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张之洞,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教育思想丰富,教育实践成果丰硕,深受时人关注。他对道德教育的方向、途径、方式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系统而特色鲜明的道德教育观。培养爱国是其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各学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将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继承了诸如忠诚、仁爱、节俭、明于公私之分等传统美德,而且言传身教,垂范他人;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不同学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不同,强调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柯尔伯格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以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批判以灌输教育为特色的"美德袋"教育模式,分别从分析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强调儿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推行以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为主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体性道德教育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更新德育理念、调整德育目标和内容以及改进德育方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德示范群体往往同一定的职业群体、社会阶层或团体等相关联,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是其群体固有道德、稳定道德的总体反映.传统社会道德示范群体的形成,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一是得益于家庭道德教育;二是得益于学校道德教育;三是得益于浓重的社会道德氛围;四是得益于世代相传的职业道德教养. 相似文献
6.
在诠释现代人应当过什么样的道德生活时,单一的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都难以具有完满的解释力。寻求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的会通是道德哲学时代化的需要,是道德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理解的需要,也是克服现代性伦理危机的理论回应。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对两者之间的会通提出必要性,而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内在融贯与一致性又使得两者之间的会通成为可能。社会之于道德具有背景性的意义,道德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从根本意义上说,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内在融通性的合理依据在于人是社会性与道德性的双重存在,同时现代学科融合与知识联姻,使得会通成为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理论发展的必然延伸。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会通需要以唯物史观作为基本的方法论、以转型时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为中心、以建构伦理共同体为终极议题,同时需要关注道德参与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同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84-8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当今家长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乐观化的期望观、多元化的评价观、广泛化的兴趣观、风格化的学习观、个性化的发展观,这样改变了过去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有利于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科尔伯格的道德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了个体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道德活动具体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是一切个体道德活动的基础,只有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高尚的道德行为。通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们能看出其中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尤其是道德责任感培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 ,道德建设被包含在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 ,道德建设自身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往往又被忽视。为了加强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的研究 ,必须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尤其应当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 ,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即宏观性、社会性、连续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中 ,道德建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 ,它与道德教育不但有所区别 ,而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熏陶、诱导作用,因而白领犯罪就是白领们在生活经历中不正确的学习过程。我国白领犯罪的原因包括相互模仿的"观察学习"、相对剥夺感产生的相对贫困、大众传媒的不良暗示以及网络文化中"亲历学习"式的畸形因素等。我国白领犯罪的特点是主体智商高、权钱交易突出、窝案增多和后果恶劣。面对这种形势,应从不断提升白领人格修养、规范大众传媒宣传和净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入手,消解我国白领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不道德之间──从道德解约机制看人类道德行为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申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心理学内,不同的理论传统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不同的阐释。不同理论之间相互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原则如何并以什么形式在个体身上实现,从而构成其道德主体性,以及这种主体性如何实现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等问题的不同理解。社会学习理论将道德主体性理解为道德行为的认知自我调节系统,并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道德解约机制的伦理含义,另一方面陷入道德相对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美国学者贝尔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作了初步探讨。在笔者看来,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的理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重矛盾,而他本人之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三位一体也正是这些矛盾的某种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视域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背景下 ,运用对理性概念的哲学—社会学解释 ,对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动力、标准和序列进行了系统构建 ,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进化理论体系。在他的理论话语中 ,彰显着对当代维度和主体向度的张扬 ,体现着许多独到的深刻见解。但是 ,由于他把社会进化建立在交往理性和学习机制的基础上 ,因而使得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化理论由扬弃而实际异变成了摈弃 相似文献
14.
王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3):75-77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等人的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依据。学校的道德教育应深刻领会和把握其重要的核心内涵,借鉴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重视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倡导以关心为基点的情感教育,努力使学校道德教育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学习过程。这种以受众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当代社会德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说、社会认知说和交互决定论,并由此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教育研究以及今天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恰当、合理地析评这一理论带给我国教育实践的价值意义,有利于我们寻找和创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儒家传统道德理论是现代道德理论建设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资源。建立于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道德理论体系同儒家的传统道德理论既有异质冲突的一面,又存在着同构契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社会公正与道德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 ,社会公正已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心理、进而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公正是个体道德心理产生的社会根基和外部原因 ,是影响群体道德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道德心理对社会公正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心理的积极与消极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在我国现阶段 ,努力提高社会公正水平是促进人们良好道德心理的基本途径 ,也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为此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创造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 ,又要协调好人与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并加强公正及道德心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几届领导人对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包括素质教育的立足点、目标、基石、关键、灵魂、重点、手段等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在本质上坚持了马克思教育观,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运行机制,是马克思教育观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