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两位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的代表作《语言论》在语言性质、语音系统、语言成分划分、对语言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哲学基础上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萨丕尔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 语法概念”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语法分析方法。他以概念为核心、以意义为基础,并始终强调语言模式的社会及心理基础。这种对语言本质的深刻认识不仅体现在人们熟知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也体现在萨丕尔对语法系统的研究中。萨丕尔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其产生的哲学基础,他的心理学研究倾向不仅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和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相关研究,还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及语言学家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影响。萨丕尔的语法研究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后期认知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也能够从萨丕尔的语法研究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Edward Sapir 1884—1939)和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 1887—1949)是本世纪初美国两位齐名的语言学家,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他们各自的代表著作《语言论》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时隔五六十年,这两本书中的许多原理还是行之有效的,甚至还是很新鲜、很有启发性的,仍然值得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言论》中的“意义”作为分析对象,以原著中的具体阐述为例证,指出了《语言论》的轻视意义不是作者的一种理论认识,而是一种从研究方法论上回避意义的选择。文章还对原著中术语“意义”一词的多种不同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语言论》对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混淆及其表现进行了例举说明。最后,本文从哲学根源和具体表现上探讨了《语言论》中混淆词义及其客观所指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关于假说的最有效结论还没有被证明。萨丕尔、沃尔夫自身也不是十分清楚是否完全接受了假说,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给出假说的定义。他们还不时地改变有关观点。斯坦伯格引用其他研究者的数据说明普通人和聋人智力没有区别。他的关于没有语言的聋人也能思维的论据,也反驳了沃尔夫假说。哈根有关语言相对论的实验显示会说两种语言的双语者在说话时可以随意从一种语言改说另一种语言,这只不过是进行语言转换,而不是改变思维方式。人们从许多角度试图来证明、修改或反对沃尔夫假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简单回顾了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的产生与发展 ,并对这一假说的理解与认识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新发现和具体论证 ,文章进而探讨了该假说理解分歧的所在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转向语言论必然要经过结构性改造。这一改造包含四个基础性转变:一是生活由实践范围转变为概念基础,二是语言由中介转变为整体,三是实践由生活的功能转变为语言的功能,四是文学由实践的子项转变为分类实践的起点。这四个转变是从结构的角度来说。从语言现象学的角度来说,文学是第一个呈现出来的领域,是语言实践和反思的直接对象,文学的语言实践与生活都是这一领域中出现的反思性语言功能,而一致的达成方式则是语言论与前语言论实践观念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正象大理石、青铜、黏土是雕塑家的材料。每一种语言都有它鲜明的特点,所以一种文学的内在的形式限制—和可能性——从来不会和另一种文学完全一样。用一种语言的形式和质料形成的文学,总带着它的模子的色彩和线条。萨丕尔《语言论》  相似文献   

9.
8 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理论界掀起了一股“语言热”。它是对西方 2 0世纪以来“语言论转向”的直接对接 ,并迅速取代了以理性为中心的认识论的美学与诗学。这种“语言论转向”对后新诗潮理论及创作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本文通过论析 ,探讨了后新诗潮所推崇的“语言革命  相似文献   

10.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索绪尔和萨丕尔的语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绪尔和萨丕尔这两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背景相同,在对语言的看法、研究途径、研究重点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侧重点和贡献却也有所不同。将两位语言学家在语言研究的若干方面作一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他们理论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词的形式和内容这对矛盾中,形式规定着词的本质;词的语音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能规定词的本质;词的语法形式才是词的本质所在,词的语法形式是以主观的方式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索绪尔和萨丕尔这两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背景相同,在对语言的看法、研究途径、研究重点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侧重点和贡献却也有所不同。将两位语言学隶在语言研究的若干方面作一比较,有助干加深对他们理论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论发展至今,在国际前沿逐渐出现了三种新的思想转向趋势。其一是思辨转向,它发起对语言任意性原则的挑战,破除以语言等为标志的“相关主义”思路,而主张对实在进行思辨,迎合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科幻研究方向。其二是事件转向,它质疑语言差别性原则,融合后结构主义,立足事件思想这一新的观察角度,引出了新叙事学与新媒介研究。其三是生命转向,它更为深入地从语言的发生性维度出发,在清理语言论中神秘的拟人化残余的前提下,重构语言的发生机制,激活了生命政治、动物研究与后人类研究。这三种转向虽针锋相对形成彼此论争关系并纵深递进,但都在严谨的批判意义上标示了语言论之后的学理取径,而相应地提供了建立在反思语言论基础上的后理论的主要议题,成为我国文论积极考虑转化性创造的选择前提。  相似文献   

15.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论及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时写道:“对我们来说,语言不只是思想交流的系统而已.它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诗歌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有意味的符号表达形式,自然也是被语言预先决定了的.当我们把诗歌和其他人类精神的符号表达形式(诸如小说、戏剧、散文和其他的哲学、评论等)横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对者大多是就假说的内在论证过程及方法的不足进行批评,本文拟从一个外在角度对假说加以驳斥。通过对英汉"时空"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概念隐喻化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或决定不同的隐喻化思维,而是思维影响或决定语言。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语言论转向,西方文学界进入现代语言观阶段。人们转而相信,语言是人的生存方式,由此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道家思想与其最重要成就《道德经》,结合卡西勒的神话思维观和海德格的语言论,旨在由语言创世观出发,用道家思想剖析《地海传奇》,借东方哲学解读西方文学,进一步探讨厄休拉·勒奎恩笔下的地海世界中,西方奇幻元素魔法与东方老庄哲思的内在联系,并揭示魔法的新阐义。  相似文献   

19.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涵盖了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决定论(强势假说)和语言相对论(弱势假说)。本文通过讨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涵盖的两个基本观点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语言不对思维起决定性作用,语言影响思维。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强势假说的不足之处,即语言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发生的语言论转向深刻地改变了作者的地位,上帝般高高在上的作者沦为"现代的抄写者"。英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可怜的KoKo》可以看作是一部隐喻文本作者地位下降的寓言,从语言表征危机和知识霸权显现两方面解构了传统观念中的作者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