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宁省阜新地区历来被人们称为"蒙郭勒津"或"蒙古贞".长期以来,居住在阜新地区的和由此地外迁的蒙古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蒙郭勒津"人.蒙郭勒津是历史上蜚声漠南的一个强悍的、古老的蒙古部落.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笺证》中都有关于蒙郭勒津部落的记载.早在13世纪初,在今阜新这块土地上就有蒙古人驻牧.以后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蒙郭勒津(蒙古贞)部落日渐强大起来.她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蒙古部落,多少年来生息驻牧于医巫闾山之北,库昆河(今称北大河)之南,伊克翁格勒古山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的形成问题,许多同志都同意它是由部落发展而成的,即所谓“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其理论根据,当然都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论据就要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一文中所说的“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这句话了。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4.
侗款制试探     
一、侗款制度侗款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制度,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部落议事会”。侗族的村落基本上是一姓一寨或数寨一姓,即是不同姓也是有婚姻纽带联接在一起。因此,侗款也就是一寨或数寨氏族的联盟。若干个小款又可以结成一个大  相似文献   

5.
千年河曲马     
千年河曲马/李城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黄河第一弯环绕着一片美丽的草地,素称亚洲最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河曲马,便是这片草地的骄傲。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玛曲”,藏语“黄河”之意。躺在黄河首曲的臂弯里,领受黄河乳汁的哺育,倾听黄河波涛的摇篮曲,“玛...  相似文献   

6.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虽然已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但在罗山(今河南信阳、湖北北部及淮河上游的部分地区)一带仍生活着一个以织网捕鸟为生的部落——罗部落。“罗”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形状像用网罟捕鸟(见《续甲骨文录编》)。另外《尔雅·释器》在解释网的种类与名称  相似文献   

8.
从史诗《格萨尔》看藏族部落的血缘制度何峰血缘是维系部落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即使在地缘部落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藏族部落也不例外。藏语文中,与血缘相对应的词汇是“”(骨系),它几乎包含了血缘所代表的全部意义。青海省境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称“三果洛...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响应总书记号召,《中华诗典》编委会旋即组织力量编写《中华诗典·黄河卷》。大家从先秦到晩清的历代30多万首诗词中,选出与黄河有关的诗词8000余首,参考类书体例,将其分为40大类99个中类632个小类,依类重组。全书分为《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家国情怀》《黄河明珠》《故道拾遗》5个分卷18分册,近八百万言。历代关于沿黄及黄河故道城市的诗词依现有行政区划分列。其类编体例最便于读者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响应总书记号召,《中华诗典》编委会旋即组织力量编写《中华诗典·黄河卷》。大家从先秦到晚清的历代30多万首诗词中,选出与黄河有关的诗词8000余首,参考类书体例,将其分为40大类99个中类632个小类,依类重组。全书分为《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家国情怀》《黄河明珠》《故道拾遗》5个分卷18分册,近八百万言。历代关于沿黄及黄河故道城市的诗词依现有行政区划分列。其类编体例最便于读者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八月四日至十一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历史讨论会在湖南吉首市举行,一百四十多位代表出席,收到论文、调查报告等共五十多篇,就苗族的族源、图腾崇拜、楚苗关系及苗族是否经过奴隶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族源方面提出的主要论点有“南蛮欢兜说”、“贵州苗族土著说”和“九黎三苗说”等。持“南蛮欢兜说”的学者认为,古代苗族出自南蛮欢兜部落。欢兜乃三苗部落联盟的盟主之一。古籍记载三苗被舜放逐于三危,欢兜被放逐到崇山,后来欢兜部落成为苗蛮的祖先。据《太平寰宇记》、《慈利县志》、《永定县志》、《直隶澧州志》等史籍,崇山在今湖南  相似文献   

12.
据查考《史记》,我认为达斡尔族和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种)宇文鲜卑……契丹和蒙兀室韦。其依据分述如下: 一、东胡是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宇文周书》记载:“辽为炎帝之后,世为森济(原作审吉)国,有一个名日葛乌图(本名可能是叫葛恩图,发亮的意思)者,世雄朔陲,号曰东胡”。据《满文传记》记载,在周敬王初(公元前六世纪,即519年)把周围远近的大小十七个部落组成为东胡部落联盟。其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五个部落,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中外古籍对长白山女真的不同称谓 辽代长白山女真,《辽史》记作“长白山三十部女直”,《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作“女直三十首领”,《高丽史》则记作“女真三十姓部落”。 《高丽史》记载说:“显宗三年(1012年)春二月甲辰,女真酋长麻尸底,率三十姓部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附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七世纪以前,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广大藏族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羌支繁多,种姓复杂,部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羌支或部落联盟有苏毗、羊同、东女国、附国、党项、白兰、吐谷浑等,至于由上述部落或部落联盟旁出的支系那就更是举不胜举了。“自爰剑后,子孙分支凡百五十种。……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后汉书·西羌传》)。“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问”(《新唐书·吐蕃传》)。上述记载就是这个历史现象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从《格萨尔》的世族系谱、部落大会和部落战争等方面推论出《格萨尔》的基本雏形形成于藏族的原始部落时期。  相似文献   

16.
“独立”的非洲正经历着“民族”意识的危机,而部落制就是这一危机的根源。“部落制”这个词及其所包含的思想,往往被用来说明各个派别为争夺最高权位而争斗的根源。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应根据历史事实来重新确定部落的概念。部落概念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它描绘的是印欧语系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政治组织形态。“印欧语系的部落是指城邦出现以前的一种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态。它把一些更小的基本政治单位,即希腊人的氏族(génos)和胞族(phmta)、拉丁人的氏族(gens)和罗马人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拉加寺位于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军功山下,是青海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该寺的创建者为额尔德尼·墨尔根堪布·坚赞鄂赛尔,有时也叫格西庆摩·坚赞鄂赛尔。他于藏历十二胜生火马年(1726,清雍正四年)生于阿尼玛卿山下的阿里克部落(阿里克亦译作阿柔,明末清初,游牧于今玛沁县与兴海县交界之温泉、曲什安河等地,道光年后,一部迁至今海北祁连县,称为阿力克部;另一部在河南蒙族自治县等处游牧,称为阿柔部落,或作藏阿柔部落)。17岁时去卫藏  相似文献   

19.
五代辽宋时期党项部落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项部落经过隋唐时期的大迁徙后,至五代,辽、宋时期其分布格局已大体稳定下来。《新五代史·党项传》称党项部落“散处邡宁、鄜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之间。”《宋史·党项传》称:“今灵、夏、绥、麟、府、环、庆、丰州、镇戎、天德、振武军并其族帐。”《宋史·宋琪传》称:“党项界东自河西银、夏、西至灵、盐,南距鄜延、北连丰、会(会疑误,会州在南,与丰州平行线上的北面州军当为胜州或云州。)。厥土多荒隙,是前汉呼韩邪所处河南之地,幅员千里。”这都是比较笼统的党项部落分布情况的概说。其分布区域述说并不全面,特别是对契丹境内的党项部落的分布基本缺略,更无从了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与吐蕃之河西九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谈到河西九曲,首先就会注意到“河西”二字。不言而喻,所谓“河”就是黄河,所以从字面上讲就是“黄河西部的九曲”,正如《大清一统志》卷四一二,青海榆谷条所载:“按,榆谷在河南,九曲在河西,境虽相近,实非一地。”将九曲置于黄河以西,伊濑仙太郎也表示同意这一记载。但这种看法在以后研究九曲的学者中并未占上风,如佐藤长、严耕望都认为九曲在黄河以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