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元代蒙古族的杂剧作家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杂剧作家和剧本,钟嗣成《录鬼薄》著录元杂剧四百五十八种,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五百三十五种,《元史类编》云当时文人才士辈所撰杂剧,计五百四十九种,皆“精审于字之阴阳,(音员)之平仄,可以被管弦,协律吕”.这其中既有汉族作家、也有色目作家,同时有蒙古族作家,《录鬼簿续编》所记之杨景贤,即蒙古人.该书《杨景贤传》云:“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故元蒙古氏.因从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善琶琵,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  相似文献   

2.
论元代福建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福建人口发展的转折时代。元以前,福建历代人口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唯独在元代出现停滞的局面。其原因是由于战争、灾荒、瘟疫等因素。一、有关元代的统计数字研究关于元代福建人口数字的辨正。元代福建人口统计留下的数字有二类,一是《元史》第62卷地理志的数字,一是福建方志上的数字。一般地说,正史的记载比方志准确,但是,在福建省户口方面,(元史·地理志》出了一个大错误。据其记载:元代福州路人口数为799,694户、3,875,127人/元代的福州路相当于宋代福州的辖地,而元史记载的户口竟比家代高七八倍,它不仅超过元…  相似文献   

3.
试论《元史·兵志》中关于元代屯田的漏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江汉论坛》2003,(12):73-75
元代的屯田是由军事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措施。其设置范围之广,处所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对《元史·兵志》中所载当时全国屯田军民人数和屯田数的漏载情况作了适当补充和说明,并对元代屯田由盛而衰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初官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多取材元代新安经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新安经学家多为终身未仕的乡先生,其经学影响范围实属有限,但却因《元史》的纂修确立了学术地图上的位置。"大全"纂修者之所以取材新安经学,是青睐其以朱熹为指归、又纂辑群言为参考的"附录纂疏"体例。汉唐经学发展到编纂《五经正义》形成了凝固化困局,宋儒"疑经"则是对其破解。朱熹宗师地位确立后,其后学亦步亦趋对其维护,新的凝固化趋势开始出现。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之学是朱熹经学凝固化的表现,而"大全"的修纂使朱熹经学的凝固化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5.
《竹书纪年》非伪书辨吴晋生,吴薇薇《竹书纪年》(又称《竹书》、《纪年》、《今本》等)是春秋战国晋、魏史官所记之史书,是我国古代唯一留存的一部编年通史。此书第1卷开篇追记黄帝、颛顼、帝喾三帝之史事,但无确切的纪年;第2卷记帝尧、帝舜二帝之史事,自帝尧元...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元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2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学者53人。来自蒙古、日本、美国、新加坡的学者21人。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7篇。举行这样规模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长期和我国中断联系的蒙古学者参加了会议,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会议就元代史料与文献,蒙元制度,元代政治史,元代西藏,西北诸王与中西交通,元代文化,元代人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热烈的争鸣。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看到了刚刚出版的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翁独健先生组织编写的《蒙古族简史》。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元史论丛》第三辑、《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周良霄著的《忽必烈》。这些论著和去年以来出  相似文献   

7.
吴晗在《明史小评》(《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一文中指出,王廉曾参与《元史》续修,依据是朱彝尊的《曝书亭集·王廉传》:“王廉字希阳,青田人,侨居上虞。洪武二年用学士危素荐授翰林编修,明年与修《元史》。”但对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明通鉴》、《明史》、《国榷》、《明纪》等诸多史书均不记载之。原因,吴昭并无解释、至今仍鲜有人对此作出说明。关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来深的《元史目录后记》(《宋学士文集》卷一)早已提到:”凡前书有所未备,颇补完之。其时与编纂者则臣赵场、·臣王廉、臣王彝、……而总其事者仍臣(…  相似文献   

8.
作为志怪小说之祖的《山海经·西山经》有一节“帝江”的故事:“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天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引据袁柯《山海经校注》,下同)对此,诸家已从各层面做了解读。其要点如下:(1)帝江,就是帝鸿,帝江四翼,说明他曾是一只鸟。江、鸿,上古一音之转,偏分可省.《左传》文十八年帝鸿氏有子“浑饨”,正是其分化。“浑炖”促读为“鸿(江)”。(2)帝鸿氏是黄帝的一个“分身”。黄帝为“中央上”之神,《庄子·应帝王篇》:浑饨为中央之帝。所以浑饨实是黄帝的一种“存在形式”。(3…  相似文献   

9.
第八节 元史新编跋 《元史新编》,是清末魏源编纂的专著。据沈家本在该书跋文中的介绍是:“邵阳魏默深(笔者注: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纂《元史新编》九十五卷,具稿后属龚定庵校订,故其稿在仁和龚氏,复流入独山莫氏,午庄制军,以三千金购归锓板,光绪乙巳岁毕工,距魏氏编纂之日五十年矣。尘霾积久,幸而得传吾。”  相似文献   

10.
《元史》中有一件争论了二百余年的公案,即:罗罗斯地区是否实设过都元帅府.此事的起因是,《元史·地理志》中写明,元代罗罗斯地区的最高军政机关是“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但在《元史》的《兵志》和《百官志》等记载中却不是都元帅府,而是“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加上正式记载这个都元帅府全称的只有《元史·地理志》一处,而明确记载这个兼管军万户府的全称的,在《元史》和元代的其它记载中却有多处,因此,围绕着罗罗斯是否设立都元帅府的问题,就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元代史料丛刊,近日已开始出版。 多年来,从事元史研究的同志都希望能够把元代一些分散而又重要的史料汇集起来,加以整理出版,这不仅可以提供元史研究的方便,而且也是元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浙江古籍出版社根据元史学界的这一要求,拟定了《元代史料丛刊》的编辑计划,将分辑整理出版一些元代史料。每一辑大体上构成一个整体,侧重于史料的某个方面,编印若干册,要求收入的史料有较高的研究使用价值。每辑各册出齐后,再编一本这辑的综合索引,以便读者检索。第一辑是“政书类”,分编八册,书目有《通制条格》、《元代法律资料辑存》、《吏学指南》、《庙学典礼》、《宪台通纪》、《秘书监志》、《元名臣奉议》(上、下)。第二辑准备汇元代碑传文字。  相似文献   

12.
《元史·叶仙鼐传》对其子完泽的记载十分简略,《蒙兀儿史记·叶仙鼐传》依据《元史》纪传对完泽的事迹做了一些补充,肯定仁宗朝曾任中书平章政事的完泽就是叶仙鼐之子完泽,这是正确的;但其又将至治三年南坡之变中与弑英宗的完泽(者)也看作同一人,这是错误的。本文依据新的地方志材料,对此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3.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其繁荣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史上的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是须眉世界,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却发现有十几位元曲女作家,她们大多是歌妓,因而没有被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收录,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简述了十五位女作家和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使人们了解她们的作品和思想。目的是希望文学史对她们对元曲的贡献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四《世祖纪一》中统元年三月条载:陕西宣抚使廉希宪言:“高丽国王尝遣其世子倎入觐,会宪宗将兵攻宋,倎留三年不遣。今闻其父已死,若立倎,遣归国,彼必怀德于我,是不烦兵而得一国也。”帝是其言,改馆倎,以兵卫送之,仍赦其境内。其中“倎留三年不遣”之“  相似文献   

15.
泰不华(1304——1352,即元成宗大德八年至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为元代(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灭宋统一全国起,到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亡于明朝止,共八十九年)后期甚有作为的一位良官贤臣。 他一生接受汉族文化甚深且广,为官刚正清廉,敏于政事,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文教事业,爱交汉族士林,于文学、史学、诗歌创作、书画造诣,无不精深,为当世与后世所称道。 《元史》、《元史新编》、《元史类编》、《蒙兀儿史记》、《新元史》等史籍中均有他的专传,内容基本相同。其他不少史书、文籍、如《续资治通鉴》卷207《元纪》,他的许多友人的诗文酬唱等,也多记载他的一些活动。兹根据上列各种资料,考正他的一生经历与所属族别于下。  相似文献   

16.
元代司法制度的特点赵文坦,孙成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典章制度也颇具特色。本文掇其要者,粗陈大概。或有错漏之处,还望方家教正。一、中央并设两个最高审判机构《元史·刑法志·序》言及元代法制弊端时云:“然其弊也,南北...  相似文献   

17.
元代书院考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书院考遗王风雷综观元史研究和中国教育史研究,对元代书院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们对元代书院的认识,仍缺乏一定的深度。例如,张正藩先生在其《中国书院制度考略》一书中,泛泛地谈了元代书院的一些情况,未进行深入展开;王颐先生对元代的书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张衬 《殷都学刊》2005,2(3):55-57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其繁荣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史上的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是须眉世界,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却发现有十几位元曲女作家,她们大多是歌妓,因而没有被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收录,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简述了18位女作家和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她们对元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元代道士张雨,才思横溢,由道术而兼及艺术,工书画,善诗词,称得上是元代道士中的一位佼佼者。但因种种缘故,过去史家对他并不重视,《元史》不载张雨传,即为明显的一例。张雨生平资料少而零碎,诗作散失,也就势所难免。本文试就有关资料及辑补之张雨诗作,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评论其诗。  相似文献   

20.
杨梓为元代少数既为官又写作杂剧之作家 ,著有《敬德不服老》、《霍光鬼谏》、《豫让吞炭》三部历史剧 ,然人、作均不见元钟嗣成《录鬼簿》著录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仅著剧名于“古今无名氏”项下 ;唯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言三剧为杨所作 ,谓 :“(海盐 )州少年多善歌乐府 ,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在世 (案 :康惠 ,杨梓谥号 ) ,节侠风流 ,善音律 ,与武林阿尔哈雅之子云石 (案 :阿尔哈雅即阿里海牙 ;云石即贯云石。文误 ,云石当为阿里海牙孙 ,贯只哥子 ,参《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本传。阿里海牙传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 )交善。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