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罗 《西藏研究》2008,(3):7-17
P.T.1286号写卷颇具学术研究价值.文章对写卷中的重要字、关键词及其句法作了新的认真解读,通过字斟句酌,发现了一些被前人忽视的历史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进而重新将藏文原文译为汉文;并以P.T.1286号写卷藏文原文内容为主、其他相关史料为辅,探讨西藏远古史上的有关疑难问题,重点解析聂赤赞普之前部落林立时代卫藏等地著名部族的分布概况、大致方位,以及当时雪域高原社会的基本形态、政权模式、部落结构、部族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许多写卷写的是与苯教丧葬仪轨有关的一些仪轨故事。本文将对反映吐蕃苯教丧葬仪轨佛教化的敦煌古藏文写卷 P.T.239(背面,以下不再注明)作解读,并对这写卷的历史背景稍做探求。笔者深感这项研究的重要,虽功力不够,仍勉为其文,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法国老一辈的藏学家石泰安先生曾对 P.T.239作过解读,1970年他发表了专文《一份关于西藏苯波丧葬仪式的古代文献》(Stein,1970)。他  相似文献   

3.
陈践 《中国藏学》2011,(3):96-105
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从汉文译成藏文的文献,《孔子项托相问书》便是其中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P.T.992《孔子项托相问书》进行了释读,并与敦煌汉文文献中的相关卷号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认为,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汉译藏文文献的存在表明汉藏民族问文化交流的多元与频繁。  相似文献   

4.
P. T. 999号敦煌古藏文写卷是研究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和王子微松生卒年,以及吐蕃写经制度方面非常珍贵的历史史料。前人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所公认,但仍存在录入不规范、错录或漏录、汉译不准确等问题,给后进古藏文文献研究者带来困扰,故而对其进行重新识别、勘正、整理、重译,可促进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象雄语医学写卷Ⅰ.O.755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象雄语医学文献实物.该文献正文共有120行42段,是用邬坚体藏文字母转写的.文章通过对该写卷字母、符号、书写,以及构词规则、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写卷的特征作了全面的介绍,并排除梵、藏语文写本的可能性,倾向于认同其为象雄语写本.将其中部分词语与梵、藏语药名对比后,初步推断出写本中部分语词是药物名称,进而推测出写本中重复出现的部分词、句的含义.由此初步认定,该写本是包括41组医方的象雄语医药文献.  相似文献   

6.
象雄语医学写卷I.O.755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象雄语医学文献实物。该文献正文共有120行42段,是用邬坚体藏文字母转写的。文章通过对该写卷字母、符号、书写,以及构词规则、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写卷的特征作了全面的介绍,并排除梵、藏语文写本的可能性,倾向于认同其为象雄语写本。将其中部分词语与梵、藏语药名对比后,初步推断出写本中部分语词是药物名称,进而推测出写本中重复出现的部分词、句的含义。由此初步认定,该写本是包括41组医方的象雄语医药文献。  相似文献   

7.
田茂旺 《民族学刊》2015,6(3):32-37,102-104
本文通过对P. T.1283?礼仪问答写卷?内容的解读,认为?礼仪问答写卷?在选材、编纂体例上从训示、说教的立场出发,试图利用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去塑造敦煌地区民众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社会问题时都应遵循儒家文化法则。从这类模式化的历史记忆中揭示?礼仪问答写卷?对待儒家文化的观念与态度,有助于我们对敦煌藏文写卷中儒家典籍内容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吉西次力 《西藏研究》2023,(5):77-87+161-162
敦煌藏文写卷P.T.972号最早由噶尔梅·桑木丹所关注,成为论证吐蕃时期“■”是一个普遍的宗教信仰的论据。之后,石泰安、沙木等学者对此文本的性质,以及其中出现的“外道苯”(■)所指提出疑问,石泰安更是将其定性为译自汉文的疑伪经。但以上学者均未关注P.T.972号写卷的传世本《圣树木经》。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历史上藏族学者对《圣树木经》疑伪问题的讨论,并将其与敦煌藏文P.T.972和P.T.950号写卷进行对勘,可知P.T.972应是译自汉文的疑伪经,其中“■”应是汉文语境中“邪师”或“占卜师”的对译,而不是当时与佛教对立的外道苯,不能用其论证吐蕃时期“■”是独立于佛教之外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这也是《圣树木经》未收入《甘珠尔》任一版本,而编入《陀罗尼经集》的原因所在。对勘发现,从敦煌本到陀本中的《圣树木经》,文本发生了变化,后期增补了部分内容,这种不稳定性也是其作为伪经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藏文写卷的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法国学术界公布和发表伯希和携往巴黎的藏文写卷(?)目录和照片以来,我国藏学界重新识读、翻译和研究了不少敦煌藏文写卷。这方面尤以王尧、陈践先生用功最勤、著述最丰,他们的研究工作,对藏学研究的发展,启迪更多的青年参加敦煌藏文写卷的研究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藏族史教学工作,对吐蕃史尤有兴趣,久闻敦煌写卷对研究吐蕃史的重要意义,早已心神往之,只是苦于地处偏远,学识浅薄,长期不得其门而入。  相似文献   

10.
任小波 《中国藏学》2012,(2):114-119
敦煌P.T.1287号《吐蕃赞普传记》第5、8节载有两组松赞干布时期的盟歌,是涉关吐蕃王朝前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综观以往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有学者对其内涵和功能作过细致的解说。本文对这两组盟歌作了重新翻译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其文学情味与政治意趣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敦煌P.988号藏文写卷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被称为“儒家格言”的敦煌P.tib.987和988两个写卷是河西某汉文童蒙读物的藏译本,具体的资料来源此前尚不清楚。本文在石泰安法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寻出了其中的一批典故出处,并认为这部书体现了唐宋之际西北俗文学的一种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12.
牛宏 《中国藏学》2017,(2):78-87
P.T.116是敦煌藏文文献中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一部综合性文献,其中有3部分集中了诸位禅师的语录,第一部分引述8位禅师语录,第二部分专门有一段摩诃衍禅师的说教,第三部分集中了18位禅师之论。文章在前人研究、辑录藏文原文的基础上,首次汉译了该部分内容,并以注释形式指出了其内容与其他敦煌文献、佛教文献的关联性;同时与其他藏文禅宗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了该文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成他相续论》是法称著作中唯一一部不是专门讨论因明问题,而是站在唯识学派的立场上运用他的因明理论论证"他人心续"存在的论书。该论以及调服天所著唯一的印度人的注释梵文原本均已不存在,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以藏文本为基础。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历史研究所藏有一份该论典注疏的梵文残卷照相拷贝。这份写卷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体味法称《成他相续论》的梵文原文风貌。但该写卷严重残缺,仅存7叶片。根据这些仅有的资料,文章对该写卷的状况和内容做了描述,进行写卷的部分还原工作,并根据从该写卷中获得的新资料对前人研究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4.
敦煌本藏文写卷P.t.127v.1是一份六十甲子纳音表,这个内容以往藏文文献中未见提及,在现存敦煌藏文文献也仅此一件。本文首先给出该写本录文和汉译文,并据以编制了藏汉对照六十甲子纳音表。通过对其与敦煌汉文六十甲子纳音文书及藏历胜生周的比较,说明写本的属性、用途和编译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误将其当做特殊的六十甲子纪年表,并用于推定吐蕃历史年代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予以澄清。此藏文本系六十甲子纳音文献,其内容源于汉地。  相似文献   

15.
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42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敦煌古藏文本教写卷的学术价值,提供了P.T.1042的译文和疑难词语的考释。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梵夹装藏文写经考录(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经351件,其中T0001-T0032为卷式藏文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T0033-T0351为梵夹式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经>.目前敦煌藏文文献研究较汉文文献研究薄弱,但敦煌藏文文献在藏学和敦煌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有鉴于此,笔者在刊发32件卷式藏文写经的基础上,又整理研究了另外的319件梵夹式藏文写经.从写经的流传、问世年代到每件写经的题名、首题尾题、外观、杂写等都作了详细的考录,希望对学术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梵夹装藏文写经考录(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经351件,其中T0001-T0032为卷式藏文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T0033-T0351为梵夹式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经>.目前敦煌藏文文献研究较汉文文献研究薄弱,但敦煌藏文文献在藏学和敦煌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有鉴于此,笔者在刊发32件卷式藏文写经的基础上,又整理研究了另外的319件梵夹式藏文写经.从写经的流传、问世年代到每件写经的题名、首题尾题、外观、杂写等都作了详细的考录,希望对学术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不同文字的回鹘文献中,古藏文音写的回鹘语文献数量不多。古藏文回鹘语文献大多出土于敦煌和吐鲁番等地。文章在介绍古藏文回鹘语文献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P.T.1292古藏文音写回鹘语佛教教义简答手册进行语文学研究,包括回鹘语转写、注释、汉语翻译,并在部分词条的转写和翻译方面对前人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民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翁独健教授给《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写的词条,现征得作者同意,先在本刊发表,广泛征求意见,以便作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续宣传和贯彻以往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各解放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团结各民族革命力量,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建立后党制定民族政策和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对回族政策及回民工作为例,对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对民族工作的经验启示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