥、朴实,再次被无数影迷认可。几十年影视生涯中,宋春丽塑造的大多是善良慈祥的母亲形象,被世人誉为“母亲专业户”。然而现实生活中,她为事业所累,却不曾当过母亲。步入老年后,她与丈夫承受着“丁克”(无子女)之痛。好在两人相互体谅,通过共同努力,他们晚年的“丁克家庭”也很幸福。  相似文献   

19.
李振 《职业》2013,(22):57-59
2013年3月11日,与首期推出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相隔一年后,《福布斯》中文版再次推出“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这些上榜的青年创业者被喻为“《福布斯》青年”,他们展现了自己当下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和颠覆潜力,也代表了未来他们所带来的新生力量和潜在能量。《福布斯》美国版也同步选出“美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并与中文版携手,分别同期发布在福布斯中文网及英文网站上。展现当下,展望未来,业内外人士很自然地对中美两国之间的30岁以下青年创业者展开解析和对比,引发多方关注。中国的年轻人与美国的年轻人,在创业、实现梦想及改造世界方面,谁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1979年的一天,几个读书人聚在陈原(1918-2004,出版家、语言学家)的病房里商量办一份杂志。大家觉得“噩梦”醒过来之后该有一个园地。让读书人抒发他们的情怀,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呼唤被压抑或被歪曲了的良心。这一年的4月,“以读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杂志”《读书》创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史枚、倪子明、丁聪等屡经沧桑的文化老人,为这份杂志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激情。一年后,沈昌文进入《读书》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