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而资产价格也将在不同货币政策环境中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文章从股票的角度,探讨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本文通过对成因的分析,提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中国股市价格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7年以来中国货币市场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以及同期股市持续高涨、房价泡沫现象,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8年的中国股票沪、深市场与同期货币市场的数据,分析货币市场流动性变化对资本市场价格的推动,我们发现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显著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这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且与货币市场上一体化程度低,无法有效引导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张启望  黄速建 《管理世界》2019,35(11):144-157,228
改善流动性限制,保持资产流动性是持续经营的永恒课题,既有研究过度聚焦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而面对融资约束程度与流动性限制程度不一致的情况,挖掘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的决定因素、阐明作用机理,是流动性管理效果得以保障的关键。本文利用企业金融理论模型阐明融资约束对流动性限制的作用机制后,引入公司治理模型,论证企业隐性软实力改善流动性限制的直接作用机制和通过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的间接作用机制,并改良经典实证模型,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命题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而保有的资金无法用于经营活动,限制了资产流动性,但相同融资约束强度对资产流动性的限制程度,由企业隐性软实力的强弱决定。同时,企业隐性软实力可以维持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的稳定,降低货币资金被股东和管理者用来获取私人收益而造成的流动性限制。研究结论为流动性受限企业解决资产流动性限制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维度。  相似文献   

5.
股票流动性、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至2008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由高频交易数据构造的相对有效价差和相对报价价差以及由日间交易数据构造的价格冲击衡量股票流动性,使用同行业中与公司市值最为接近的两家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变量的均值作为该变量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可能的内生性影响,考察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通过分解反映公司价值的指标考察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与财务杠杆水平和经营绩效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增强了股票流动性与公司价值和杠杆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股票流动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显著减弱,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多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但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时间不长,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各种稳健性检验表明结论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2015年出现的股市异常波动,在金融活动中属于一类由严重流动性缺失而导致的恐慌性踩踏现象,探索其中的机理具有典型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思想、利用计算实验生成各种风险“情景”,揭示了高杠杆融资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中国市场微观机制作用下引致股市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机理.计算实验的结果刻画了2015年中国股市流动性危机中连续单边暴跌、流动性缺失大面积传染和危机后持续震荡的三个典型特征.实验表明融资杠杆在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策略和适应性转换动态资产配置作用下,对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引起个股板块联动和流动性缺失传染,最终导致连锁强行平仓,从而引发了流动性踩踏危机;连续竞价的订单簿撮合机制和涨跌幅限制在股灾中加剧了流动性踩踏危机.据此,本文提出了保持低融资杠杆、引入临时做市商提供紧急流动性、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收购强行平仓头寸等应对措施来缓释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文生  刘树林 《管理科学》2018,21(3):23-40+93
基于货币稀释理论建立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流动性过剩、储蓄、消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证明了十个重要命题.通过这些命题的组合和演绎,能够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和合理地解释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文章的结论不仅能够覆盖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而且将文章提出的理论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逻辑.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分配中无偿获得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果.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发展的虚拟经济,在与别国实体经济的交换中获利,支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导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造成全球失衡,对金融危机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股票质押率的合理与灵活设定对于降低质权人风险,从而避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现有研究和实务操作往往只是简单地基于波动率来计算股票质押率,而忽视了流动性、杠杆和交叉持股等因素对股票质押率的影响,即在股票质押率定价过程中未能考虑质押标的的流动性风险和组合再平衡风险。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杠杆对投资者资产组合价值的影响机理,以及交叉持股对质押标的的正反馈效应,构建了一个兼顾波动率、流动性和组合再平衡风险的股票质押率定价模型。另外,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杠杆及流动性冲击均显著影响股票质押率;且与仅基于波动率预测的传统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定价模型所计算的股票质押率要显著低于前者,结果证明本模型确能有效解决杠杆过高、交叉持股情况下,股票质押率的合理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悦  吴文锋  石川林 《管理科学》2022,25(8):104-126
国外文献发现,货币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金融机构的融资环境会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影响,但较大的市场结构差异和较低的数据可得性限制了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利用质押式回购以及同业存单市场总共五个维度的指标,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指数.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包商事件”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层迅速增加且其与金融机构违约风险的相关性显著下降,这反映出货币市场定价效率的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分层会增加低评级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导致金融机构违约概率的上升和金融不稳定性的增加.本文在定量刻画货币市场流动性分层的同时,考察了其近期迅速上升的原因以及对实体企业融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沪深股票市场为例研究了股票收益率反转与股票流动性的关系,以期为股票收益率反转和股票流动性之间关系明确前提条件,提供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差异性研究的佐证.研究表明我国沪深A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反转效应与流动性溢价效应;然而与针对美国市场的理论解释相悖,发现股票收益的反转与股票流动性之间代表了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险因素,股票的流动性因素并不完全是股票收益反转的潜在解释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出操纵股票行为可能导致这种流动性解释在我国沪深股市上并不适用,这种操纵股票行为本身直接就会导致我国沪深股市短期收益反转.  相似文献   

11.
考察在单期投资下,以投资者期末变现后财富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将流动性作为变现成本引入效用函数模型中将投资管理的视角从二维空间拓展至三维空间.研究结果表明:①期末期望财富效用是非流动性及非流动性方差的减函数;②考虑流动性并不一定降低投资者的期末期望财富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成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述思 《领导文萃》2009,(13):129-131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商业社会,渴望成功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却那么少。按照美国人计算的概率,成为百万富翁的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所以很多有志青年很着急,于是怀着速成的渴望,如同金庸小说中那些为得到《九阴真经》展开血拼的江湖豪杰一样,集体走进了一个叫成功学的大课堂,结果成就了这个时代一种新的成功人士——成功学讲师。  相似文献   

13.
14.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将中国标榜为全球通胀的罪魁祸首,并直指中国的工资上涨在美国引发了蝴蝶效应,间接抬高了美国廉价商品的价格。报道称,由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出现了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压力。工资的上涨导致了生产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11,(11):80-80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将中国标榜为全球通胀的罪魁祸首,并直指中国的工资上涨在美国引发了“蝴蝶效应”,间接抬高了美国廉价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交易行为是形成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市场投资者情绪变化引起投资者产生有偏差的信息认知,通过卖空约束的市场行为选择影响市场流动性.论文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影响市场流动性的三个命题,然后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做出相应理论判断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投资者情绪越高,市场流动性越强;我国股票市场中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在面临新的消息面时更多的呈现出认知不足的特征.该特征的投资者随着认知程度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市场流动性;与理论判断相反,我国股票市场中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构建我国有效流动性的股票市场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农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