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在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软环境和物流体系等方面呈现出的劣势。其次,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显著上升、各市承接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差距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仍侧重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再次,分析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规划不系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工业园区建设不完善等。最后提出安徽应改善产业承接的软环境、完善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促进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效应、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价值链这个研究视角分析,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处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中,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现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产业耦合,一方面要与国内支柱产业耦合,发展产业影响力和关联效应大的加工贸易;另一方面要与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耦合,即通过功能升级、高新技术化并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等形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中国经济也没能独善其身。为了缓解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防止我国经济快速下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但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共同作用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没有快速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我国经济的下滑是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必然,而这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恰恰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这次危机转化为实现中国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模块化产生、应用的背景及其运行机制,对全球产业模块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产业碎片化、竞争加剧、低端锁定以及创新代价。以期对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与产业空洞化理论,阐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现象在经济中的映射及其所呈现出的有别于梯度产业转移的"技术空心化"、"区域经济空心化"与"中小企业组织空心化"特征,从产业转移中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对称、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顺利流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在不同地区的转移、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失衡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角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的形成原因及路径,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实际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几乎整个 90年代 ,世界两个经济大国美国和日本一个欣欣向荣 ,一个萎靡不振 ,其发展态势较 80年代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温故而知新。在人类即将跨入第二个千禧年的时候 ,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切入 ,通过对比的方法剖析了两国成败的原因 ,并力求证明 ,2 1世纪荣辱变幻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以高科技产业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强烈紧迫性的重大选择.本文从经典理论对产业升级内涵的解释入题,着重分析与研究产业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深化创新两个方面.据此说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指向及其困境有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基于宏观层次的政府支持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转移,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品服装制造大国,但总体仍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环境下,如何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目前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服装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类型,提出适合我国服装产业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发展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旅游产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旅游产业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从发展阶段看,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底端向高端以及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阶段。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己经进入关键时期。旅游产业的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旅游产业目前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在旅游产业的研究中不断加深对旅游经济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从升级优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演化进程与中国调整升级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及技术创新结构相结合,重点是着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产业、发展支柱产业以及改纽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建立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度高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在具体结构调整实践中,还要认清目前调整的背景,把握调整升级的方向、模式和途径,从而在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建立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效利用能源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在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同时,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初级化不利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相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构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后发现,不同层次的产业结构水平在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会强化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产业结构升级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一个极具现实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组认识和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框架 :产业结构升级的资源重组模式、产业提升模式、产业跨跃模式、产业集群化模式。这几种升级模式的提出将有益于创新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较多,很少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1978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做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寻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表现,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GMM模型的研究方法,对2005~2011年、2012~2018年两个时期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环节能显著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具体增进机制表现为投资乘数效应、促成制造业发展、需求催化效应、促进技术进步和催生新兴网络服务业等方面;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培养互联网基础设施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政策支持并培育大型互联网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国西南地区1978~2006年反映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探究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关系,但其关系不是十分显著;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估计方法对产业升级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人口结构转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产业升级、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尽管增强城乡劳动力流动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将伴随城乡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升级将伴随人口扶养比的提高和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河南省服务业水平很低,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这意味着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需要加快调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其中,旅游产业、家庭服务、物流业和劳务品牌等方面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