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甸县三坝乡是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现有纳西族人口近万人。白地是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纳西东巴教的发祥地,被公认为纳西族传统文化与古朴习俗保留得最完整的地区。纳西谚语云:“没到过白地,不算真东巴。”“白地东巴最贤能”。可见,白地已在众多的东巴教徒和纳西民众心目中被赋予了“圣地”的意蕴。从事纳西文化及东巴教研究的陶云逵、洛克(Joseph F.Rock)以及李霖灿等中外著名学者,均到白地进行过考察。  相似文献   

2.
白地属云南省中甸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位于中甸县城东南一百余公里处,被称为纳西族东巴教的圣地。那里不仅有白水台、阿明什罗岩洞以及明朝嘉靖甲寅年间“长江主人”摩崖诗等胜迹,而且还由于地处边僻、交通不便和同外界交流甚少等原因,使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一些生活习俗得以较为古朴之形貌存留了下  相似文献   

3.
丽江东巴教现状研究和力民《丽江东巴教研究》项目完成以后,我们感到,对丽江东巴教现状及今后发展势态问题,需作进一步思考研究,故撰此文呈上,供上级部门及领导作决策参考。一、东巴教的现状东巴教是古代纳西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东巴教始终伴随着纳西族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 纳西族古代文艺术及其美学艺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文化中。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在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古代艺术最为人瞩目的部分是东巴艺术。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只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受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没有教主和职业教徒,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也就在东巴教开始形成时,东巴经师创造  相似文献   

9.
丽江纳西族的习惯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教的传统哲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兄弟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环境保护习惯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东巴经、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碑文等世代相传,内容极其丰富。事实证明,其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有益作用。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的环境保护文化,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历史悠久而上进不息的纳西族,早在唐宋前后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东巴文化。纳西族有迄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象形文字,单字达1300多个,因它被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经师“东巴”频繁使用,故称为“东巴文”。千百年来,东巴(意为智者)们倾注智慧之汁,在用东巴文传承教义的同时,兼收并纳历代文化成果,纵横思维,著书立说,写下了多达一千多种、两万余册、上千万字的东巴经典。东巴经所涉领域相当宏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的传统应用技术(下)丁立平“玉湖精舍”与造纸印刷文化据轻工部编写的《中国造纸业发展史》记载:“现存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学院、云南省博物馆所存的东巴经。都是明、清时纳西族所造的纸写本。这种白地纸,帘纹不明显,经研光后,可供双面书写...  相似文献   

12.
论纳西族巫师“桑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除了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以外,还有一种自称为“吕波”(leebbuq),民间称之为“桑尼”(Sainid)的巫师。东巴与桑尼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桑尼,有助于了解纳西族的多元文化,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也有裨益,本文对桑尼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是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在精神文化领域内勤于耕耘,培育出了馨香无比的奇葩—东巴艺术。虽然“东巴”在纳西语中指智者,即祭祀天地鬼神的巫师;但东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超越了宗教的范围,包容着纳西族古代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诸类琼瑶,是纳西族人民长期辛勤创造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4.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还活在民间的象形文字。据研究,这种文字最晚产生于纳西族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公元七世纪以前,后被纳西族东巴教经师用来书写经书。东巴文系指两种体系的文字:一种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引申为文字,即东巴象形文  相似文献   

17.
杨福泉研究员的《纳西族文化史论》一书最近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45万余字的学术新著,是作者30年来致力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该书由8个部分组成:1·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2·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3·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4·纳西族哲学史论;5·纳西族艺术史论;6·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7·纳西族哲学史个案研究;8·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书前专设“导论”,附录有“主要参考书目”,洋洋洒洒蔚成大观。我认为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强烈地表现了所独有的特色。一、总体把握纳西族…  相似文献   

18.
东巴文化"祭天经书"与纳西族传统社会继嗣制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社会实行严格的父系继嗣,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规则对其父系继嗣制度加以维系和巩固."祭天经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重要典籍,作为纳西族传统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西族传统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经书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阐释和相关规定,对于维系和巩固父系继嗣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档案史料是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汉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主要包括碑刻、画像石刻、东巴经、东巴画、东巴舞谱、木氏宦谱、传记、民俗、书画档案等类别,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近生来,丽江地区有关部门加强了纳西族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为宣传、介绍、研究纳西文化的精华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叫“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的图画象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东巴经书。《东巴舞谱》就是这浩瀚经书中保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民族舞蹈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