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重远创办的《新生》周刊,是30年代前期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救亡运动发展进程中发生过巨大社会影响的刊物。《新生》的诞生很不寻常。它是在邹韬奋主办的风靡一时的《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后,由杜重远挺身而出,利用自已的实业家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它看起来是一个新办的刊物,但它的宗旨、风格和主要工作人员,同《生活》周刊没有多大差别。除了每期的文稿要送审检查外,内容尽可能保持《生活》周刊的本色。邹韬奋在他的最后遗著《患难余生记》中满怀感激之情地写道:“这好像我手上撑着的火炬被迫放下,同…  相似文献   

2.
赵文 《晋阳学刊》2006,(1):94-98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时事政论类综合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对日本侵华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日本侵华的内在原因是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而中国自身国力的孱弱则是招致日本侵略的重要外因。《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原因的分析,虽带有浅显、直白、感性的特征,但对于激发城市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他们的民族精神,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晖 《晋阳学刊》2022,(5):136-139
《生活》周刊是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的著名刊物,邹韬奋的大名与《生活》周刊是密不可分的。邹韬奋就报刊的编辑与经营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开设了多个有特色的栏目,《生活》周刊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章对邹韬奋《生活》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创新实践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报刊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内容、文章内容趣味性和“有价值”要有机统一、树立受众本位意识和为大众服务的精神、经营管理要兼顾“事业性”和“商业性”,以资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从不同角度广泛地反映了中唐的社会生活和级阶矛盾。在这些诗中,战斗性和人民性最强;现实意义最深刻的,要算《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两个组诗,《秦中吟》共十首,《轻肥》是其中的第七首。  相似文献   

5.
十年代中,在北京积极追随鲁迅,创办革命文学团体莽原社、出版《莽原》周刊,后来又和鲁迅冲突,另办狂飙社、出版《狂飙》周刊的高长虹,是我省最早和鲁迅接触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6.
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澳门出版的有6家中文日报:《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和《正报》;7家葡文报纸:《澳门人报》、《澳门晚报》、《澳门邮讯报》、《澳门消息报》、《澳门论坛报》(兼出中文报)、《号角报》、《中西报》。此外,还有澳门政府出版的《宪报》和澳门新闻厅出版的《星期六》两份周刊。澳门出版的中文报纸日销量为6万多份,葡文报纸约千份。此外,香港销澳报纸有40多种,日销2万份左右,还有20多种香港杂志销售。除报刊外,澳门的新闻传播媒介尚有:澳门广播电台、澳门绿村电台、澳门电视台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等。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刊编辑、政论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真理、寻求光明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6年开始,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日报周刊》和《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等十余种报刊。《韬奋新闻工作文集》收录了他在黑暗年代,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撰写的有关新闻工作的文章,透过这些文章,我们会清晰地看出他的新闻思想发展的轨迹。服务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7,7(11):132-134
胡风主编的《七月》周刊与茅盾主编的《呐喊》周刊都创刊于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的上海,同为当年较有影响的救亡文艺刊物.胡风对《七月》周刊的评价甚高,认为它"抵制了所谓标语口号的教条公式主义的浮嚣文风",作为参照系的当然是早于其面世的《呐喊》周刊.本文从几个角度对这两个姊妹刊物进行比较,并试图对她们的异同处作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生活》周刊(1925-1933年)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 《学术研究》2006,1(3):109-115
1925年10月创刊于上海的《生活》周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刊物,就其内容和读者而言,它是一份主要面向城市青年大众的杂志。《生活》周刊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热情为青年大众服务的宗旨,通过年轻编撰者与青年受众之间长期的良好交流与互动,实现了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平衡与互换,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一种求实、向上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武经七书》(以下简称《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从我国浩繁的兵书中选出,颁行于武学(军事学校)的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这些北宋以前军事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者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要的是,七书又是我国古代丰富管理思想的总汇,对研究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 管理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概念,古代与它相应的是“治”,“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治”就是管理,又称为“司牧”、“驭民”。本文试分析《七书》所提出的“算”、“道”、“利”这三个范畴,探讨《七书》管理思想与现代经营管理的结合点。 庙算运筹,多元决定  相似文献   

11.
张晓哲 《理论界》2007,(6):152-153
《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是两本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文化双周刊。一北一南,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宗旨和口号。两本杂志的栏目设置也不尽相同。三联的“封面故事”和新周刊的“专题”两个版块都是杂志的重点内容。专题体现着杂志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2006年10、11、12月《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专题在内容、版面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两杂志整体的策划重点和方向,尤其是各自作为杂志风格的代表,凝聚着“生活”、“新锐”两种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
清代小说《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金莲仙史》是由全真教的宣教文学——《七真天仙宝传》道情改编而成的,而这一说唱文学又与全真七子的圣传《金莲正宗记》、《七真年谱》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密切相关。清理这部分小说的源流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白话小说的生成模式、叙事特性和文化内涵.为小说史的撰写提供鲜活的个案。  相似文献   

13.
钱庄是中国旧时的重要金融机构。它究竟产生于何时,是值得进一步搞清楚的问题。《上海钱庄史料》(1960年出版)把上海钱庄的产生定于清乾隆年间。彭信威先生則认为中国的钱庄产生于明代。他所著《中国货币史》第七章第四节《信用和信用机关》中有《钱庄的兴起》一目,其中提到“钱铺这名辞,最早出现于《金瓶梅》一书”;又说:“万历年间的书中提到钱肆、钱庄的时候,多透露出是一种赚钱事业的语气。”说明他认为在明万历年间钱庄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结论是否正确?本文想在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一些订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报纸作为二十世纪三大传媒之一,是极为重要的信息产业。它对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信息的开发和传播;它对舆论的导向和国际国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它对经济生活实施的影响等方面都在发挥着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报纸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15.
六月四日至七日在南京举行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成立会。一批著名的老新闻工作者从北京、上海、浙江、安微、重庆、成都、南宁、江苏等地云集南京共商成立事宜,抓紧编好报史刊史。会议期间,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中顾委委员江渭清,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福明到会讲了话,管文蔚同志到会祝贺。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总会负责人石西民、林肖硖、谢冰岩、陆诒等专程来宁,先后在会上讲了话,省社联常务副主席王淮冰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重庆分会会长林晞在闭幕式上致了贺词。与会同志回顾了“一报一刊”的光荣传统,指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抗  相似文献   

16.
群英荟萃的河南救亡文坛 在河南现代文艺史上,《风雨》周刊的出版,是值得记述的一笔。 《风雨》周刊诞生于伟大抗日战争的风雨中。一九三七年秋,由嵇文甫、姚雪垠、王阑西主编,在开封出版。初为周刊,第十五期起改为五日刊,主编又增加范文澜、方天逸二人。社址设在开封同乐街四十一号。该刊虽然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但刊登的文艺作品、抗日救亡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却相当多。当时,由于《风雨》周刊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在救亡宣传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又加上该刊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而使它很快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刊物,吸引了相当大的一批作者和读者。许多著名作家、戏剧家、音乐家都先后应约撰稿,及时地反映了抗战初期我国许多地区救亡运动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7.
《黄山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十多年来的办报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立足声屏、服务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之本。这对于自收自支的本报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叻报》是新加坡近代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叻报》广告以其庞大的数量和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殖民背景下,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给新加坡华人社会带来冲击和影响,其社会生活既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又接受了某些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形成了华人移民社会所特有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报纸的社会功能也相应的有了变化.当前,人们对于报纸特别是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里,笔者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文艺副刊的宣传功能早在一九四八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03页)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说:“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引文不另注)一文中,主张以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有关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争鸣。1980年两位作者又发表了《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再谈》,引文不另注),进一步阐发了他们的观点。为使讨论深入一步,仅就这两篇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