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期,中国的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的热浪”,我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开设就是应时而生,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薰染中,笔者深深感触到他们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本文论述了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塑造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调谐为尚;义利并重、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力行求是。  相似文献   

2.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的统一、真善美的贯通、远功利而入世的诗性价值指向,建构起审美活动、艺术实践、人生践履三维交融的大审美大艺术大人生的诗性情致。这一民族审美传统的确立为中国美学民族思想体系的建设和民族审美精神的化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艺术———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山水艺术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精神,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一部从点到面、由外而内对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深入探究的力作,耗费了作者十多年的时间。作者选择了10个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运用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等西方现代理论方法对10个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进行了透彻的解剖和诠释。其治学严谨、行文规范,为我们研究传统艺术小品树立了严谨的科学研究榜样,也为我们研究传统艺术文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松花湖浪木是集天然和人工干一身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形成与吉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七分天然,三分雕琢”是浪木艺术的创作原则。造型手法的意象性,创作思想的天然性,使松花湖浪木形成粗犷豪放,自然天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风格。浪木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对松花湖浪木艺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这一独特艺术的发展,对美术教学和艺术刨作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涵上说,它具有天人合一的根本指向、伦理道德的主体地位、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境界提升的人生追求等特点;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刚健自强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宽厚胸怀、崇德重义的传统情操、贵公贱私的牺牲精神、尚中贵和的思维模式等基本精神。当前,应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从其总的思维倾向来看 ,具有内向性的特征。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向性特征 ,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而最终根源还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内向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仍显现出无穷的魅力,然而与古代艺术相比,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过度推崇视觉冲击力及工业化的表现特征,只取其形而未传其神。针对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这种普遍现象,从具体表现形式、意境审美和创作精神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提出当代设计艺术应从传统文化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并与当代设计文化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还十分年轻的中国钢琴音乐,已经表现出了中国数千年审美传统的殷实的艺术底韵,弘扬了革命性和斗争性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探索了一条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无论对文学作品作静态分析,还是对文学过程作动态观照,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和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规范与影响使得当代藏族文学在精神源头和艺术形式上承接了民族艺术经验和相应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浑厚的地域特色,由此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蕴味,并借此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文学,因而受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别具特色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化的局部单元,中国当代油画如何以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进入全球时代,如何利用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如何给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打上中国文化的印痕,如何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精神的同时而不被其同化,如何能够一以贯之中国传统人文特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仔细思考。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雕塑中,有许多相关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诸元素而形成的重要品格。  相似文献   

14.
朱德群县一位忠实于他自己、忠实于他的民族、忠实于他所属的最古老传统国家的艺术家。这里的"忠实",表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将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精神贯穿于个性化的创作之中,使之演化为一种国际语言而发扬光大。 朱德群以70多年的艺术探索,开创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用透明手法将浓重块面与斑驳色彩,融入捉摸不定的幽远深谷。"透明之深谷"成了朱德群的绘画符号。朱德群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融育着中国书法、诗词、乐舞的意境。被世界画坛所认可。  相似文献   

15.
孙丹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68-70
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是以西方表现主义哲学为起点的。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表现性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进行了历史分析。阐释保留传统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利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深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源的中国当代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得出当代表现绘画艺术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领域,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妻妾成群》是苏童个人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变,此后他开始逐渐放弃写作的先锋姿态,转而向某种“古典精神”回归。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形式探索、结构设计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均继承了话本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这种“旧瓶装新酒”式的艺术探索不仅使苏童小说获得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张力,也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寻找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设计艺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中国设计艺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再造活动,其借用主要有象征、直观和意象三种手法。就文化意义而言,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为中国现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话语源,使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一种话语可能。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学的交融地带创立了以艺境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系。他立足于现代中西交汇的文化语境,寻求从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建构,精研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致力于古典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再造中国艺术的青春精神,并悬艺术化的人生观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他积极倡导艺术、人生与美感的一体化与真善美合一的艺术价值论,以运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力求在意境观照中实现中国现代人生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话语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书法源于中国独特的东方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点画、线条、章法结构和笔势墨韵的组合变化来抽象、概括某种审美意识与文化内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广为大众所喜爱,其所应用和渗入到我们民族生活的深广程度,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本文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出发,由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形式之美的内在特质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形式之美,更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角度诠释了书法艺术的内在之美,从而领略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传统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起点较高而又是从"小镇"走上文坛的作家,陈世旭的小说创作总给人一种另辟蹊径的新鲜感,无论是题材、主题的开掘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不断寻求着新的冲刺和新的突破,尤其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和人文思考,足见其保持着的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创作心态和永不满足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