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9~15世纪左右信仰佛教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用这种文字创作、翻译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形成了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的回鹘佛教文化。回鹘文《金光明经》自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突厥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回鹘佛教文化、回鹘语文的知识。本文为对此回鹘文佛经第八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古代维吾尔人在宗教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袄教、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等。自公元10世纪起,西部的维吾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使之逐渐向新疆东部传播。到明朝末年,完成了维吾尔族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生活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回鹘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回鹘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回鹘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鹘汗国的基本游牧民、回鹘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回鹘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回鹘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4.
回鹘是一个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的民族,不论其宗教信仰还是文学创作,都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他们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这些宗教的流行,对古代回鹘文学影响甚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为数众多而丰富的古代回鹘文宗教经典与文学作品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佛教石窟和游人香客于石窟壁面上题写的回鹘文题记。这些对研究古代回鹘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8世纪后期,世为游牧民的回鹘人接受了摩尼教。9世纪迁徙到塔里木盆地之后,他们依然是摩尼教的狂热崇信者。不过在10世纪11世纪之交,回鹘君主放弃对摩尼教的支持,转而皈依在塔里木盆地据有主流地位的佛教。高昌故城α寺院对回鹘摩尼教的命运具有象征性的意义。那里曾经是一座繁盛无比的摩尼大寺,但随着983年回鹘君主开始对这座摩尼寺展开迫害,最终在1008年将之改建为一座佛寺。目前尚待研究的是摩尼教徒如何转化为佛教徒的过程,这也是我们探讨的主题所在。出土于昔日的α寺院遗址的古回鹘语写本*U 9271,记录了摩尼教与佛教并立时期回鹘高昌国的信仰状况,其中神职人员的员数和捐施品数量的多寡,业已显示摩尼教在衰落而佛教恰在欣欣向荣之际。不过,文书也体现出当时两大教团仍然由同一官方功德主或平信徒集团资助,在α寺两教和平共处,既有竞力角逐、彼此压制,也有融合之势。   相似文献   

7.
试论摩尼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初为回纥)是我国维吾尔族古代的一种族称。维吾尔族最早信仰萨满教,其后信仰摩尼教,后来又曾信仰佛教、袄(xiān)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只是在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喀喇汗朝(亦称黑汗王朝)境内的维吾尔族始改宗伊斯兰教,至十七世纪初叶,新疆的维吾尔族才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以上这些宗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维吾尔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8.
9-15世纪间居住于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回鹘人佛教文化昌盛。在与北方民族(如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回鹘佛教也随之为这些民族所接受。尤其在蒙古统治时期,回鹘佛僧地位甚高,他们或充当皇帝与藏族喇嘛教帝师之间的翻译,或充当蒙古皇室贵族的老师,或传扬弘化佛教,深为蒙古统治者所器重。他们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契丹、党项、女真,尤其是蒙古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绝大多数民众都皈依了佛教,摩尼教渐趋消亡。其消亡世纪一般定在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间。近期有人以波斯文《大霍加传》为证,认为摩尼教至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仍在喀什噶尔和叶儿羌一带流行。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关内容应是《大霍加传》作者对前代波斯文文献的转抄,而非对当时摩尼教状况的反映。新疆察合台文献中虽也提到摩尼教,但都不能作为12世纪以后摩尼教在新疆流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论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于阗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境外的塔里木盆地周边于阗的传播情况。本文不赞同11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流传于阗的说法。本文利用大量资料证明11世纪初,于阗是以回鹘人为主的政权,当时于阗王族信仰的宗教仍是佛教。因此,以信奉伊斯兰教的葛逻禄人为主的喀喇汗王朝才与于阗人展开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这是历史上双方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记载,聚居于今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之裕固族,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建立过地方政权的河西回鹘的后裔。在河西回鹘立国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同汉族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政权,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也同当时在我国宁夏地区立国的西夏、在华北和蒙古建国的辽国,发生过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据新旧唐书记载,河西回鹘是公元840年回鹘汗国(647—840)灭亡后,从我国蒙古地区迁去的。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地区一直为吐蕃农奴主所盘踞,所以当时迁至河西地区的回鹘,新旧唐书又说是“奔吐蕃”。回鹘汗国灭亡后,一部分回鹘人之所以迁往河西,当然是有其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原因的。早在公元一世纪初叶匈奴国家崩溃之时,漠北的丁零人(回鹘族的先民),就大批“亡  相似文献   

12.
突厥如尼文《苏吉碑》译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维吾尔族人民早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汗国”时期曾经使用过古代突厥如尼文。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八四○年)西迁之后逐渐废弃了这种文字而代之以回鹘文。古代突厥如尼文因字形酷似古日尔曼的“如尼”(die Rune)字母,并用以书写古代突厥语而得名。因用这种文字镌刻的碑铭多发现于鄂尔浑河和叶尼赛河流域,所以亦称之为“鄂  相似文献   

13.
天山南路中段的焉耆,是古代中西陆路上重要的“城郭之国”。该地主流信仰为佛教,但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亦可见其他夷教之身影。俄藏粟特语文书(L44)较早透露出8世纪初焉耆摩尼教的信息,但当时该教尚未公开传播。8世纪30至60年代间,摩尼教势力在焉耆有所发展。中古波斯语《摩尼教赞美诗集》(〖STBX〗Mahrnāmag〖STBZ〗)跋文显示,762年之前,该教已在焉耆建有寺院。780年前后,回鹘内乱,漠北教会遭到迫害。受其影响,焉耆摩尼寺虽得以保存,但僧徒日见零落。至8世纪的最后十年,因吐蕃对焉耆的短期占领,该教的发展亦未现转机。这种颓败的境遇直到9世纪后才得以扭转。西迁后的回鹘在高昌建立政权,重立摩尼为国教,焉耆教团终于迎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朝鲜半岛不仅在地理上相接壤,历史上也一直互相通好,而佛教可说是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公元4世纪左右,即朝鲜的三国时代,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6世纪到1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十分兴盛。这对邻近国家的佛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朝鲜半岛入唐求法僧人的考察,说明朝鲜半岛的佛教虽然主要来自中国,但也有着独自的传统与特质,不仅对日本佛教发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反过来对中国佛教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突厥文字,鄂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佟德富佛教在两汉之交从印度传人中原内地,后称作汉地佛教。公元7世纪左右又传到西藏,在雪域高原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藏传佛教。继而扩展到青海、甘肃、内蒙古、山...  相似文献   

17.
传入中国的佛教主要分汉地佛教秘藏传佛教两大支。在汉地,东汉时期佛教就已传入,到隋唐以后形成各宗派。在西藏,公元7世纪佛教开始传入,到公元11世纪形成各宗派。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颉颃、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形成了与印度传统佛教迥然不同的新学说、新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本文就佛教在西藏和汉地的传播作一比较,尚祈学术界指教。  相似文献   

18.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最早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时南亚次大陆。相传佛教创始人是北天竺国(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首领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七、八世纪后,随着南亚次大陆向封建社会过渡,印度教兴起,异族不断入侵并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到了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趋于衰敝状态。  相似文献   

19.
摩尼教是古代回鹘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对回鹘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有千余件写本都是属于摩尼教内容的,其中有不少都是诗歌。回鹘文摩尼教诗歌以赞美诗为主,既有译作,也有回鹘人的创作,均押首韵,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寓教于诗,艺术性高,其以音乐美、节奏感和哲理性的审美特点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回鹘文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回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之一。研究回鹘的城市历史,有助于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回鹘城市史主要是漠北回鹘汗国、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这几个政权的城市、都城,进行一番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回鹘城市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对回鹘城市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