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翻译的预处理过程和后处理过程的分析,阐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提出了主体意识在翻译活动中要正确、适度地发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留日作家群是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群体,它是由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直接催生的.这一群体有着鲜明的"仇日"心理、爱国情感和革命倾向等创作心理.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以及关注现实和底层、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
论神秘感影响下神怪小说的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神怪小说起源于古代人们的鬼神信仰,鬼神信仰源至远古人类认识世界的神秘感觉和对鬼神的敬畏心理。在神秘感影响下,神怪小说的创作经历了从信鬼神为实有到自觉虚构的过程,创作的出发点是利用读者对鬼神世界的神秘感和人们喜新尚奇的探究心理,把写作神怪小说作为愉悦身心或劝惩的工具。读者阅读神怪小说则是为了寻根探奇,满足了解神秘的鬼神世界或作品人物神奇不凡际遇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余华很多作品中充满着忧郁、恐惧的少年灵魂的痛苦悸动,个体的心路历程以及时代的集体无意识在余华记忆中刻下印痕,成为其精神定型期的创伤,余华正是借助文本来展现源自于生命本体体验的创伤,将被压抑的欲望与恐惧改头换面,把写作变成对记忆的书写与继续,并在其童年创作视角的选取和暴力主题的选择上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张志平 《学术探索》2006,(6):120-126
汪曾祺小说的整体性表明,审美尺度在其价值标准上具有逻辑优先性;在场却又缺席的第三人称叙述者,是其小说叙述者的主要存在方式;个体自我的伸展和蜷缩,深蕴着其人生哲学;情绪记忆淡薄、审美想象贫弱,是其晚年的创作心理特征。其中蕴涵着的悖论和矛盾,彰显出同一中的差异,而同一和差异的互动,较大程度复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原初景观。  相似文献   

6.
严苡丹 《理论界》2007,(9):153-155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本论文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二领域模式)和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Tumer)的概念整合理论(多空间模式)出发,试结合认知心理学和隐喻认知理论模式探索性描述译者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译为日文的鲁迅作品,日本多位知名译者皆曾翻译过这部小说。文章选取井上红梅的译本,将其与原著详细核对,发现井上多处误读原著,导致译本出现误译漏译等问题。文章以井上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这些误读现象,探讨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译者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翻译尺度的掌控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地传达出作品的风格与意义,又不能过度诠释,将译者自己意志强加读者,只有把握好翻译的尺度,才能避免失误,保证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敏锐善感,经常觉得生命不堪重负;但他又有平正的理性,不许自己陷入颓唐。一方面,他从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两个层面来直面人生的沉重,体现出他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转换儒家文化合理内核、完成自我道德升华的思路。另一面,他又时常隐逸到自然之美和女性想象中舒展自己的心灵。心理人格的多重性,造成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独特以及由独特所生成的意义,无不基于他在官方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话语之外,建构了具有个人印记的,体现着某种符合自身历史的逻辑和审美标准的民间世界.而这种民间世界的构筑,导源于作家所植根的关联着特定的兼具地理概念和精神范畴的民间本土以及滋生于此的具体而微的民间心理.  相似文献   

10.
涂昊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75-77,82
本文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心理理论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全译本“作者序”译文中有诸多谬译,非语文心理因素是造成这些谬译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与深入,中国要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和中国文化,而戏剧正是文化的精髓。我国有丰富的剧种和曲目繁多的优秀剧目,要有效地展现中国文化就要让优秀剧目跨出国门尽显中国戏剧的魅力。然而由于戏剧剧本的内容有大量的文言句式和诗词曲赋,在翻译中要有效地传递诗词曲赋的意象美面临很多挑战。同时,戏剧剧本的内容中还有大量的古代典故和戏剧术语,这些对于中国人都陌生的中国元素要有效地传递给全世界的朋友就需要有高质量的翻译。翻译的高质量需要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文章尝试用翻译剧本为例,阐述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戏剧剧本翻译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差异之外,更需要考虑较多的非文本因素。汉英旅游文本在文体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有所不同,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结合具体实例,对汉语旅游文本英译进行探讨。认为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关照译文读者反应,才能采取指导性的翻译策略;采取指导性的翻译策略,才能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才能有效实现旅游文本翻译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据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资产和战略资源。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息息相关。完善数据安全立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检视我国现有数据安全相关法律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数据安全立法进程、立法渊源、立法理念、立法效果都与维护我国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更好地发挥数据安全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积极作用,应当在我国的数据安全立法中,进一步突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指导思想地位,确立数据主权不可侵犯原则,认清数据应用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构建科学完整的数据安全法治体系,助推我国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摘 要]来自同一社会文化背景的成员都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在交际过程中,这些共同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常常被交际双方所省略。如果被省略的部分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那么这部分的缺省就是文化缺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补偿由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文化缺省所造成的意义真空。以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为例,分析了译者所采取的几种翻译方法以及译者如何补偿《围城》中所体现的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作为预设的文化和情境认同在英语文化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是把握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概论》课程在知识板块与结构上,本身就具有整体性特质。从学科知识来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构想等部分,遵循历史逻辑统一性要求,在知识内容、理论成果、教学体系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性布局,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思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理论课程教学的说服力、影响力、征服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整体上把握好《概论》课程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价值,确保课程目标的有序达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综合语与分析语、形合与意合、主语显型与主题显型对英汉语主要差异作一简述。结合短文的翻译 ,我们可以认识到英汉对比对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译要达到“动态对等” ,译者必然对英汉语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把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与心理学挂钩,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本土小传统。但这种研究思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是容易形成两层皮现象,即用心理学的原理生硬地解释新闻、传播现象;二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外新闻史证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催生读者新的新闻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则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和理论。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社会心理新闻。而为论述它存在的合理性,本文还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所谓心理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积累了一定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心理到心理新闻,不只是一种词序的变化,还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严复、林纾的翻译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及读者接受能力对文本和信息传递方式作出理性选择密切相关。选定翻译文本之后 ,采用哪种信息传递方式加以译述 ,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根源于人类交流文化、传播文明的需要 ,翻译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 ,重视语言与文化的时尚性 ,才能使翻译成为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可见 ,评价翻译 ,不仅要着眼于原著、译著与译者的关系 ,更要着眼于译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译品价值如何 ,主要应从是否适应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角度来衡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良心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心态,提出了调整其心理状况和顺利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