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晋栾氏、狐氏、庆氏皆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之庶子唐叔虞后裔,栾氏出于厉侯福(辐)之孙、靖侯宜臼之子栾叔,春秋时期世系为:栾叔→栾宾→栾成→栾枝→栾盾→栾书→栾黡、栾鍼(无后)→栾盈;狐氏未详其祢,春秋时期世系为:大狐伯→狐突→狐毛、狐偃,狐毛→狐溱,狐偃→狐射姑;庆氏未详其祢,春秋时期世系亦未详。可见,栾氏、狐氏、庆氏三族皆属晋公族,按《左传》义例,栾氏可称之为“靖族”。此三族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栾成、栾枝、栾书、栾鍼、栾盈、狐突、狐偃、庆郑,此八子可称之为晋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2.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公元前652年,楚与晋会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楚败,但楚并不服输,随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班固的从祖父班班是西汉后期襄助刘向校书的重要人物,以博学有俊材著称于世,深得汉成帝赏识。汉成帝曾拒绝叔父东平思王刘宇上疏求书的要求,而把秘书的副本赐给班。因家藏丰富,终使班家学人辈出,并造就了班彪、班固这样的大家。然而今天研究班固的人,却很少涉...  相似文献   

4.
班固是一位在历史上很有成就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扬马抑班的倾向,使班固的研究一直很受冷落,而且存在着一些很不公正的评价。本文仅从汉儒哲学思想体系与班固审美观的关系出发,探讨班固审美观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矛  相似文献   

5.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盆地的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西横跨今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诸县之境。从远古时候起,这里就是人类生息聚居的美好地方。《诗经·大雅·绵》描写说:“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具体地展现了一幅平畴沃野、丰草肥美而富丽诱人的自然风光。自周人定居于此以后,周原便成了周人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周族最早活动在陕、甘泾渭流域。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名弃,生于虞夏之际,因善于播时百谷,被举为农师,封于有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传至不(穴出),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穴出)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至公刘之世,周人乃迁至泾水中游的豳地(今邠县旬邑之间),聚邑相地,发展农业,部落讯猛发展起来。约当公元前12  相似文献   

6.
通过断代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辽、金、元三代在对科举功能认同度、科举程序、所设科目与内容及登科人数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三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在"民族"这一维度上,三代科举制虽各具独特的民族色彩,但实际上更多地表现出某种共通性:辽代虽最终"面向汉藩",但主要"面向汉人"的政策显示出了契丹人自身尤其是其统治者长期不屑科举的一面;金、元两代直接凸显出了强烈的民族歧视。辽、金、元三代科举制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白涉岐考     
李白入长安,曾有涉岐之行。北宋曾巩在《李太白集后序》中详为之记:“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倾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徒金陵,上秋浦、寻阳。”很显然,曾氏把李白此行系于天宝三年离京之后、天宝十年北游塞垣归来之时。但是不少研究者认为曾氏所述有误,多不采纳。近来李从军同志关于李白三入长安的发现确证曾氏所述不误。李文认为:“李白在待诏翰林被放还山后,于天宝十一、二载间,又到过长安一次,‘西涉岐、邠’即在这个时期。这次即是李白的第三次西入长安”(详见《李白三入长安考》。此文收于《纪念李白逝世一二二○年及江油李白纪念  相似文献   

8.
有邰氏,乃炎帝神农氏姜姓的一支部落,起源于陕西眉县之邰亭,后东迁于汾水下游,称为台骀。其后有继续东迁至山东费县之台亭者,称墨台氏,春秋初被鲁国所并。一、有邰氏的起源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嘉之,封诸汾川。……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史记·郑世家》也载晋平公之病是“实沈、台骀为祟……台骀,汾、洮神也”。按金天氏为  相似文献   

9.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是东汉著名的史学与辞赋家。作为史学家,班固与司马迁齐名;作为辞赋家,班固与司马相如。杨雄。张衡并列为两汉大赋四大名家。由于班固既具有史学家的博识卓见,又具有辞赋家的文学眼光,因而班固的诗学观点不仅在汉代《诗经》研究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由于班固对司马迁与屈原的评价颇有微辞,有失公允,故长期以来学术界都确认班固为遵奉正统儒学的保守派,从而忽视了他对《诗经》研究的贡献。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国名偶释     
闲览古史,每见一些国名,族名,写法不一,读音相类而不同,这大概是古字通用、字音相近而互转的缘故。此类语音现象,考之西方语言,也多有如此者,这或系音理之所然。兹例举数则,以就正于方家。 赵,战国七雄之一。周穆王时,造父封于赵城,地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其后世累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与韩魏共分晋,列为诸侯,国号赵。始都晋阳,后迁邯郸。前222年灭于强秦。  相似文献   

11.
清初的著名爱国诗人吴兆骞(1631——1684),因顺治十四年的江南科场案,被远谪东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杨林乡旧街村,后迁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县城),长达廿三年之久。东北壮丽的山川江河,东北军民抗击沙皇俄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给了诗人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诗歌创作。在廿三年之间,吴兆骞写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2.
醴陵地名源流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醴陵得名,与战国末楚灭越,一支越人乌程氏后裔,迁居今醴陵市渌水流域北源,与原醴陵县东漉山有关。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乡侯。从此醴陵地名,载入国史典籍。东汉建武元年(25),置醴陵县,属长沙郡。东汉建武中元至东汉延光年间,县治由古城中三洲,迁驻今址。以后醴陵县区划未变。  相似文献   

13.
<正>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字子犯,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与晋同祖。庄二十八年传:“大戎狐姬生重耳,”《国语·晋语》:“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耳。”狐突以狐姬故,事晋为大夫。可见,大戎狐氏本唐叔之后,无缘为戎族,当是晋支族入主诸戎实生重部落者。狐偃早年生平事迹,资料很少。据散见于史籍中的零星材料,  相似文献   

14.
魁隗氏、连山氏皆指人身牛首最初的炎帝神农氏,而大庭氏则非.魁隗亦即伊耆,所在的大方向即荆楚之地.炎帝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地因其自然特点而得名,族以其地而得氏,因此而称炎帝神农氏为连山氏.连山就在今湘粤桂交界的九嶷山区,九嶷南麓至今还有连州市、连山、连南等县、市名,九嶷腹地古亦为荆楚之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18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历金忏卜,思想道路建设的什亘班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人们晋遍感到社会坛囵“今不如青”。对此,万人闹纽.右人洗倍,有人焦虑x  相似文献   

16.
一、战前的形势公元九五一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北汉统治范围共十州,即并州(今太原)、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忻县)、岚州(今岚县)、宪州(今楼烦)、汾州(今汾阳)、沁州(今沁源)、石州(今离石)、麟州(今陕西神木),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及陕北一县。九五五年正月,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皇帝刘钧率兵三万与契丹一万骑兵联合进攻潞州。(《契丹国志》卷五《穆宗纪》)三月,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契丹联军,随即兵临太原城下。五月,辽派挞烈增援北汉,在忻口大败周军,柴荣被迫退兵。  相似文献   

17.
苗长青 《中华魂》2020,(5):61-62
丁果仙,我国著名晋剧艺术表演大师。河北束鹿人,幼年迁山西。l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原市戏剧学校校长、太原市晋剧团团长、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剧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山西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丁果仙不仅是著名戏剧表演大师,品德高尚,德艺双馨,在晋剧界享有崇高威望,而且,具有民族气节,追求进步,对党忠诚,纵使身受冤屈,亦至死不渝,是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8.
"缝"义的"连、联、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汉语方言的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开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另有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前者可能有的本字是"连"或"联1,力延切",后者可能有的本字是"挛"或"联3,吕员切".开口的读音与合口的读音在地域上成互补分布,因而具有方言区域的标志作用.考证中对韵母作古今比较时,除了寻找今音同韵母的例字之外,必要时还拿古开口字的今韵母同古合口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拿古一等字的今韵母同古三等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或再考察今音的声韵配合情况.这种全面关注音变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做法,本字考证中常需用到.  相似文献   

19.
班固对司马迁史学思想的批评,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学者对此议论不一.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指出:班固的评语抓住了当时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他的议论充分表明了班、马二人在追求“大一统”和“求安治富”的前提下,对某些大问题的意见分歧,丰富了传统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反思之,一方面可以分析和考察班、马史学思想的异同长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史为鉴,朔往思来.  相似文献   

20.
因王朝兴替、黄河河道摆动等因素影响,历史上灵州城址历经四次迁徙:北魏孝昌二年(526),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州治河北胡城。西魏大统六年(540),南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迁至今苦水河注入黄河处新华桥二队附近。明永乐年间,迁至今灵武市园艺三队附近。至明宣德三年(1428),又迁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