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综合素质差,根源不在文理分科,而在于应试教育,特别是忽略“人”性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高等学校选拔有专业兴趣、专业潜质、专业基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决定因素应该是专业兴趣、专业潜质、专业基础。现行高考制度只考虑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科目,反而不考虑专业兴趣、专业潜质、专业基础等因素,显示其设计已经陷入了逻辑误区。分专业高考制度,合乎逻辑,也更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考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份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西方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在中国将遭遇国情困局。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而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但是,指挥基础教育并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行高考制度却存在严重的弊端。它忽略专业个性、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个性和潜质的人才的选拔,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笔者构想“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命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个性、潜质得以释放,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必须走品牌战略之道路,为此,必须有相应的招生考试制度来支持。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阻碍了中国教育品牌战略的实施,而西方的自主招生制度,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教育的专业品牌发展,也能避免西方自主招生制度的国情陷阱。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必须走品牌战略道路,为此,必须有相应的招生考试制度来支持。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阻碍了中国教育品牌战略的实施,而西方的自主招生制度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教育的专业品牌发展,也能避免西方自主招生制度的国情陷阱。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考制度诸方面的改革,但许多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以解决.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要有理想更要立足于现实,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认真分析现实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考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课堂教学模式化、机械化,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考虑把户外写生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户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同时能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世界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骨干课程,也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世界史课程.因其内容的宏富和时空跨度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常有晦涩难懂之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兴趣导引问题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兴趣导引、作业中的兴趣导引、影视资料的兴趣导引、课外学术活动的兴趣导引等多种方式促成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开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使该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谈谈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改革高考制度和推行素质教育,是广大中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的强烈愿望,而高考制度的变革又对素质教育的推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变革主要是要推行素质教育考试的制度,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护理教育是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材的,新生是大学阶段在心理、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的时期之一,辅导员从新生的入学教育起就应帮助和指导她们适应新环境,尽快实现角色定位,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专业意识,为顺利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基本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