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间经济系统计教研室举行关于社会主义企业利润指标问题讨论会,就社会主义企业利润指标的性质作用问题,企业利润与企业奖励问题,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问题等等,展开讨论。一、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性质和作用讨论中大家认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的企业利润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必须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企业利润的客观基础来加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企业利润这一范畴,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由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需要企业创造一定的剩余产品。只有企业的产品价值超过了所消耗的成本价值,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才有可能。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是当前经济改革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人们可能要问,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能否吸收劳动者入股投资呢?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呢?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国营企业劳动者入股投资的客观基础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问题,其实质,是国营企业联合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权问题。大家知道,经营管理权又是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模式  相似文献   

3.
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是国家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有计划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组织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同生产、交换、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动地影响着生产,对生产有制约作用.财政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表现在:生产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必须与国家的财力相适应,受国家的财力的制约,财政投资的分配制约着社会生产的结构.财政体制就是国家财政权责的划分及其组成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权责的划分,财政机关和主管部门之间的财政关系,各主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财政关系,以及国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国家,全民分享国有企业利润是企业产权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个人所有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实施全民分享国有企业利润,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收入,筑牢社会稳定基础;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企业盲目投资,抑制市场泡沫膨胀;促进企业效率提高,树立良好国企形象.要实施全民分享国有企业利润,关键是要克服习惯思想观念、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职能扩张等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主体和财政收入分配的行为主体都必然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也就是说,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宏观计划调控者的身分,通过税收和利润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统一支配,这已成为人们所共识的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企业以法人财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的身分,在市场交易的竞争中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企业收入再通过市场交易来满足生产经营实体的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绝对不能缺少的分配主体;劳动者个人以劳动力的所有者或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或资本的投资者的身分,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市场交易的行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个人收入,再通过市场交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特区财政的性质作为经济范畴、体现分配关系的经济特区财政,究竟是什么性质?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财政的范畴?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它的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强制地、无偿地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它的基本特征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分配。这种特征把它同经济分配,如价格、信贷、财务、工资等分配形式区别开来。这就要我们判断经济特区财政的性质,必须充分认识财政分配的特殊性,主要看同财  相似文献   

7.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社会形式决定分配的社会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分配关系的最基本原理.按劳分配就是马克思根据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所作的推断.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未亲身经历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只能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我们指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国营企业的按劳分配和工资制度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是当前经济改革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人们可能要问,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能否吸收劳动者入股投资呢?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呢?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国营企业劳动者向企业入股投资的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不同意长期以来理论界流行的一个论断:垄断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即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本文从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内在需要,阐明垄断企业必须获取垄断利润之后,给垄断利润作了新的定义,即垄断资本凭借其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认为上述流行观点,实际上把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排除在垄断利润之外,指出离开生产领域单纯从流通领域的利润再分配说明垄断利润的形成是不正确的;本文还探讨了垄断价格是不是市场价格的问题,认为垄断价格是一种市场价格,它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不是以所谓的“垄断生产价格”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和难题。从营销的角度看,搞活国营企业要更新经营观念,完善营销机制,向经营要效益,要建立产品开发机制,积极地影响和指导消费,要重视推销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实行着“商品制度”。要活跃社会主义经济,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顺利进行,就必须疏通和发展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就是指商品生产出来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达到消费领域的途径。因此,凡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或流通的全民、集体、个人的买卖活动,就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商品流通渠道。当前在我国发展多渠道的商品流通,充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主义的雇工剥削问题应有新的认识.从生产的角度看,资本家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消费角度看,资本家消费掉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作为管理者付出的劳动创造的;从发展的角度看,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不过是由资产阶级暂为社会保管经营的公共财富而已.当前我国雇工生产是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崇高表现,应当受到充分的赞许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针对过去国营企业国家所有国家直接经营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基本思路,为搞活国营企业,国家对国营企业实施了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国营企业初步显示出一定的活力。但是,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企业行为短期化问题,不仅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解决,反而日趋严重。而且,企业短期行为的强化,使推动企业改革的基本动因完全变成利益分配向企业的倾斜,而利益分配向企业的倾斜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短期行为的强化,从而使企业改革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其后果,不仅未能真正搞活企业,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在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成为真正搞活国营企业的中心问题。我们认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国家对企业纯收入如何分配,企业纯收入怎样交纳给国家,这是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打破吃“大锅饭”的旧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推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重要问题。把现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统一征税,自负盈亏,是提高微观经济,并对宏观经济以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改革。研究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队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利润分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工补农份额的减少和企业再投资比重的增加,也说明了社队企业正在逐渐地从农业中独立出来。但我们也看到,企业用于农村社会福利和其他建设金额也在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社队企业的中国本土特点,即根植于农村,便于吸收农村资金和利用农村本地资源,但同时还负有建设本地农村社区的职责。这与社队企业从一开始就隶属于政府,而社队企业发展的好坏,也一直是乡村政府的行为目标,同时地方政府对乡村的发展建设也多靠企业利润的投入有关。社队企业利润中用于回队分配的份额逐渐缩小,即职工的工资逐渐地从社队农业劳动收入中独立出来,为最后社队企业的解体和以后乡镇企业雇佣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管理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发挥的状况如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益。建国以来我们的国家机构在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但是,国家机构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究竟应该管哪些方面的内容,管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去管,还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经济职能的内涵是什么,经济管理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弄清楚。过去在相当长时期里,把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理解为不仅控制宏观经济,而且要直接管理企业、办企业,对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样样都管得很具体,企业的生产任务出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分配,设备由国家调拔、利润全部上交,支出由国家安排,亏损也由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 改革九年来,我国生产持续增长,而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呈下降势态.其原因是:在财政体制改革中,过去那种统收局面已打破,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增加.国家所得相对减少.而国家财政仍然担有繁重支出任务,使国家财政收不抵支.九年当中有八年出现赤字,增加了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膨胀;一面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三者”分配关系,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但因“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惯性作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饥渴”环境依然存在.这种环境又给财政收支形成更大的缺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果,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二是经济震荡加剧.因此,尽快扭转当前财政困境,消除经济中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分配问题,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国民收入来满足整个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的问题。但是,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积累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处理是否妥当,不仅会影响劳动群众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否按比例地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速度。而确定最优的积累率,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属于地方财政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地方财政。 民族地区和一般地区财政的共同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性或矛盾的普遍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形式的、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分配国民收入总枢纽的财政要执行统一的财政方针、政策和预算。民族地区财政与一般地区财政一样,都必须切实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国营企业的生产目的?目前有两种主要倾向性的看法:一种认为,国营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是获得利润,最终目的(或间接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企业直接生产目的和最终目的统一;另一种认为,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此外也包括满足本企业职工的需要,因而具有二重性。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