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月是故乡明,思是长流水.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长期处于隔离的状态,大批原籍大陆的人迁往台湾,成为游子.对故土的羁念、对家园的渴望,使台湾作家的作品产生一种浓重的归思情绪.思乡就成了台湾人一种普遍的心理情节,也成为几十年来台湾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格局庞大的三部曲式的“大河小说” ,只要是通过家族的兴亡表现出国家民族的命运 ,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 ,那么“外省作家”表现大陆历史沧桑的作品也应计算在内。“大河小说”今后要得到蓬勃发展 ,就必须改变只重视写台湾史而忽视写两岸三地历史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偏见。原住民文学大量的是指以汉文为书写工具刻画民族本性、表现其受压迫受欺凌的沉重叫喊的作品。原住民生活已由过去被汉族作家所书写发展到以原住民自己作为“书写的主体”。这种转变解构了汉人中心论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两岸长期分离造成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背景差异,两岸的女性文学写作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但到80年代,两岸女性文学的创作从主题到人物设计出现了趋同之处,对两岸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探究两岸文学有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的共性,又可分析两岸由于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文学殊异性,从而达到更好的互相理解、互相交流,进而推动两岸文化互补和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王德威将台湾文学置于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的整体观坐标系中,以此“想象”台湾文学的独特风貌.其“后遗民”论述在与现实主义对话的基础上有意开掘“幻魅现实”主义的叙事学,其“后遗民”想象和“抒情传统”想象开掘出的“第三空间”,为深受身份问题困扰的文学者提供了归属的另一种可能,也为整个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王德威的文学批评具有探索、无结论、不确定的随笔精神,对其台湾文学研究,应基于福柯式的后现代历史观,做出深入的辨析与对话.  相似文献   

5.
范泉: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 1月刊发于《新文学》创刊号上的范泉的《论台湾文学》 ,是大陆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开山之作。范泉长篇论文在台湾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主要观点和意见为大多数台湾作家、评论家所支持 ;范泉在台湾文学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台湾作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文文学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交流、传播演变所形成的各种复杂的原因,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作者治学的心得,从台湾文学作品的解读、台湾文学古籍的研究和台湾文学历史的编写三个方面来讨论多学科研究的视角.本文认为,在台湾文学研究领域也应当倡导多学科研究的视角,倡导多学科研究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古远清 《学术界》2012,(9):132-139
在五十年代兴起以反共为目标的“战斗文学”,是“外省作家”的文学,是来自仇恨和反映动乱时代的文学,是认同一个中国的文学.像《未央歌》一类只有少量“复国”词句的作品,不能视为“战斗文学”.“战斗文学”之所以走向衰亡而非王德威所说未曾“逝去”,是因为1991年当局正式宣布“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作废,使“战斗文学”存在失去了根基.此外,“战斗文学”的倡导者心理不健全;创作源泉枯竭;存在着严重的公式化倾向;生产“战斗文学”的体制尤其是监管手段存在着许多缺陷;台湾社会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年代,读者早已厌倦这些打打杀杀及血泪控诉的作品,故作为一种因意识形态而兴、因意识形态而颓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战斗文艺”到了九十年代只好成为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9.
论台湾新闺阁文学对婚姻自主的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林 《东南学术》2002,(6):141-145
台湾女性文学中的闺阁话语 ,是历史、性别政治的产物 ,也是文学的现实。它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女性主体边缘化的走势 ,拒绝阳性书写的价值指导 ,拒绝向父权文化的文学观念屈服 ,坚持把女性自身的真实命运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 ,较为充分地展示出在两性婚姻关系中男性的霸权地位 ,揭露了封建婚姻戒律对女性身心的无情摧残及对女性自我的全面否定 ,凸显出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必要性、合理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诗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诗钟活动中的诸多环节都是参照封建科举取士的一系列程式建立起来的;它反过来又影响科举,助长了人们梦幻科场、热衷科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二者相互推助,共同促进,最终影响到清代文学特别是清代台湾文学的整体风貌。清代末年,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得到台湾文士的热情欢迎,迅速传布全岛,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使得台湾诗风为之一变,从而进入了一个"击钵联吟"的创作时代,并为日据后台湾诗坛的复苏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春 ,我分别在北京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刊物上读到过陈友冰先生的两篇专文 ,即关於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 ,以及台湾学界唐代文学研究述论。现在我有幸在正式出版前通阅全书 ,不期有两种心情 ,一是感谢 ,二是钦敬 ,油然而生。我想这不单是大陆学者 ,就是台湾学者 ,也会与我有同感的。所谓感谢 ,我确实认为 ,我们现在正是处於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 ,对新世纪学术研究来说 ,信息量将是促进发展、提高品位的重要因素 ,谁在这方面作得富有成效 ,谁就将居於先行者之列。近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唐代文学研究 ,由…  相似文献   

12.
台湾经济与两岸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左右,台湾岛内资源禀赋由早期劳动力充沛与资本不足逆转为劳动力不足与资本过剩,过剩的资本涌进房地产业,引起房地产帐面价值虚涨与狂飙,进而带动股市形成泡沫经济。1994年泡沫经济开始破灭。过剩资本的另一出路就是海外投资,大陆近年来吸引了几近半数的台湾海外投资,两岸贸易显示上下游的垂直分工关系。泡沫经济的兴灭与海外投资是台湾近20年来经济变迁的两股浪潮,也是台湾低增长与高失业率时代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丘峰 《社会科学》2004,(12):109-115
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由于台湾与母体大陆的长期分离,使台湾诗人产生一种离愁别绪、愁肠百结的心灵伤痛。这些诗人大都是从大陆赴台人员,他们思乡望乡、怅望大陆,探寻中华文化的血脉,血浓于水。游子呼唤母亲,渴望不再与母体分离。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这是乡愁诗的重要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本土生长的新生代诗人中,新乡愁诗描绘出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恋,给乡愁诗赋予了新的內容。  相似文献   

14.
在产学研领域加强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是当今经济区域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福建与台湾的角度来探讨两地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及其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殖民现代性幽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殖民现代性"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知识界对台湾尤其是对近代台湾的阐释,在文学艺术领域,"殖民现代性"问题则牵涉到感性领域的现代性规训与反规训的命题."殖民现代性"范畴的引入,对于当代台湾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确意义深远,它打开了当代文论阐释日据台湾文学更开阔的空间,打开了后殖民论述"在地化"的阐释空间,也为台湾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腻的解释.重新认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重新反思"殖民现代性"的矛盾与暧昧,并发展出一种真正具有批判性的、多元的和开放的现代性观念,迄今仍然是摆在台湾后殖民知识分子或批判的知识分子议事日程上一项重要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在大选中获胜将有可能改变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蓝大绿小”的政治架构,国民党将面临第四次分裂的危险,亲民党有边缘化、泡沫化之忧,陈水扁的连任使两岸关系仍然严峻,很可能出现面临摊牌的高危期。但两岸经贸关系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乡土文学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台湾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即所谓“本土文学研究”,另一是台湾古典文学研究。两者在学术内涵和政治取向皆有明显的不同并产生激烈的论争。近年来,台湾乡土文学研究这一传统的学术概念逐渐为“台湾本土文学研究”这一带有政治倾向的术语所取代,致使海外不了解内情者产生诸多误解。本文即针对这种现状,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内涵、若干特征和演进历程作出归纳和寻绎,对演进过程中产生的论争及其趋向也作一些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