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对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著书立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宗教改革家的思想给予了不同的看法。主要侧重于对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阿富汗尼哲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思想的研究;而对路德的新教改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教改革原因、路德与欧洲其他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比较和新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尽管阿富汗尼和路德处在两个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之下,但是路德的新教改革思想为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改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借鉴。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新教”思想以及新教思想的旅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观察宗教的视野,对人神之间关系的阐述,承认宗教对民族认同作用及以宗教解释自然、生理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不同意以往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的评价:或认为他持有迷信思想,或认为具有轻神重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做出了新评价,即一方面提出希罗多德并非轻视神的意志,没有必要为他的思想贴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提出了希罗多德崇信神灵的合理性,是当时文化氛围下合乎逻辑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3.
论圣西门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著作中对宗教的评论很多,其中有谬误,也有许多极其智和富于创意的思想。他往往不是孤立地探讨宗教问题,而是把宗教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要全面认识圣西门的社会思想,必然要对其宗教见解作出恰如其份的评价。一圣西门非常了解下述事实:要研究宗教问题,必须对宗教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在较早的时候就把笔触伸展到了人类初期的宗教现象上。尽管当时的考古工作还远没有让圣西门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但使他感到饶有兴致的是,18世纪迄今的航海发现的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有文字可考…  相似文献   

4.
刘素民  杨楹 《东南学术》2006,(3):142-146
宗教学研究基于人类对宗教产生的理性沉思与哲学表达,它不同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的路径,应当超越对宗教现象浩荡的外在景观所展开的描述性的惯常思维与常识性把握,立足于宗教本身,在其思想理论的断面生成中进行多元宗教的理性透析,并在此基础上,以“范畴链条”整合“材料”,从而揭示出深藏于宗教表象背后的“逻各斯”。宗教学研究主体从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对研究客体的把酌固然可以作为宗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但是,研究主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高度交融的独特研究范式,却是现代宗教学研究得以成功展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莫尔反对新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反对新教的原因。作为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和虔诚的天主教徒,莫尔的宗教观念是正统的。他不主张彻底推翻和重建教会,而是主张与罗马教廷保持一致,在天主教内部以理性为指导进行自我革新,达到消除腐败的目的,从而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莫尔对路德的作品了解不多,又受文艺复兴时期学术气氛的影响,互不宽容。因此他对路德新教和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都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李洪志精心编造所谓“法轮大法”,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非法组织,在社会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用他的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制造事端,公然与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及其非法组织,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破坏安定团结大好局面,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李洪志打着“科学”的旗帜反科学,借用宗教名义反宗教,严重侵犯了宗教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引起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极大愤慨。批判李洪志歪理邪说,必须划清宗教与迷信的界限,尊重宗…  相似文献   

8.
禅宗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产生也使中国的宗教发展出现重要分化,即在"教下"之外,另立所谓"教下别传"的"宗门",形成"宗"与"教"的分化.中国禅宗的"宗旨"集中体现为"遗世独立"和"以智启信"两点,其目的在于反对宗教世俗化.禅宗的这一思想在总体上造就了中国宗教的独特精神风貌,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宗教的认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Ludwin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他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几乎是他一切著作的主题。费尔巴哈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不同,不是把宗教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愚昧无知,他的无神论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他从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上分析宗教的产生,把异化应用于对宗教本质的分析,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揭露和批判宗教本质的主要理论武器,是他的无神论思想的核心。一、费尔巴哈的宗教界化理论费尔巴哈从人的心理状态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最早模式。早期中国佛学受印度宗教思想渗透很深,自天台宗问世后,在融合儒道两派思想和印度佛学基础上,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形成具有明显中国特点的佛宗思想体系;标志着儒、佛、道三大哲学流派的融汇贯通,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佛学作为一种专门学问和佛教作为一种重要宗派的地位,在我国日益巩固和确立。天台宗堪称中华佛教第一宗。五世法统共创台宗天台宗形成和完善过程,是经过五代高僧共同努力的结果。天台宗佛学思想渊源于龙树,初创于慧文,理顺手慧…  相似文献   

11.
王武林 《兰州学刊》2010,(1):111-116
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涉及老年教徒的现状与特征,涵盖老年人宗教参与和宗教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宗教信仰、宗教性、宗教参与对老年人健康、死亡率、抑郁、沮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老年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周作人早期思想研究中,罗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详细地考察了罗素的"非宗教"观、自由教育思想以及闲适观对周作人的影响。"五四"时期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非理性宗教情绪的批判、对形形色色宗教的或准宗教的意识形态的警惕、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重视等均与罗素的影响密切相关,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周作人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和研究他后来的蜕变及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 ,康有为出于保国、保教的现实需要 ,根据自己独特的宗教观 ,利用儒学与宗教的某些相通之处 ,进行了儒学宗教化的探索 :他“援西入中”——实现儒学的近代化 ;“纳儒入教”——实现儒学的宗教化 ,其所设计的大同世界 ,堪称为孔教的彼岸 ,这使儒学发生了质变 ,一定程度地适应了近代社会。甲午战后 ,为实现立孔教为国教的理想 ,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但均告失败。其倡立孔教活动失败的必然性值得深究 ,孔教设想的思想价值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14.
贺麟在中西哲学思想融会之下诠释儒学,认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应循哲学化、艺术化和宗教化的途径迈进。其中途径之一——儒学的宗教化,是贺麟研究儒学与宗教的会通点。作为中国文化之体的儒家伦理应得到西方文化之体,即基督教思想的补充,因此贺麟提出“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的命题。并对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作了宗教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的宗教探索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由信奉基督教转变为否定俄国官方的教会 ,同时开始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他的宗教探索鲜明地反映在《战争与和平》等小说的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中。托尔斯泰晚年最终形成的宗教思想实质上就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认为消除人间罪恶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行他的新宗教。他在世界观激变以后创作的《复活》等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新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最早对康有为的思想予以介绍和阐发的近代思想家,而他介绍得最早且最多的无疑是康有为的宗教思想。除了"述康南海之言"的《论支那宗教改革》之外,宗教思想也是《南海康先生传》的重头戏。梁启超之所以将康有为誉为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宗教家,并对康有为的宗教家身份和宗教思想津津乐道,与他对宗教作用的认识密不可分。由此,梁启超将宗教说成是造就康有为这一中国千载难逢的真英雄、大英雄的要素,借此表达对英雄的热切呼唤。  相似文献   

17.
任老的儒教观包含几个基本观点:儒学是学,儒教是教;儒学宗教化,形成儒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儒学宗教化有其自身思想神学性的原因;儒教要批判,但历史上的儒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不能简单否定了事.这些都对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鲁迅与佛教、道教、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课题业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并出现了一批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这只是从几个横截面入手进行“共时性”的研究,至于鲁迅整体的宗教文化观,鲁迅宗教思想的衍变(“历时性”的研究),鲁迅宗教文化思想在他的总体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等等问题则付之间如。本文试图对上述学术问题进行探讨,与鲁迅研究界展开对话。鲁迅前期宗教文化观留学日本期间,鲁迅通过批判洋务派和改良派的救国方略,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对宗教文化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思索。鲁迅起初对洋务派和改良派…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诚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诗教)、宗教(礼教)…  相似文献   

20.
黄剑 《河北学刊》2023,(2):87-94
宋元之际,全真道南宗五祖白玉蟾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悉心取法儒、释,促使全真道南宗修真方式由外丹学向内丹学转向,力图恢复到提倡形而上学的黄老之术中来,对该宗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大量明清史志中,白玉蟾多被构建成雅好文词、法力高强的术士。此类单一面相的不断构建过程,反而使明清史志中的白玉蟾形象略显单薄。这一构建过程正是“历史层累说”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在明清皇权高度集中的态势下,宗教已逐渐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