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粮食贸易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等因素,云南应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建立境外粮食基地;在跨境经济合作区设立粮食贸易加工仓储区;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粮食企业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云南与这些国家的粮食洽谈会;争取国家支持,构建粮食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的2161公里你为澜沧江;流域面积79万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约1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约6000万,其中云南境内约1500万人。这条纵中、缅、泰、老、柬、越6国的国际水道被誉为“东方多瑙河”,即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动脉,又是维系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流域广袤的土地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的原因,“共饮一江水”的各国人民未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以开发和利用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地区交通阻塞,信息不灵,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当多的人处于“富饶的贫困”状态。打破封闭,开发资源,摆脱贫困,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云南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就这条国际河流而言,开发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云南境内的开发,即实施“电力先行、电矿结合,对外开放,综合开发”的方针;二是云南境外河段的开发,应该把国际航运放在首位来考虑。与此同时,开发要与保护相结合,对于流域区的生态保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实施“电力先行,电矿结合”的方针,主要是依据其资源优势。在澜沧江流域极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中,最突出的是水能资源优势和矿产资源优  相似文献   

4.
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是适应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论文梳理了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现阶段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园区规划考核引导、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融资和人才体系、预防降低各种风险等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长2161公里,在中国云南境内长1247公里),流域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在中国云南境内约1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约6000万(其中中国云南境内约1500万)。沿岸中国西南和缅、泰、老、柬、越六国的居民数千百年来一直“共饮一江水”,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在开发和利用这条纵贯六国的大河方面,未能开展有效的合作。历史发展到了20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运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和东南亚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取向和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方案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云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云南省的应对措施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包括云南省)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作者认为,鉴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一般自由贸易区的局限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取得实效,就不能建成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建成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合作形式共同推进的新型经济合作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可以充分发挥前沿作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紧紧抓住机遇,将云南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东南亚的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于勐腊县出境入老挝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东南亚为湄公河。澜沧江全长4500公里,青海境内的主干流总长度448公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其他地区与周边国家地区推进已经构建和正在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特点、推进的思路、运作模式和着重考虑的问题,对中国广西东兴一越南广宁省芒街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提出构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以及提出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设想和启动措施,特别是提出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部分先期建设特殊开放区,实施”境内关外”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不但“蜀身毒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而且“蜀安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所有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通道皆应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是一个擅于商业贸易的民族,长期往来于云南和泰国之间,为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回族马帮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云南、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活动带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西南丝绸之路北连“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接“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网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想,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川润提出的。1987年9月他在日本《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题为《提倡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合作区”》的文章,主张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在航空、贸易、基金等方面建立合作,这就是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构想。这一构想虽有缺陷,但由于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有其合理性,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迄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包括的国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在地理上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中国的六省二市(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俄罗斯的远东…  相似文献   

11.
马晓粉 《天府新论》2015,(6):155-160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整体实力增强,贸易迅速拓展;促进了滇缅贸易的繁荣,密切了中缅国际区域市场的联系;带动了缅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边疆、缅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蒋建国   《重庆社科文汇》2001,(2):F003-F003
据《滇池晨报》报道按照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加强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云南分两个阶段实施大通道建设。第一阶段(2001-2005年)是大通道改善阶段,第二阶段(2006-2010年)为大通道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中国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的经济合作现状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对于以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重视经济走廊建设和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提出了较为全面、明确、具体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双陆 《天府新论》2015,(1):136-143
在开放条件下,边界具有从关税减让效应扩大到市场扩展效应、资源聚合效应、资本跨境流动效应、技术跨境转移效应和毗邻两国边境地区双币流通效应等开放效应.跨境经济合作区是边界开放效应充分释放的特殊区域.亚洲跨境经济合作与欧美跨境经济合作在制度安排、组织形式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差异性.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很大的发展差异和很强的产业梯度,决定了我国陆疆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与沿海地区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天然差别,不能以商品贸易为主,应实施以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关联为主的模式推进.  相似文献   

15.
清初闽粤藩王大吏委托商的出现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建主义的经济因素,曾在社会深层次上对我国经济生活秩序起长期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也有“商品经济”,它的实质是“官商合一”。清初,闽粤藩王大吏(主要指1644—1683年这段时间广东、福建两省的总督、巡抚和藩王)曾指派委托商垄断海上贸易。这些委托商的出现及活动,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秩序及政治、外交等方面,引起了一系列的后果。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在推动云南省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若机制建设有待完善、合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与原则,完善合作机制,明晰各合作机制间的关系,推动云南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建设,以进一步提升云南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我们要借党的“十六大”东风,紧紧抓住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大力开展以境外加工为主的各种贸易活动,保持和扩大外贸市场,为外贸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余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居住着近70个民族,总人口约2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推动该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区域人口的素质偏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是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的最新范式。文章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数字贸易”章节文本规定入手,通过类型化分析《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的演进特征,认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中数字贸易规则具有整体稳定性与局部革新性的特征,但其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引致该规则内容缺乏包容性。同时,该规则本身也存在设计缺陷,容易陷入数字贸易规则适用和数字贸易发展规制的双重困境。中国数字贸易规则构建方兴未艾,文章认为中国FTAs数字贸易规则的构建与完善应立足国情,遵循循序渐进和互利共赢原则,加快形成系统完备、自由开放、普惠包容的数字贸易规则之“中国方案”,借以提高中国数字贸易治理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在具体推进路径上,文章建议以《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的发表为契机,加快与东盟国家签署实施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伙伴关系协定,构建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东盟方案”。在协定文本章节安排和条款设计上,可引入单独的“数字贸易”章节,对数据安全可采取“分类+分级别”管理办法,将机密程度较高的数据排除适用于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的范围;可引用正面清单模式对互...  相似文献   

20.
清代天津诗歌的发展在整个近世畿辅文化中独具特色,表现出典型的空间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以世家为骨干的同时,大量外来文人进行诗歌雅集和结社活动。天津诗人中,外来者占很大的比例,地域融合的情况甚为明显,甚至天津的三大世家其祖上亦可追溯至其他地区。同时,天津诗歌核心区与经济核心区大致重叠,港口贸易与诗人聚集、居住形成了同构关系,与畿辅其他地区文化分布状况迥然不同。这同清代天津府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日趋重要的政治作用有密切关系,是由天津所具有的开放的海洋(或港口)型文化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