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荣廷学术研讨会综述天夫一“陆荣廷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在陆荣廷的家乡广西武鸣县举行。研讨会由武鸣县人民政府、县政协主办,南宁市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壮泰两族的形成及文化结构之比较(一)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壮族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亦有分布。这两个唇齿相依的民族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的今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历史、文化进...  相似文献   

3.
98岁末,以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为团长的中国国家民委代表团应越南民族和山区委员会的邀请,于12月7日至14日对越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代表团一行6人,受到越方隆重热烈的接待,先后访问了河内、胡志明两市和广宁、芹苴、朔庄三省。我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4.
广西古代民族关系述略徐杰舜先秦之时,广西为百越集团的骆人聚居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其开岭南之地始,汉族不断迁入,广西的民族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汉族与广西土著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聚居在广西以外诸省以及越南的一些民族也逐渐迁入广西。自宋以...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历史系、广东民族研究所,广东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汕头历史学会,汕头大学及汕头历史学会香港分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美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云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就“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28~29日,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老挝万象顺利召开。论坛以"民族整合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老挝、越南、缅甸四国的50名学者出席论坛并积极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会议就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各国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历史民族志影片系列──一项尚在进行中的工作〔德〕K·克吕格尔张峥,江华译1992年10月,一个由北京的民族研究所所长杜荣坤教授率领、他的两位同事任一飞和张江华教授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德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和科学电影研究所之间长期的...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7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成立 40周年。 40年前 ,广西民族研究所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基础上成立 ,是广西社会科学战线最早建立的研究所。她一成立 ,就肩负起广西民族科学研究的繁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 ,广西民族研究所机构被撤销 ,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1 977年恢复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广西民族研究所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有 2 5名工作人员 ,其中有 1 7名科研人员 ( 3名研究员 ,5名副研究员 ,6名助理研究员 ,4名研究实习员 ) ,设有 5个研究室 ,一个《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的科…  相似文献   

9.
最近,广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广西文化历史丛书)(前5册)。本丛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钟文典教授任顾问,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彦福研究员任主编,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罩乃昌副研究员任副主编。丛书第一批(广西少数民族)、(广西居住文化)、(广西工艺文化)、(广西民间文学)、(广西企业文化)等5本书,最近已出版问世。丛书主要是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对广西各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对内进行爱我乡土,爱我广西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建设广西、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对外宣传广西,吸引更多的外界人士共同开发广西,促进广西建…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中有一支系称为“布依”,台湾省的原住民中也有一支称为“布农”。海峡两岸的布农在族源和传统文化方面有无联系?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应台湾省布农文化经济发展协会的邀请,广西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罩圣敏、副研究员李富强和广西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农冠品。副研究员黎浩邦等四人,于1996月4日至13日到台湾省南投县的布农聚居区进行考察访问。两岸学者都感到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希望今后加强联系。广西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学者访问台湾布农地区  相似文献   

11.
广西武鸣县清江、全苏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一个壮族社区的调查与研究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所)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广西武鸣县清江乡(即今武鸣县马头乡清江村和全苏村)壮族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发表了《武鸣县清江乡壮族...  相似文献   

12.
时光飞逝,中秋又至!2011年9月23日,是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覃乃昌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由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广西壮学学会、广西民族研究学会联合举行的纪念覃乃昌先生座谈会在南宁隆重举行。相关高等院校、民族研究院(所)、博物馆、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23日,是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广西壮学学会原会长覃乃昌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由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广西壮学学会、广西民族研究学会联合举行的纪念覃乃昌同志座谈会在南宁隆重举行。自治区民委和各高等院校、研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仫佬族传统节日文化李干芬(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故居于宜山、柳城。忻县等县,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特点。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社会调查全面展开1995年9月27日开始,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社会调查全面展开。回族是广西11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近3万,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以及临桂、灵川、永福、平乐、百色等县市,历史上与其他各民族一道,为广西的经济与文化发...  相似文献   

17.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2011年9月23日是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广西壮学学会原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我国著名壮学专家覃乃昌先生逝世一周年。本期特别刊发纪念覃乃昌先生《不朽的业绩永恒的纪念》一文,追忆覃乃昌先生为创建广西壮学学会,推动壮学发展,提升《广西民族研究》质量做出  相似文献   

19.
学术交流     
1988年11月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高级研究院士纪宝坤博士及其夫人来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作学术访问. 为此,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召开了学术交流座谈会,会议由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徐基述先生主持.参加座谈的还有《黑龙江民族丛刊》副主编波·少布、民族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韩有峰等.会上纪宝坤博士介绍了在澳大利亚国居住的土著民族情况,徐基述所长对黑龙江省少数民  相似文献   

20.
侬智高及其影响范宏贵(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依智高(1025—1055年)这个历史人物,经过不断地演化,成为中国的壮族,越南的岱族、依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崇敬的神,有的还说成是始祖。因此,有必要了解依智高及其事迹。一、四国关心依智高的缘由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