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把劳动工作的基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构建劳动工作新体制,是劳动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劳动工作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休现在对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塑造上。这需要政府包括劳动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落实企业参加市场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事劳动安排、工资奖金分配和内部机构设置等权利,支持企业独立生产经营、自主发展,以利于企业进入市场。二是体现在市场机制的培育上。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去获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要使市场成为失去推动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的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劳动部在成都召开了"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会议",劳动部张左己副部长在会上就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问题明确指出:劳动体制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城市为依托,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整体推进劳动领域各项改革,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它不再是着眼于一般意义上的探索办法、积累经验,而是在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思路的条件下,为落实这套改革思路并在一定区域内首先达到设计目标而展开的一场攻坚战。目的就是要在试点地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劳动体制,并以其典型和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  相似文献   

3.
企业有了工资分配自主权以后,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职工劳动特点,独立自主地改革内部分配制度。但是在建立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体制过程中,企业如何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则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1.研究人工成本,把工资管理与人工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人工成本问题是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企业尚未成为实事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主体的情况下,企业并不注重对人工成本的研究和核算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商品经济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愈加活跃,企业用人形式已呈多元化趋势,既有按政策接受的转业退伍军人,也有按企业需求自主录用大中专学生;既有“劳动力租赁”,也有单项工作的对外承包。如何确定企业与他们的关系,企业与他们是签订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是企业劳动人事工作部门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要明确这些问题,就必须弄清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简晓培 《中国劳动》2007,(12):22-23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代表与经营者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劳动关系双方及有关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劳动力的分配和再分配,使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按照经济规律的作用,趋向均衡,使劳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力的分配和再分配具有以下特征:一、社会性。首先是社会分工,具备不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可在不同行业和部门,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即劳动力分配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个具体劳动者的素质和意愿。其次,劳动与资源的配置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劳动力的发展由社会推动又受社会制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二、经济性。劳动力配置本身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来讲,这种活动要尽可能符合各种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用法律形式赋予了企业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行使好这个权利呢?有的领导和职工认为现在企业有了自主分配权,搞的又是市场经济,只要有钱,想怎么发都可以。实际上,这种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分配观念,是违反《劳动法》、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自主分配绝非"自由"分配,只有依法行使工资分配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工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最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依法"自主分配?根据《劳动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努力:一、依法自主分配就是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了独立的分配主体,还要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回答是肯定的:企业职工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因为按劳分配为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按劳分配把职工劳动的数量和劳动成果同所获得的报酬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薪酬制度,是广大企业员工和劳资工作者共同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现有的薪酬制度设计先天不足,存在制度缺陷。目前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的多种薪酬制度,对拉开收入差距,使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并初步体现责权利一致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它由等级工资演变而来,原有弊端带入其中,技能工资所占比重较大且与劳动贡献脱节。———工资结构过于复杂,既不合理也不利于管理操作。工资项目繁多,而且大部分为固定项目,“活”的部分偏小,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比例失调。复杂的工资结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员工的岗位(职务)发生变动及岗位工资晋档时易出现矛盾多、难度大等情况,不仅无法与外部市场工资接轨,而且在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也难以衔接。———薪酬制度有效激励不足,难以体现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较多强调职称、学历、工龄等因素而忽视员工劳动贡献的差异,使“按劳分配”成为表面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现实劳动成果和个人实际技能水平,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与报酬倒挂,同岗不同酬,易岗不易薪,工资只升不降,职称评聘无法真正分开,造成了部分员工混工龄...  相似文献   

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国家5 2 0 户重点企业和河南省重点组建的1 2 户企业集团之一。许继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曾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行政管理制度僵化、人员能进不能出、工资能上不能下、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当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蓬勃发展的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相比,劳动用工制度不够灵活和自由,其弊端显而易见。国有企业在内部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其根本表现是压制了每个职工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国有企业的致命弱点,这个弱点不克服,国有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积累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许继提出了自我否定、重塑许继的方针,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从员工激励的角度入手,对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管理中人本原理决定了劳动组织和员工管理的首要性特征。其一,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企业,其企业家的经营行为,首要的不是经营物资或生产资料及其表现出来的资金,而是经营作为人力资本的人和人才技术力量,或者说是由人工成本换取的劳动力使用权,因为只有经营者通过对劳动力的有效运作,才能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原价值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增值。其二,企业资金的运行过程,需要人来运作,即除了管理者和先进技术掌握者的劳动付出外,还需要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人  相似文献   

11.
李碎科 《劳动者》2005,(8):26-2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工资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有效因素,其职能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通过对笔者所在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诊断分析,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雇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多生 《中国劳动》2005,(11):25-26
雇主,在中国曾是一个与剥削相联系的名词,因而长期被忌讳,到现在还不能为很多人所认同和接受。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产权关系的不断明晰,劳动关系复杂多样化和劳动关系主体地位的日益确立,雇主一词在媒体、学术界、司法案件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此情况下,对中国雇主问题及其范畴和内涵进行探讨无疑是必要和及时的。按照国际通用的解释,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作为雇主时除外)或该劳工组织中的职员或代理人。”加拿大法律规定:“‘雇主’表示任何一个雇用…  相似文献   

13.
徐庆  张金山 《劳动世界》2010,(11):94-96
不论把企业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还是把企业看成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组织,企业要实现产出大于投入的总体目标,都必然存在着剩余分配问题。企业剩余分配是一个涉及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方面利益的问题,于是究竟谁对企业剩余具有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及如何对企业剩余进行分配,便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两种资本的企业剩余分配方式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旨在为企业的剩余分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难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难点,最大的难点在于固定工制度难以突破,新的用工机制难以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力资源是通过平等竞争、自由择业、同工同酬、等价交换的市场机制运作的。而企业劳动用工的运行机制则主要体现在按生产经营的需要招收录用人员、内部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平衡和不需要的劳动力能及时辞退几个方面,即常说的包括招收录用权、使用权和辞退权在内的企业自主用人权的体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原有固定工制度的框架基本未能突破,或者说未能形成较为开放的  相似文献   

15.
高广亮 《新劳动》2002,(24):19-20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实施已经比较成熟。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又称集体谈判工资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下,通过企业(雇主)与工会(工人)之间的谈判来决定工人工资的一种工资决定方式。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和福利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企业通过完善员工激励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维系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杨光 《劳动世界》2017,(23):73-74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关于劳动力迁移理论、就业市场、失业问题、收入与分配、劳动歧视、工会理论的新问题和新思想.因此劳动经济思想的未来发展特点是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加重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研究;更加重视企业理论与发展的研究.因此劳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将注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重视知识经济下的劳动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原劳动保障部办公厅2003年出台的《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依法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些年来,各地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社会影响力仍然较小,加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关系制约下的社会劳动关系,正在向着企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变化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需要现念上更新,理论上探索,实践中解决。这里,仅就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谈点浅见。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社会劳动关系的变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成为"四自"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颁布实施了《企业法》、《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使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确定和处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劳动关系正在由国家主体变成企业主体。适应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将国营企业改称国有企业,法定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资格,对职工承认其对自身劳动力具有合理流动、双向选择的自主支配权利。这就在法律关系上,使企业和职工两个当事人在企业劳动关系中获得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劳动法津关系主体的变化,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变化,它主导着劳动关系的确定、权利义务、终止和解除。(二)劳动关系的确定,正在由行政隶属关系变成平等协商的契约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为了使企业独立法人资格得到落实,赋予企业享有劳动、人事、工资、奖金自主权,使企业能够根据生产经营、维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期望员工的劳动达到预期绩效水平,推动企业发展,与使用劳动力相关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是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