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天地》2012,(3):43
你是否有时在答应某件事或某个人后又后悔了呢?那你可能患了取悦别人的毛病。无法说"不",是一种控制力差的表现。如果你觉得很难说"不",那你可能太在乎他人了。考虑你自己的需要,并要记住,你有一切权利说"不"。学会说"不",并享用你所得到的剩余的时间、精力和空间。如果你办  相似文献   

2.
秋雨 《今日南国》2007,(16):64-65
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常常因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傲而锋芒毕露,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职场高手的"装"。"装"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策略,一种生存之道……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加班到深夜12时,老板对你称赞不绝,亲自开车将你送到家。他虽然笑脸盈盈,嘴里接着"辛苦",但是绝对不会说"今天加班那么晚,你明天中午再来上班吧"。这就是老板,你为他加班,他会在"精神上感激"你,但是,别指望他会让你歇下来。这时候的"装",难度并不高,只要你随身带着什么"风油精"、"西洋参",总之用尽一切手段,竭力让自己精神起来吧。  相似文献   

3.
"最有力莫如心声"、"任个人而排众数"与"比较既周,爰生自觉"是鲁迅反思现代性的三个集中命题,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构建了鲁迅对现代中国文明的种种愿景。"寂漠为政,天地闭也",没有"心声",也就没有"个人",没有"个人",就更谈不上主体的"自觉",在一定意义上,这三个命题正是一个中国灵魂对于"什么是现代"这个问题的独特追问。  相似文献   

4.
汪汉利 《东方论坛》2007,(3):128-128
时至今日,有关"后现代"的种种论争已经渐趋平息,后现代理论逐渐为学界乃至国人所接受.正如刘象愚先生所说:"今天,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时不时听到不同行当的人们在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个俗语."后现代理论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在电影、绘画、建筑等多个领域,涌现出大量独具特色的另类作品.不过,艺术家对后现代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有人将后现代理论看作一种世界观,有人认为是看待与衡量事物的视角,还有人认为它仅是种社会思潮,更有甚者竟主张建立"后学",专门研究后现代理论.姑且不论这些理解是否科学合理,仅仅通过上述种种提法本身,就足以看出其深远影响了.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经世致用"的"和谐",注重整体直觉体悟与"悟性"技术思想之间的"和谐",阐明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的高度"和谐",对于现代技术危机给予了"和谐"的理论消解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读罢肖淑芬女士指点出的这一片"星空",不觉联想起一首古诗来。那诗云:"横看成岭倒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的重情分子,依托着智性的灵光,不倦编织出的多彩文学世界,是也可以浩大而神奇的脉脉大山为喻的吧?只要你走得进它们,任凭你立于怎样的位置去品味,就总会有"成岭"、"成峰"之得,和或是情感的或是智性的种种满足的;纵然这所得或满足远远不是那大山风姿的整体。面前的这册《女性的星空》(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就又证实了一回这一点。肖淑芬女士泥满地变换出了一种视角,就从多彩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7.
聂双双 《社区》2012,(4):36-37
刚刚步入职场时,你也许有过一个"毛衫厌倦期",因为你的主管曾经委婉批评说:一件套头毛衫加一条牛仔裤的穿法,太随意了,像一名勤工俭学的大二女生。你穿这一身去面会客户,人家很可能把你的意见不当回事,因为你看上去,就是一个无法独当一面的"见习生",腼腆、单调、保守及缺乏处事经验。你的资深同事们会建议你穿名牌套装和粉色的丝质衬衫,"它们会让你看上去更具职业素养和女人味儿。"  相似文献   

8.
说“通”     
"通"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种种联系的基础上,将大脑储存的知识经验"盘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为人处事、治学作艺中发挥积极作用。"通"在"经验转移"、"思维统摄"和"通感"三个层面上的表现,要求既敏锐又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达到"通"的境界,首先必须"突破一点",即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中"弄通",进而达到"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对爱人、伴侣说"我爱你",也会对年幼的孩子说"我爱你",但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却很少会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总以为,跟父母说这三个字是矫情,也很别扭。但是,语言是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在平时身体力行的关怀和照顾外,也要记得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今年24岁的小陈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年轻态志愿成时尚"我在做志愿者、义工",当你身边有人这么说时,我肯定你的第一反应是"不错啊!"时下,热心公益=有对生活的追求=有与众不同的经历=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和朋友=有善良、博爱、热情等品质。"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在争取拥有志愿者这个让人引以为傲的身份。做志愿者、做义工已经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时尚"身份。  相似文献   

11.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8)
现在的店名,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了!若干年前,看到店名时你可能正眼都不瞧一下,但如今随便一抬头,哪个店名都够你琢磨半天的,少说也能博君一笑。古时候,喝酒的地方只挂个"酒"字,卖药的地方就挂个"药"字,简单明了,却单调乏味。现在到街上看看,理发的叫"不剪不散",要你剪完再走;卖衣服的叫"衣衣不舍",让人依依不舍;擦鞋的直接叫"擦鞋吧",这倒省了不少口舌……说到经商,不免让人想到"激烈竞争"、"如履薄冰",一种沉闷、厚重和处处谨慎的心态油  相似文献   

13.
有句老话:"开卷有益",是说阅读的好处的。可是阅读是要有阅读的方法的,不能盲目"开卷",否则,你会读着读着就读"傻"了。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也要把你自己打开,一本活的书和一个活的生命体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读过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这"卷"就算"开"了,而多年以后,那本书或那篇文章仍在你的灵魂深处起着作用,那才是"有益",因为它已经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4.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整个哲学发展历程的主题。"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使哲学能够正确评估人类自己,培养人类的"自我意识",这对哲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刚 《华人时刊》2007,(10):44-47
"再古老、平凡的小生意,只要你勇于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或许成功就在眼前!"这就是本文主人公的成功秘诀。提起"卖豆腐",你可能会说——不就是用黄豆磨成的"小四方块"吗?这个流传几千年的作坊小生意,养家糊口还凑合,但从没听说过谁发什么大财啊,折腾出什么大名堂啊!?如果我告诉你,湖北钟祥石牌镇一个乡里娃,就偏不信这个邪,不仅从挑个担子走村串户四处吆喝的"小小豆腐郎",摇身变为每天"管"着百万市民吃豆腐的"豆腐大王",而且创造年销售额达3000万的财富神话,还应邀登上中国武汉农博会的贵宾席发表演讲,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鼓励和接见,你肯定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完整地表明了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改变世界的要义,对第六条引用的"疏漏",导致了理解第六条本身及其与整个提纲、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整体的关系等造成了种种不必要的迷误和困惑。重新关注这个引用"疏漏",并对第六条重新解读,既有利于破解以上种种迷误和困惑,澄清其本应有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又有利于更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要义及其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产为结局。  相似文献   

19.
西衿琴 《社区》2012,(3):49
"亲",最近流行有色丝袜,买五送一,抢不抢?抢,斩钉截铁。"亲",千人购海鲜大甩卖,七折优惠,抢不抢?抢,说一不二。"亲",南国七日自驾游,赠送旅游券,抢不抢?抢,雷厉风行。如此种种抢"亲"系列,鉴于当家的断定:贪小便宜。所以不再一一枚举。黄老虎是人家赠送的爱称,因为我爱抢,无"抢"不欢。不是说"偷不如抢,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认定"没女"一定会输给美女,那意味着,你把人生一切的赌注都投给了色相,不作他想,所以失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事实"没女"不等于"霉女".把自己一切倒霉的事都归咎于"没",只能说明你不长进.输赢,都是你和对手在一招一式间共同筑就的,无论是美女还是"没女",谁都不是天生的赢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