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父县长     
智若愚 《决策》2011,(10):45-45
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的努力与勤奋,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结果是单父县大治!不过,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相似文献   

2.
宓子贱作为单父县宰,集"掣肘之谏""鸣琴而治""所得者三"历史典故于一身,从三个维度成就了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对当今的领导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上争取施政空间,对下整合团队力量,对己做好内求外联。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批评     
西锋 《领导文萃》2006,(10):150-150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学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  相似文献   

4.
三思而不行     
正鲁国有个大夫叫季孙行父,死后被谥为"文",人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孔子听到这事,含蓄地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认为这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对的。明人李贽倡"童心  相似文献   

5.
孔子有名的学生,除了学术思想各有特点外,为人性格上也有各自的不同.仔细查阅材料,发现卜子夏有如下几点. 一、为人勇武 子夏以"文学"著称,一般人会认为他的性格定是柔和温顺、不敢多事的.其实不然,大量材料证明他和子路一样,性格爽朗,做事勇敢. 第一,他有武士之勇.孟子和公孙丑谈"勇"时说"北宫黝似子夏".北宫黝是怎样的勇呢?孟子说得很清楚,就是:"北宫黝的培养勇气,肌肉被刺,不颤动;眼睛被戳,不眨眼"(《孟子·公孙丑上》).那么,子夏之勇,也是如此了.另外《晏子春秋·内篇问》中也说,孔子根据实际需要叫人陪伴,当"德不盛,行不厚"时,"则颜回、骞、雍侍";而当"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子夏)侍".我们知道仲由(子路)是孔子的保镖武士,而这里把子夏和子路并提,可见子夏也是个勇敢的武士.  相似文献   

6.
孔子带着当时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外交家、纵横家子贡,堪称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都通的大通才周游列国。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子贡的学问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颜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游列国,自己很穷,很倒霉,但是每个国家对于他的推荐,那是要买账的。他的弟子在各个国家,有当军队司令员的,有当行政首长的,所以,每个诸侯都不敢用他,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几百万人口的天下,他的学生就有三千人,而且学生绝对听他的话,他动一下,诸侯国都会动摇,谁敢用他?  相似文献   

7.
最大的学问     
魏剑美 《领导文萃》2009,(9):136-136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所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对老师毫无帮助的应声虫,居然由孔子给安排了七十二贤人中之第二的显赫高位。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相似文献   

8.
孔子带着当时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外交家、纵横家子贡,堪称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都通的大通才周游列国?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子贡的学问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颜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游列国,自己很穷,很倒霉,但是每个国家对于他的推荐,那是要买账的。他的弟子在各个国家,有当军队司令员的,有当行政首长的,所以,每个诸侯都不敢用他,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几百万人口的天下,他的学生就有三千人,而且学生绝对听他的话,他动一下,诸侯国都会动摇,谁敢用他?  相似文献   

9.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10.
欧敏 《管理与财富》2009,(3):101-101,100
本文分析老子和孔子对"水"的阐述,来比较他们二者在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上的异同.老子的思想侧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内心管理,孔子的思想则注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们的管理思想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对人的内心管理还是行为管理,实质上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远离小人     
在中国古代伦理评价中,常常将小人与君子相对而言。小人,原意是指受君子支使的非在位者。孔子的学生樊迟曾向他请教农业生产技术,孔子不懂,反而生气地说:“小人哉,樊迟也。”这里说的小人,是指樊迟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只为切身利益及其谋生手段而苦苦奔忙,孔子自然看不上他。后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学问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昕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育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更让人感到奇怪,一个无助于自己的弟子之死,何以让孔子认为是天在灭自己呢?  相似文献   

13.
据《史记》记载,子羽曾是孔子的学生,第一次拜见孔子时,孔子见他其貌不扬,印象不好,觉得长相这么丑的人怎么会有才气呢?所以对子羽态度很冷漠,不愿、尽心教他。子羽感到没趣,只好退而自学。此后刻苦自励,终有所成。孔子知道后深为后悔地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之所以如此,都是“第每一印象”惹的祸。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倡的"乐教"与"乐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乐教",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尊重关爱学生;所谓"乐学",就是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今天,对孔子"乐教""乐学"思想进行回顾与借鉴,对提高我们当前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面目     
高低 《领导文萃》2006,(10):157-160
山东曲阜于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孔仪式,来自世界各国的参礼团和海内外华人代表躬逢盛典。大典上,新造的孔子铜像首次亮相。媒体也顺势强调:“孔子真面目今天复原”,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中国儒学祖师爷孔子最真实的长相”。笔者心中疑窦顿生。除了孔丘的家人、亲戚、乡邻、朋友、弟子和一切与他打过交道的人,以及与他同时代并有幸一睹其尊容的人之外,还有谁见过孔子的“真面目”?还有谁有资格谈“孔子最真实的长相”?就算是见过孔子的人,怕也没有谁讲清了他的模样。而作为二千五百年后的今人,又如何来判定其“最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对他的几个学生做过这样的描述:"闵子侍侧,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论语·先进篇>)讲得就是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彼此不同.因此,孔子讲究"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倡的"乐教"与"乐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乐教",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尊重关爱学生;所谓"乐学",就是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今天,对孔子"乐教""乐学"思想进行回顾与借鉴,对提高我们当前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敬告读者     
尊敬的读者:本刊刊登的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所写的25个企业管理法(2010年第1期,2010年第3期~2012年第3期),作者已汇集为《心力管理》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12月出版。"心力管理"是刘鹏凯董事长首先提出的,是他长期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晶,也是他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有益探索。这些管理方法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是他从"心"开始,用"心"探索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的经验总结,彰显了心之养、心之育、心之动、心之力的管理艺术。《心力管理》引起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界、企业经营管理者、高校管理专业师生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并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