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十娘》是苏州弹词的传统开篇,是蒋调代表人物、著名艺术家蒋月泉的优秀唱段。本文从唱腔的程式性和变异性这对矛盾入手,试图说明蒋月泉先生是如何协调统一这对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吴文科所列出的九个美学品格来探讨弹词开篇《杜十娘》曲本的文学魅力,并将之归纳成三个方面,即内容的通俗性、形式的灵活性与表达的程式性,以期结合具体文本,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解读口传文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吴文科所列出的九个美学品格来探讨弹词开篇《杜十娘》曲本的文学魅力,并将之归纳成三个方面,即内容的通俗性、形式的灵活性与表达的程式性,以期结合具体文本,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解读口传文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庚子国变弹词》塑造了一系列异人形象,其中包括张武举。李伯元设计的张武举俨然是江湖人士的代表,他因杀人而投奔朱红灯,本不符合晚清武举的真实生存状况。李伯元这样设计是为了突出张武举的特殊出身,以避免描述下等人升为团众首领的尴尬,反映了作家的等级偏见。《庚子国变弹词》中所记乡村民教冲突以武举纠纷案为引子,突出的是弹词的传奇色彩和暴力内涵。弹词的开头选择张武举为反教方面的代表,恰是数以百计的教案中的一件事,而张武举的形象则集庞三杰、樊秉章等晚清诸多武举人形象于一身。张武举代表的是士绅的精神和行为共性,而非团众的利益。由张武举引出的江湖世界,延续了《庚子国变弹词》民间想象的本色空间,而张武举形象以其特别的出身而成为弹词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再生缘》是明清弹词中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寅恪和郭沫若作为研究《再生缘》的“先驱者”,具有开创之功,也不乏研究的深度。但对《再生缘》的文学史价值定位,似需进一步斟酌。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郭沫若均认为陈端生所著弹词《再生缘》是长篇七言排律。笔者对原书考察后认为,《再生缘》乃弹词体,律句虽多,但对偶句极少,与七言排律的形式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7.
由明末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有一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刘叶秋同志认为“它通过杜十娘追求自由幸福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刚烈行为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女子的纯洁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有力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主题。”(见中华书局《古典小说论丛》1959年第一版84页)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文学小丛书《杜十娘》,编者在前言中写道:“《杜十娘》就当时反封建的意义上说,确是较为完善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士人与妓女爱情故事的名篇。杜十娘追求真爱,遭到李甲抛弃后毅然选择跳江,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本文从人权思想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明代社会普遍的人权思想,杜十娘身上进步的和落后的人权思想,以形成对杜十娘命运悲剧的新认识,并探讨杜十娘的悲剧对现代女性人权保护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编辑“三言”中的一篇。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读者仍有重要的认识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同时,对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据传,杜十娘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实事。明·宋幼清曾把它写成传奇《负情侬传》(见《九篇别集》),在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中,也辑有这个故事的原始材料。冯梦龙又根据原有的人物情节,加工、改写成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氏的创造性主要在于:他用精炼生动的文学语言展开了极其丰富的细节描写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忍受、李甲等典型人物,大大提高了这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有专家认为此作“即使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也决无逊色”。论者所言极是。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杜十娘以个人的毁灭指控了罪恶的社会,完成了她性格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1.
评话、弹词是类别称谓。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是曲种称谓。而苏州评弹不是曲种称谓 ,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或简称 ,指代这两个曲种。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是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12.
《龙船调》是一首优秀的湖北民歌。这首歌中的“龙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实体道具而已。从诠释学的角度对其重新解读,其实它意蕴丰富,是一条虎虎有生气的“蛟龙”,充溢着神性和瑞性浑然一体的文化韵味,昂扬着福生、奋进与和谐的民族精神。这种全新的意义视域,正是我们在重构“龙船”的历史语境中自然而然呈现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王维的乐府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维现存乐府诗共103首,主要由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构成,而在这两大类乐府诗中,又有古体乐府与近体乐府之别。王维的古体乐府,以五古、骚体与七言歌行最具代表;其近体乐府的体式之多与数量之众,连“诗圣”杜甫也难以与之并论。从新题乐府的角度而言,王维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新题乐府的诗人,并对杜甫、元结、元稹、白居易等人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王维乐府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大都属于“乐章”的范畴,即能入乐歌唱而成为歌诗。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顾宏《杜诗注解》十二卷,实应为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的五律注解部分。在《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杜集文献中,还存在著者、书名、卷数、排列次序等方面失误,因此,在使用和征引《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杜集目录信息时需要详加辨正。  相似文献   

15.
唐昭宗登齐云楼,令乐工歌御制《菩萨蛮》。诸王及臣工皆有和作。通过对《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的作品考辨,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政治信息。这首以"思归"为主题的《菩萨蛮》歌曲,实质上是李晔借助《菩萨蛮》音乐传播方式,召集各路兵马勤王的号令。  相似文献   

16.
“临江三孔”是北宋著名文人,时人称其“以文声起江西”,号“三孔”,黄庭坚更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的极高称誉。《四库全书》收有著名的《清江三孔集》30卷。“三孔”文名虽然在后世有所低落,但是,其诗歌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地方,他们的诗歌题材已经日常生活化,诗中喜用以文为诗,特别重视蕴含学识,对李白、杜甫非常推崇,同时又别开生面,“从容自道”,致使他们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引起同期文人对他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存施氏族谱、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的研读,发现陈广德所作《施氏族谱序》存在诸多疑问,如施耐庵籍贯苏州、施氏家族是否是望族、陈广德的进士等级及作序时间等等,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所谓的陈广德所作序言当为施氏后人的托名作品,目的是为了提高《施氏族谱》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ale popular novelists had created a number of Tanci wo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nging time and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popular literature. The Tanci works of male writers changed the situation which was dominated by female writers, broadened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Tanci, and depicted many women role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 by following the pace of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t that time. The male Tanci creators started the study of Tanci literature with their concrete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anci-novels, and on this basis they enhanced the value and status of Tanci drama and novels.  相似文献   

19.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甘、青、宁回族人结婚喜庆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歌。文章论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