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股份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张丕的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实行股份制,重组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源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因素,占有很大成份。影响企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工资分配不合理。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灵活的工资机制,不能与“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平等竞争,加上社会分配不公,必然拉大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职工的收入差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论略——对国有企业活力与企业制度改革的分析孟庆琳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目前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和建立具有活力的国有企业的基本目标相比仍差强人意: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多半流于“翻牌”和走过场。究...  相似文献   

4.
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资本市场晓亮一、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的产权问题现在中国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开工不足,活力不强,效益不好的问题,已经引起全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外舆论都说,对国有企业实行彻底改革,是中国今后实行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之一议王欣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讨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的理论热点,围绕它各方学者纷纷发表不同意见,而其争论的焦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核心问题的设定。它大体可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是认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清晰问题祖云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问题是界定...  相似文献   

7.
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其对策衣长江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困难,活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是一个重要因素。减轻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负担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8.
关于股份制改造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思考刘新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于增强企业活力,筹集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改造的政策、制度、措施和法规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机在于企业的活力,企业没有活力,整个经济就没有效率;而企业的活力则来自于劳动者的动力,劳动者没有动力,企业也就没有活力.1979年以来,围绕搞活企业进行了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租赁的一系列改革,但近几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连年下降,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劳动力的统分统配和就业的铁饭碗体制以及劳动者没动力是窒息企业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学术界一些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我认为,深化  相似文献   

10.
胡仪元 《唐都学刊》2001,17(2):12-14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企业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从这一性质出发,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从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入手,全方位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各个权利主体、并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的社会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难点的探讨与建议周献光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试点,确有许多国有企业已在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企业在形式上完成了...  相似文献   

12.
宋冬林  李尚 《求是学刊》2020,47(1):51-61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倾向评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法,在消除样本选择问题和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显著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时,改革并无显著效果,只有改革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时,改革才具有显著的作用,且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对政府干预的缓解,而非代理成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淑晶 《学术交流》2006,(10):111-113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如融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等,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此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的素质,员工培训是国有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效益,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及早实现计划与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迎接我国关贸  相似文献   

15.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所有制变革的判别尺度上,必须破除所有制制度偶像的束缚,坚持所有制效率原则;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讨论,必须把政治性私有化概念和中性私有化概念严格区分开,不能把产权流动等改革试验当作政治性私有化来批判。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国有企业的改革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随着这一理论的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企业将面临从生产经营型向生...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路珮琳一、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关系着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的活力,关系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其特殊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8.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已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发生并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第一,在国家宏观所有制结构上,一方面超规模的国家所有制向适度规模收缩,同时发展其他形式全民所有制。另一方面合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形成。这就要研究宏观所有制结构优化及其规模效益问题。第二,企业微观所有制结构正由单一结构向多层次复合共有结构发展。这就要研究微观共有经济结构和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21-22日,由广州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主办的“产权改革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研讨会在中共东莞市委党校召开,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广州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王晋鹏主持,东范市委党校校长祁汉斋、广州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锦大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围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这个主题,分别就国有企业产权的流动重组、产权明晰的标准、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按劳分配与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所有制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所有制的基本构成形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  相似文献   

20.
权威是以职工对权力的认同为“合法性”基础的。实证研究表明,职工对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以价值合理性权威为主,对非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以工具合理性权威为主,而且国有企业职工与外资企业职工在权威意识上存在差别,国有企业职工对价值合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外资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对工具合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国有企业职工。职工权威意识的所有制差别受到职工权利意识的所有制差别的影响,与长期政企不分导致的企业管理行为高度政治化相联系。职工的权威意识和权利意识反映出职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评价存在双重价值标准,从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同的非正式约束环境。要消除双重价值标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劳企关系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