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彩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118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黄三角"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是"黄三角"生态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严峻的现实决定"黄三角"开发必须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之路。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建廷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法律机制即运用系统观念,以整体、结构和过程的视野,关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法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功能的实现过程;从自然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两大部分,重新认识和构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两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在分析“两黄”文化特色与甘肃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两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树立统一市场观念,构建整体旅游形象;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行联动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体验性。 相似文献
4.
刘雪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90-93
近年来,泉州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旅游资源的破坏和耗竭。利用法律手段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是实现泉州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泉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依据旅游资源保护原理,考察西方国家的旅游立法实践,梳理泉州旅游业发展可依据的现有法律,提出泉州市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能资源作为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对保障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尚无水能资源开发方面的专项法律,有关开发方面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本文通过对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找出我国现行立法在水能资源开发的立法、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利用权以及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水能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开发利用权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邵东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我国驰名商标的制度和称谓源于《巴黎公约》的规定。TRIPS继承和发展了《巴黎公约》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代表了当今驰名商标国际保护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资源破坏十分严重。为此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着重从立法完善、执法完善、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解决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宋振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96-699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作者分析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东北地区环境资源保护法制机制的举措:转变环境保护立法的理念,完善地方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建立地方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允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4):40-42
伴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了.我们应以"入世"为契机重新审视"西部"的优势和不足,以"旅游业"为突破口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正确处理好西部开发中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旅游业"发展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加速前进,进而导致了对我国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浪费。本文主要针对日趋恶化的环境和日渐衰竭的资源现状,指出了中国环境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英美等国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进而提出了我国管理当局应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建立科学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以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在三角洲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在国家大力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政策背景下,随着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借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经验,依靠区位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引进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建立以东营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在三角洲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在国家大力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政策背景下,随着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借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经验,依靠区位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引进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建立以东营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仰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1-35
黄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做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的立法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态立法的制度现状,认真反思区域生态立法的制度实践,更新生态立法指导理念,梳理区域生态立法文本,细化生态立法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区域生态立法资源、建立完善生态鉴定制度,强化生态破坏的违法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5.
促进城市的集群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黄河三角洲地区以东营和滨州为中心、以县域城市为基础、以众多乡镇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城市群体系。从发展模式上看,黄河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属于"双极多走廊"模式,其城市发展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城镇化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根据黄河三角洲的实际,积极实施中心极化、产城互动、生态优先、科技兴城、制度创新、城际联动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种效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5-38
黄河三角洲开发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移民垦殖,但大规模开发始于建国以后,可分为五个阶段。回顾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既有经验值得总结,也有教训应当汲取。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新时期,应当以史为镜,把确立战略目标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所在,把坚持发展定位作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把基础理论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把区域协调合作作为凝心聚力的必然选择,以此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丽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8-33
针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财源拓展问题,认为除了依靠联合国、中国政府、山东省政府的拨款优惠政策扶植外,还需要量身打造与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财源途径与对策。指出鉴于其处于黄河入海口的地理优势,财源拓展的着力点应该面向大海;其高效生态发展规划内容定位,应该把生态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把清洁环保循环的新兴产业作为主力军,并将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园区与旅游业相聚合,实现旅游业与经济文化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概况,并对生态占用研究方法进行描述。应用此方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计算结果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种效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31-36
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竞争博弈基础上的合作,应坚持区域定位认同、空间层次差别、多元利益协调、政策公开透明、机制运行高效等原则。黄三角的区域合作虽已得到各级重视,但实质上仍处于期待、探索和无序状态,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从提升合作层次、创建合作模式、打造立体交通、发挥市场功能等方面,加强与其他各经济区的合作;应从梯次推进、创新机制、强化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强化区域内的合作,加快规划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