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敏  栾吟之 《社区》2011,(6):18-19
作为家庭主妇,我对“通货膨胀”最敏感,“钱包瘦了”。比如上月排骨还10块钱一斤,今天人家说“14块了”,本想买大块做一锅,思考后决定“买—斤”,加些海带、豆腐也能弄满锅。去年大米1块8,今年2块8了,好一点的3块,我坦然地问超市服务员“啥时搞促销”。往前推几十年,晚报2分一份,现在1块了;以前5分钱看场电影,现在拿一把1块的硬币都不行。  相似文献   

2.
我哭了     
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太伤心了,我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来告诉大家吧!我有一只小乌龟叫"007",为什么叫"007"呢?因为它是2007年出生的,而且它爬得很快,一会儿就不见了,好像去完成任务呢!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2,(11)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兴国县有一位67岁的村支书。他从1980年春开始担任村支书,至今已22年。20多年来,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使昔日的"江南沙漠"披上绿装,使全村变成了"松杉绿千峦,果树满山坡"的喜人佳境。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圆梦的"老支书",他就是永丰乡西江村支书——谢华松。1980年春,组织上任命正在当民办教师的谢华松为西江村的村支书,这时的西江村人均口粮不到300斤,一个壮劳力一天工值只有0.2元钱。那时,西江的山秃了,人均仅有的8分地春天涝,秋季旱,群众生活极端困难。当地百姓编  相似文献   

4.
轻松一刻     
《社区》2013,(8):64
家庭危机"哥,大事不好了,我看到嫂子在家淘宝呢。""什么!咱们赶快兵分两路,你去你房间把路由器拔了,我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卖的没有买的精大爷买西红柿,挑了三个到秤盘。摊主秤了下,说:"一斤半,三块七。"大爷说:"做汤用不了那么多。去掉最大的西红柿吧。"摊主说:"一斤二两,三块。"正当我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扭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清朝咸丰年间,瑞昌县城南街开了两家米店。一家字号"丰裕",另一家叫"永昌",两家生意都不好。"永昌"米店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难做,就想了个主意。这天,他支开众人,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悄声说:"麻烦师傅给做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古时旧秤十六两为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星秤师傅为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业德,昧着良心满口答应。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  相似文献   

6.
我的家乡在江苏邳州市郊区,我们兄妹五人相继参加了工作,只有大哥在家种十几亩地,我们都想帮助他。98年4月份,我从朋友家获悉《专业户》97年第二期一则广告:“大豆真能亩产900斤”,我如获至宝,请假三天,专程去山东单县黄堆农技应用研究所购买“兴农2号”豆种50斤,种地8亩。  相似文献   

7.
退休的前一年,我出现了低头猫腰的体态,显得未老先衰,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老伴宽慰说"只要我不嫌你形象难看就行",但我总觉得  相似文献   

8.
再见了,母校     
时光如矢,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此时,我思绪万千,恋恋不舍地对你说:"再见了,母校!"打开记忆的闸门,母校给予我很多很多……从一年级的"a、o、e",到现在的各科知识,是母校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我将带着这些知识离开母校,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教给我知识的老师们。老师,我深情地对您说:"再见了!"  相似文献   

9.
“水板”     
曾文鑫 《老友》2010,(9):32-32
小时候,我上学读书,书包内有块"水板",木质的,上面涂刷了光滑的白色油漆。"水板"一面画了大方格,一面画了小方格,大方格用来学写大字,小方格  相似文献   

10.
文娱生活     
《老友》2007,(10)
吃了一斤一学生作文:"早上开门上学,见门口一堆粪便,我吃了一斤(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看了,都吃了一斤(惊)。"老师阅后批道: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3,(8)
老伴并不老,今年才50岁,自打老伴内退回家后,短短半年,我却发现她真的变老了。每天忙里忙外,既关心全家的生活,又牵挂远行的儿女,还有许许多多的应酬。总之,老伴"日理万机",一个字就是"忙"。老伴的"忙"与"累"使她变得日益憔悴,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细细分析一回,却发现,她许多的忙和累原本可以不忙、不累的。我不好明说老伴"自找苦吃",只好设法使她的生活简单些。首先,我宣布每天早餐,各人  相似文献   

12.
孙振耀从惠普提前退休,是否意味着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开始从精神上"过劳死"?这些日子,每次开车穿过北京大北窑附近的国贸桥时,我的耳边都会响起一个旋律。"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句来自台湾岛的男人的哀怨曾经伴随着我溜过了青春期的边边儿,即使失恋了心里也欣欣然,因为有比我"更惨"的赵传同学垫底儿。  相似文献   

13.
爸爸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可是他自从迷上买"外围码"后, 一切都变了。这不,爸爸这期又下血本花了一千块买特码,而且还对我们自吹自擂:"我研究了曾氏财团六合彩,这次肯定中,买一赔四十, 四万块赚定啦。"看他那神气的样子,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果不出所料, 到了晚上七点,爸爸的发财梦又落空了。自从爸爸"买码"后,妈妈的买菜钱都日渐减少了,早已对爸爸忍无可忍,这次终于爆发了,和爸爸大干了一场,椅子、茶具、电视都成了他们的武器, 当然战后遍体鳞伤的还是妈妈。  相似文献   

14.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个养殖大户,远近闻名。他养殖的禽畜出奇的长得又肥又嫩又壮,一条黄鳝最长可达六七十厘米,重达1.5公斤;一条泥鳅达200克,一头猪3—4个月重280斤,令我惊奇叹服。春节碰在一起,我反复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10)
赵小帅和卫艳艳刚搞对象那会儿,卫艳艳是一个温柔可人的小姑娘,说话慢声细语。一天,他们想自己做饭吃。到了菜场,卫艳艳怯怯地问:"黄瓜多少钱一斤?"摊主大声说:"我这是好黄瓜,两元一斤。"卫艳艳道:"那就来一斤。"  相似文献   

16.
正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生日蛋糕上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插蜡烛了,可总感觉自己还年轻。还没老。我老妈老爸还健在,一顿还能吃两个馒头喝一碗粥,还能在北海五龙亭腰里系个电喇叭高声唱"我是女生",还能磨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的高收入、高物价,酝酿了"品类的奢华",折合人民币几百元一公斤的大米、上千元一份的寿司生鱼片,在日本随处可见。不是日本的生产成本高,而是狡猾的日本商人深谙"品类奢华"之道。在日本,最贵的大米是"越光",即使在其产地也是如此,一般的中产阶级,根本不可能经常购买。我问过一个日本年轻人,越光大米真比几元钱一斤的普通大米好  相似文献   

18.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约你们写信报喜。去年我从《专业户》上看到一条有关巨丰大豆的信息,就购买了2斤试种2分地,按资料上5月份播种,叶黑色、无虫害。株高85-90厘米(不像资料上说的100厘米)茎杆粗壮肥大,根系发达,抗宵能力极强,生产期105天,一般亩产700多斤(不象广告上说的1千斤,可比当地品种强的多)。  相似文献   

19.
星期三,我看到赵仔旭的书包鼓鼓的,便笑着对他说:"你的书包该‘减肥’了!"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要上美术课了,可我美术书没带,我对赵仔旭说:"借我用一下美术书?"他爽快地说:"自己拿。"我就在他的书包里找,一大堆东西,很不好找,我边找边想,他的书包怎么还没"减肥",找本书也这么难?我一本一本地找,嘴里还念念有词:"找本书实在是太难了!"哇,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叫起  相似文献   

20.
乡间晚年忧     
有事回家,顺便到孩提时的朋友家看了看。多年不见,朋友加乡亲,感情自然浓。老两口热情非常,一个倒水冲茶,一个打火坐锅。我端起茶水边喝边问:‘近来情况怎么样?’ ‘老了,没用啦!两个儿子,每人每年给我俩麦子二百斤,谷子一百斤,钱一百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