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市场经济是一个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相联系、反映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与关系的经济范畴。就其概念的实质而言,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市场在其中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起调节和导向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个中性的经济范畴,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它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某种特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问题,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坚持计划经济,加强和改进计划工作,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必要的。本文准备着重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理论的演进任何一个社会化的生产体系,都有一个按照客观上要求的比例在不同使用价值生产部门间分配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问题。马克思说:“这种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义利关系的调节主要依靠伦理教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这种主要依靠伦理教化来调节义利关系的方式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法律调节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法律调节既承认了市场主体追求效率或利益的合法性,又保证了市场主体在利益博弈中的公平地位,在市场规制中促进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即"义"和"利"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4.
应当重视农产品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问题的研究何克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经济已与国际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199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958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7%,是开放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乌拉圭...  相似文献   

5.
小农经济与传统农耕社会的有机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政治理论和经济视角来看,传统农耕社会的管理是有序的。小农家庭经济是农耕时代政府财政最大化的选择,小农经济有效地抵制社会运行中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历史上“人多地少”并不是农业的问题;农耕社会丰富的国家调节手段,采用了行政、财政、社会结构、文化等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的平衡,这些都表明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耕传统不能简单地与“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它的社会运行是相当有机的。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曾被认为是同公有制相联系的一种调节手段和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之一。然而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却证明传统计划经济恰恰束缚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根源。从另一方面来讲,二次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却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运用了计划经济的调节手段,对  相似文献   

7.
行业协会调节与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有很大差别,三种调节主体的利益关注不同,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同,三者在国际调节产生后的表现也不一样。尽管如此,三种调节方式还是相互补充,和谐共存,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一次学术年会上指出,社会经济生活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外,还有第三种调节,即道德力量的调节;必须注重效率的道德基础,所有的人要自律。厉以宁教授所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却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时代意义。现在,“第三种调节”对非交易领域内各种关系的调节是相对正常的,刻不容缓的则是“第三种调节”要渗入交易领域,对各种市场交易关系发挥指导、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和阐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事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同私有制,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前,这种观点长期占  相似文献   

10.
对外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今天,我国正面临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近几年来,随着祖国西大门的逐步敞开,新疆同毗邻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交往不断增加,新疆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联系渠道日益增多,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这里试就新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出三个“面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文化民族性中的阶级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生活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它所包含的各种成分,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形态密切关联在一起,并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演变。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做法,注重运用经济杠杆,把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结合起来管理经济。但是现在,我们强调了经济手段,有人就忽视科学的行政手段,有的还把法律手段同行政手段混为一谈。因此,探索并运用经济调节系统工程,研究各种调节手段的互相配合与综合运用,这对促使经济改革顺利发展,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财税政策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却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但是现行财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从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出发,探讨建立全面、综合、系统的财税调节机制,是现阶段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党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密切联系群众成为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进行“四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特别重要。本文试图就密切党群关系这一现实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把密切联系群众,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建党宗旨,这一宗旨的确立,把党群关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明确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效率与公平的发展均衡——政府调节及其张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在缺失制控的状态下是随效率递进的,而社会则按公平原则设计其制度安排.因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在没有政府作用的调节下两者必然冲突,从而引起社会振荡.政府不是经济、社会的追随者,而是经济、社会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同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二是同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步解决联系在一起;三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联系在一起,由此构成一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增长、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分配领域,干预和调节收入分配,以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就一般特征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市场形式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市场信号和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运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应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它的基本框架。(1)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之一的家庭或居民经济活动将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家庭经济活  相似文献   

19.
农业银行是我国一家专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经济部门。它一方面负担着筹集农村资金,分配资金,调节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责,在整个农村再生产过程中处于资金活动的总枢纽地位;另一方面,它拥有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使其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具备了有效的手段。自觉地、有效地发挥农业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成为每个农村金融工作者无可推卸的光荣职责。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调节成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经营效益构成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同时又是衡量体制效率最重要的尺度之一。从现实经济运行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效益的成本因素客观上包含生产成本与微观调节成本两大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成本一直极为重视,而对微观调节成本却鲜有系统深入的分析。这不能不说是经济学理性思维的一大缺憾。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调节成本问题作一初步考察,以期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深化,并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所谓微观调节成本,是指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层次——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调节自身供给的行为引起的各种支出。我们可一般地将其定义为:企业将供给调整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状态所需的费用。这里所谓“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供给规模与市场需求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指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根据这一认识,微观调节成本的产生便可归结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