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同时又是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和中国境外的蒙古族的共同祖先,是历史上蒙古民族的缔造者.当时的蒙古汗国并非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一个国家,而是位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权.成吉思汗是最伟大的军事实践家,同时又是打破东西方壁垒的千年伟人.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形成、蒙古汗国建立以及后来元朝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死后,葬地不详,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是历史上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地,是蒙古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作为成陵所在地,近些年来伊金霍洛旗在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成吉思汗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建设成吉思汗文化,伊金霍洛旗应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应建立成吉思汗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蒙古族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蒙古族地名传说中的英雄与故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层面的分析,认为该母题是在科尔沁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蒙古人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传统的伦理思想贯穿于蒙古历史的始终,然而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是动荡的民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成吉思罕崇拜及黄金家族正统观”、“忠君与忠实”、“妇女地位”、“英雄气质”、“尊师重教”等五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的伦理思想的同时,也论述了藏传佛教,即黄教在这五个方面的影响,从而突出了15—117世纪蒙古族伦理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科尔沁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人“地母”信仰,是蒙古英雄史诗“英雄神奇诞生”母题的传承,他受到了汉、藏文化的滋润,并在近代以来科尔沁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影以及社会环境中发生和日臻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元杂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影响。元杂剧中有很多爱情剧、宗教剧和反映大团圆结局、节日竞技及节庆时杀羊造酒等习俗的情节,这与蒙古民族的思想、文化、习俗关系密切;元杂剧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这与蒙古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情结不谋而合;蒙古民族的审美风尚使元杂剧总体上呈现出酣畅淋漓、热烈奔放的风格;元杂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与蒙古民族的民间文学诸如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元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古语,更直接地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蒙古族古代文化中,崇拜“九”数常常蕴蓄着许多象征内涵。蒙古族传统文化及众多文献典籍里,“九”数是蒙古人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表现,它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和民俗底蕴。 一、蒙古族祭祀习俗中的“九”数 蒙古族祭祀习俗与蒙古族萨满教关系密切。萨满教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九”数在萨满教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原始宗教中,有“九十九重天”的说法。成吉思汗时代,用九十九匹白色骡马之鲜好,泼酒九十九次,以祈祷于九十九天保佑。蒙古族萨满教祈祷词曰:“上有九十九尊天神/下有七十七尊地母/皆是慈善好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江格尔》是一部气势恢弘的蒙古族史诗,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由广大蒙古族群众创作而成,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在《江格尔》史诗中有两个基本母题系列即:婚姻型母题系列、征战型母题系列。透过这两个系列可以看到蒙古族原始思维审美意识,及审美意识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巴·苏和蒙古族人民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漫长的游牧狩猎经济生活和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草原文明和马背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古老而独特的英雄崇拜。本文拟从民俗学、审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是作曲家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创作出的一系列以蒙古族文化内涵为表现内容,以蒙古族风格的民歌、器乐曲旋律或自创的带有蒙古族风格的旋律作为作品主题并贯穿发展的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所表达的是作曲家眼中的蒙古族历史、英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等一切涉及蒙古族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表现的是蒙古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传达的是蒙古族的崇高审美理想,是蒙古民族的感情、特有文化和审美方式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箴言是指成吉思汗富有哲理性的言论,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成吉思汗箴言中体现出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分析成吉思汗箴言的概念和梳理文本源流的基础上,阐释了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并从国家文化政策、文本的影响因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探索了成吉思汗箴言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推动成吉思汗箴言的英译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介绍了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变迁过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吉思汗陵最终在鄂尔多斯安放和供奉的历史文化根源:第一个也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第二个原因在于17世纪上半叶创作的蒙古历史文献巨作《蒙古源流》、《黄金史纲》和《黄金史》等史书的诞生和民间传说的流传,为其找到了合理的历史依据,创造了舆论氛围;第三个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八白室在鄂尔多斯供奉和祭祀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信仰基础。因此成吉思汗八白室虽躲避战乱几经迁徙,但最终迁回到鄂尔多斯供奉和祭祀至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的研究入手,结合有关史料,在转写、汉译的基础上,对传记中涉及的蒙古人名的来源情况进行了探讨,力图展示当时的蒙古人名特点及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元朝君主对医家的网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元朝早期的几个君主都重视医药, 尤其是忽必烈, 网罗并重用了相当多的名医, 于是元朝出现了结构严密、职责清晰的太医院制度和独有的三皇庙制度。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医学和医家的地位, 也引起了坚持传统观念的汉族知识分子的不满。医官地位极高、儒与医时常斗争, 成为元朝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汗祭祀作为历史记忆载体和政治文化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语境下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并发挥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该祭祀在不同政权(北元、清朝、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被不同的群体不断地再构建和再解构,被解读出包括蒙古黄金家族政治、民族国家、佛教、世俗化以及民族或族群认同等诸多层面的多种涵义。成吉思汗祭祀的现代转型中,国家、蒙古族民众、佛教徒以及其他参观者等各类参与者为消除或生成不同成吉思汗身份和意义而互动,但国家在这一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早期蒙古史的编年体史学文献,在这本记载成吉思汗家族以及早期蒙古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体现在“孝道”、“忠诚信义”、“男尊女卑”、“团结自强”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渗透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积淀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独具特色的天论观是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关于天的一系列观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亲身的实践经验和广大民众的认识成果的结晶。研究成吉思汗的哲学思想必须研究他独特的天论观,以及作为古代人的思想,即成吉思汗哲学思想对当代有何传承文化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