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扬子晚报》报道,家住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的陈奶奶有一本特殊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儿女们回家探望的次数和时间。她准备设一个“子女探望奖”,在每年年底给回来次数最多的子女发“红包”,以此促使他们经常回来看望自己。  相似文献   

2.
龙女 《当代老年》2010,(1):14-14
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子女,当然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不过,如果你并没和父母住在一起,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健康有没有出问题呢?春节期间,不少儿女会回家看望独居的父母,美国著名心脏病研究所梅奥诊所的专家指出,儿女回家探望父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月 《女性天地》2007,(3):44-45
葛大妈是前年春天进的我们养老院。她有三个儿女,但儿女们都说自己忙没空照顾老人,于是就把葛大妈送到我们这来了。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几个子女还经常来探望,渐渐的,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4.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5.
倾听     
《现代妇女》2008,(12):5-5
“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孝敬老人最贴心的方式。 ——今年重阳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公布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显示,子女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广州白云区某老人院,由于两成子女很少去看望入院老人,该老人院近日规定,老人入住时子女将与老人院签订“亲情协议”,协议规定老人子女每月必须探望老人,每星期必须通电话。有家属表示,将亲情量化是形式主义,而且多此一举,难以执行。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如果强制执行合同,将使老人与家属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今年76岁,家住安徽淮北农村的吴大娘,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到附近的垃圾场拾荒。4年前,吴大娘在县城经营着一个规模中等的杂货铺,赚来的钱除了维持生计之外,还要“关照”5个子女以及正在上学的几个孙子和外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体力每况愈下,最后不得已把杂货铺关门,回家了。吴大娘有4个儿子1个女儿,子女们成家后,她的生活越来越孤独了。子女们约定轮流每年供给她一定数量的粮食和零花钱,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身体还“可以”的她,主动申请耕种一块田地。现在,4个儿子陆续外出打工了,只有到了农忙,才能偶尔见到他们。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8.
我生有两男一女,二儿子对要他承担的赡养费数额有意见,虽然赡养费还是给了,但他不再回家看望我,为此我感到非常痛苦。请问我可以要求法院强制让二儿子回家看望我吗?顺达顺达同志:我国《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还应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在现实生活中,做子女的往往重视满足老人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忽略老人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这是不对的。所谓精神慰藉,主要指探望、陪伴被赡养人,同被赡养人交流思想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等等。子女对父母进行精…  相似文献   

9.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10.
曾经 《炎黄世界》2010,(2):4-13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不仅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对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尽管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老大、老二、老三等已退休,但他对子女们的两个基本要求丝毫没有改变:“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要自立自强。”虽是94岁高龄,但每当子女们前来看望他时,他总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两句话,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为这两句话注入·些新的内容。在他看来,只有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是伟大、神圣的事业,也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在他的严厉要求下,子女们无不遵循其“家训”,在极为平常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杨美梅 《老年世界》2008,(14):19-19
小朱十分注意母亲的精神需求,她给老妈制订了体育锻炼计划,老太太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她提出送老妈上老年大学,老太太嫌远;她又给老妈联系老年合唱团,老太太说没兴趣,而非要女儿每天来看望自己,认为女儿能够陪自己打麻将、聊天才算孝顺。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约法三章”:要他们隔三岔五回自己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相似文献   

12.
程艳 《老年世界》2006,(5):31-31
胡奶奶今年67岁。按理说到了应好好事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可是她对已经长大成人的一双子女总是放心不下。从就业、恋爱、结婚,到穿衣戴帽吃喝拉撒等生活琐事,她都要为儿女们牵肠挂肚。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年近40岁的儿子回家稍微晚了些,她就唠叨个不停。儿子听得烦了,说她多管闲事.闹得母子俩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3.
吴景 《女性天地》2014,(7):14-15
这个秘密母亲捂了20年。星期天,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说:“小毛.我给你儿子搞了一笔钱,有五千来块。”我吃了一惊。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女工,买点小菜也要和菜贩子还半天价,虽说这几年养老金年年涨,但到现在她也只拿1500来块,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的很奇怪。  相似文献   

14.
已成家立业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爷爷奶奶,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近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真叫人忧虑从中来。特别是住在城里的父母,他们当中的一些子女,无论是节假日或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一家大小,两手空空“回家看看”。到家后,孙子是“小皇帝”,子女是客人,父母成了仆人。父母忙里忙外采购,还要当厨师,子女们只顾玩扑克、搓麻将,  相似文献   

15.
若星  繁星 《女性天地》2013,(11):32-33
“大爷,您怎么把儿女都告上法庭了,是他们不孝,不常回家探望您吗?”“他们回不回家看我无所谓,他们不给我买酒钱,不准我喝酒,就是不孝!”  相似文献   

16.
美荐 《老年世界》2008,(9):21-22
背景:王老太有一儿三女,均已成家立业。儿女们一直不定期地给他们赡养费.有时还会带他们到公园里散散心。可是最近几年。王老太的几个儿女都推说工作太忙,不肯再回家探望老人。  相似文献   

17.
启文 《老年世界》2006,(3):37-37
张大妈常常抱怨子女不“常回家看看”。一天,我见到她家老大,侧面谈起老人对晚辈的挂念。老大叹了口气说:“我们也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每次一回家,老爸老妈不是跟我们叫穷,就是数落我们不关心他们……老爸老妈都有一份不簿的退休工资,银行有存款.房子也宽敞。相比之下.我们几个子女,下岗的下岗,打工的打工,  相似文献   

18.
你什么时候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当爸爸妈妈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回来?”我会说:“下个星期天吧。”“等工作没那么忙的时候吧!”“迟些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回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赴美的老人有10万。他们或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为探望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在美国却经历着“土洋代沟”的煎熬。  相似文献   

20.
我和老伴今年70多岁了,老伴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有两个儿子,都在本市工作,但是他们很少回来看望我们,电话也很少。我和老伴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儿子每月支付赡养费500元,每半个月回家探望一次,并给付我们精神损失费5000元。请问我们的请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