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尽管经历了"小说界革命",但小说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承认。事实上,近代中国小说的兴起不仅与"小说界革命"的倡导有关,而且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传播等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变革密切相联。这具体表现在:民国建立后,政体变化带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文化意识形态趋于包容,加之商业资本的推动,促使"小说界革命"的后续社会效应得到显现,小说禁忌的"闸门"终被开启。其后小说文运渐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小说"的总体看法,这又与知识的社会建构密切相关。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探讨近代小说之兴起,有助于重新认识民国初年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岳武 《江淮论坛》2008,(3):150-155
"华夷之辨"为中国从"天下一统"向近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搭建了桥梁.古代中国正是在"华夷之辨"的过程中实现了诸民族间的融合,并最终形成近代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本文立意不仅在于阐释华夷观念之演变在推动中国从"天下一统"向近代多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所曾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而且在于借此为中国近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一种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图像传播形式兴起较早,持续几个朝代,但在清朝中后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中国近代图像新闻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图像新闻传播的形式重新得到重视,图像新闻开始被用来记录社会现实、反映市民生活和针砭时弊.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年间,图像新闻发挥了记录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激变的多维历史断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国图像"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发生问题上一直存在"本土资源说"和"外来影响说"两种意见,本文论证了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运用"历史-阐释"模式重新对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近代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资源在西学刺激之下重新激活和阐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革命。历史地看,革命观念本身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化历程。首先是西方现代式革命观的传入,并与中国传统的革命观产生碰撞交融。随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也开始输入中国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由于中国国情及时代需求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由此生发出一些中国式的特色。回溯历史是为了前瞻未来。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革命观念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开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6.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传教士对中文小说发展所作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社会科学》2008,(2):175-179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曾经翻译创作过许多中文小说,在小说理论上也曾提出一些主张.在中国近代对中国小说的变革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小说观念、小说功能、小说内容、小说语言、小说形式、小说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变革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由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观念的跨越,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华夷"向"中西"话语的转型,则是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前提.在这一话语转型的历史过程中,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还在举国皆为"华夷之辨"的话语时代,它就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主流话语模式,孕育着具有近代性的民族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荫发,经过洋务运动的催生,在甲午战争前后出现雏形,20世纪初形成独立的群体,五四运动时期确立了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品格.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演进,近代知识分子赋予爱国主义以崭新的内容和特点,推动爱国主义斗争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他们本身也在爱国主义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认真回顾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斗争,探求其成长的曲折、亢奋的道路,无疑会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给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带来空前历史巨变。这种巨变始于明清"后理学"思潮,中经晚清维新主义者大力发明,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被推向高潮。总结该观念的历史巨变,可以得出三点启示:其一,它表明近代中国批判君主专制与批判夫权独尊二者几乎是须臾不可离、并驾齐驱的;其二,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作为近代中国人性启蒙思潮,是近代中国"救亡压倒启蒙"大潮中别具一格、不无另类的一道风景;其三,就其思想观念的资源而言,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是"外源性"与"内源性"的兼综和统一。显然,这些启示无论是对认识"夫妇之伦"观念的变革,还是对认识整个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