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动态量化地反映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的基础工作。该文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涵为根本依据,应用系统科学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预选指标库,专家筛选、农民排序及多次专家论证,并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4项个体指标,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综合指数模型(SCCI),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为例进行了实证应用,结果可为当地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科技人力资源状况描述的系统分析,构建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初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相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并用筛选前后的指标按四个方面对31个地区进行样本聚类分析比较,说明所筛选确定的15项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可靠,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政治信念、身体心理素质、商业道德品质、社会责任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精神等6个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遴选了42个评价指标构成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理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测评分析,通过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构建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效率。本文尝试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效率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评价体系的缺失是制约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笔者在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试图为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常见的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发现了有关生态居住区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指标选取不合理,使用不便捷等问题。从方便居民、园林行业部门使用的角度,围绕绿地质量、生态环境、生态健康3个方面,选取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植物种类丰富度(木本植物丰实度)、乡土树种数量比例、垂直绿化面...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优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起一套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从理论上研究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公路项目投资决策问题,从技术、经济、环境三个方面为公路项目建立了一套适用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方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权重,对社会效益这一定性指标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将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亟须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体系,即以GNP+SCC指标取代GDP指标。GNP+SCC框架由政府管理综合评价、自然资源和环境综合评价、经济综合评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及人力资源综合评价五类指标组成,下设28个二级指标、362个三级指标。选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在广西主体功能区进行的探索性实践的结果证明,GNP+SCC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和动因,完善了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引入新的工具(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且给予详细说明和实证分析,从而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价的工具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促进新农村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建设是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的稳定繁荣和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战略意义、发展对策进行有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认真研究和谐村镇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谐村镇建设的成就和进程,更好地指导和谐村镇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和谐村镇建设评价体系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和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和谐村镇建设的水平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项新生事物和创新工程。经验证明,如果认识不到位或有所偏颇,将会引起实际操作偏离正确方向。文章对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关系等几个认识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以期对重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内涵,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适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命题。江泽民“三农”思想把对新时期中国的“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命进程。因此,大力加强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其文化道德素养,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区域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区域性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区域性高校必须在坚持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区域性高校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的要求,积极改革创新,调整自己的功能设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女青年精神扶贫是学界与扶贫工作中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农村女青年精神贫困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研究了农村女青年精神贫困的现实表现,探索了其发生根源,提出了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应,对其效应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独立性、可获取性以及与财政投入相关性等原则。以县为单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效用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部分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不高,需从调整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和加强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集发公司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企共建”、“联村共建”的主要做法,认为其主要启示在于:建设一个好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集中连片推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方式;村企共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新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软件硬件一起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充分调动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江西老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团组织要把握江西老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