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举世关注中国崛起,似乎中国崛起是件很出乎预料的事情,甚至带有某种偶然性。然而,如果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个基本的了解,就不应当对中国崛起感到惊异。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保持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只是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才退出世界大国、强国的行列,算起来不到200年。这  相似文献   

2.
西方为何惧怕“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09,(17):25-27
西方认为,西方世界基本上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相似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崛起的价值取向和西方的并不一样,政治制度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恐惧感顿时油然而生。西方感觉到“威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模式”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西方模式的失灵。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崛起,不容回避的现实"中国崛起",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崛起、怎样崛起的现实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战略家们就开始思考中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保罗·肯尼迪在其代表作《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开始讨论中国崛起的起点和条件。他指出:"中国是主要大国中最穷的一个,同时所处的战略地位也许最不好。"这是中国崛起的两大制约因素,我们也可以把它确定为中国崛起的两大指标体系,即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但是,保罗·肯  相似文献   

4.
正在这个炎热的6月,一本关于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学术新著正式出版,这就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潘成鑫先生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长期以来,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西方对中国认知"都是一个人们关注的议题。潘成鑫先生此书主要从学术角度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向世界所做的"和平崛起"承诺  相似文献   

5.
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已从理念变为现实。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一流的GDP,更需要开放、包容、理性的大国民风范。徘徊于自卑与自负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已经在崛起,但远未到达应有的高度,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应当追求联盟政策、如何实现军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国……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该书是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  相似文献   

7.
外交     
《领导文萃》2010,(2):9-10
<正>中国须确立独立外交话语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努力学习西方的经验。但学习西方并不是要把中国变成另外一个西方国家。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国崛起的意义并不在于中国成为另一个西方国家,而在于成为一个和西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3,(13):16-17
中国的崛起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和恐惧。如果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梦",会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减少中国崛起的阻力,加深世界对一个真实中国的了解。同时,也会淡化中国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鸿沟,符合"韬光养晦"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大国博弈之策略。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8,(20):8-8
西方书店充斥着《中国即将崩溃》和《不祥之兆》之类的书籍。这些书是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专制的中国要么拥抱民主,要么被新兴中产阶级和全球化浪潮扫到一边。中国领导人奉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其实是实用主义。中国政府正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调整和重建。不论怎样。中国共产党如今要比30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中国要走向何方?中国官员不愿意谈论他们国家将变得有多伟大——世界已经对“中国崛起”够警惕的了——但中国经济看似将像过去30年里那样轰然前进.而此时西方似乎要度过数年艰难时光。地缘政治力量也将相应转变。(澳大利亚《卡姆登港信使报》2008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3,(15):26-30
2013年3月23-2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以"中国现代化:道理与前景"为主旨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上,中国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而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凸显的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不均衡现象尤其引发学者热议,在此采撷若干观点,以飨读者。——有学者认为,中国崛起遭遇到价值观或曰意识形态的困境,中国软实力影响微乎其微,是一种不包含道德或规范意义的崛起。中国崛起不包含特别的道德意义柯白(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让许多学者和决策者都难以理解。中国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些年实现了快速发展,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的势头为世人关注。也是在这几年,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无疑又是中美关系波动较大的一年。从去年夏天开始,围绕旧有的对台军售、南海问题、人民币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崛起似乎被五花八门的"陷阱论"给缠住了:"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西方"陷阱论"层出不穷,其潜台词恐怕是:中国如果不走西方的道路,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奉这些"陷阱"为圭臬,将会形成恶性预期自我实现的效应。"陷阱论"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非常重要,而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西方虽然对中国仍怀有难以摆脱的偏见,但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关注中国理念了。中国学人对中国理念的研究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没有理念上的崛起,一个民族是无法真正崛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崛起是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崛起的中国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崛起是否会重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针对这些质疑、猜测、忧虑,中国政府庄严地向世界宣誓,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的承诺是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怎样的认知?这些认知背后反映出哪些主导理念?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崛起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之后,未来要面临的日益重要的挑战就是向全球市场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输出资本.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彰显了中国的整体实力,但喜庆之后忧虑犹存: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提醒我们须慎作战略决策;田径等项目薄弱显示我们的核心技术及金融服务业依然落后;足球表现不佳警示中国社会欠缺深度合作精神,创一流企业十分艰难;西方媒体的复杂反应则提示中国崛起需要更多应对复杂国际舆论氛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9,(10):10-11
在过去的50年内,中俄两国曾经经历了友好、恶言相向和重归于好。如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使两国比数十年以来任何时期都更为紧密。“俄罗斯人对于中国崛起的速度感到不安,”俄罗斯专家罗波布说,“俄中差距正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于文轩 《领导文萃》2014,(19):117-119
正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的培育和展示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在与国际社会打交道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哲学、价值观、制度和文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近年中国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希望通过更柔性的非正式手段,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如何达成这个目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严峻  相似文献   

19.
以海外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复兴之路要略的《中国崛起策》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刘涛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敏锐洞察当前和未来国际走势,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理性探讨,对中国崛起道路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6):143-145
以海外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复兴之路要略的《中国崛起策》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刘涛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敏锐洞察当前和未来国际走势,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理性探讨,对中国崛起道路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