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文化系统是有其内在结构的,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系统层次里,经济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经济文化对科学文化的作用必须遵循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当代我国经济文化与科学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的冲突,这种冲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文化落后对科学文化发展产生的阻滞,二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对科学创新文化产生的制约,三是科学制度文化对经济文化的不适应性.若要实现科学文化与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一是需要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二是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经济文化重构应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科学: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文化,是指资本主义文化。民主与科学是近代文化的精华。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并没有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口号,出现得很晚。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使一些人产生了误解,似乎只有到了“五四”时期,才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大学张锡勤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以下简称《文化革命》)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正确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张锡勤教授的《文化革命》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评价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特殊、发展水平失衡、文化传统互异为背景形成地域矛盾始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与此相适应,以地理界线作为派系分野的标志并且争夺区域利益也始终是统治集团内部冲突的一个重要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将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内涵,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规律。 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赖以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不仅提供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而且赋予其某些重要的、并且注定要延续下去的原始特征。这些特征的发展构成了国与国之间的显著不同,也构成了一国…  相似文献   

6.
在冲突解决研究中怎样理解文化,是冲突解决学派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计划。文化与冲突解决理论从事冲突解决研究的理论家和实验者都承认,这一新出现的研究领域要有坚固的概念基础。在建立这种基础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人类各种特性和人类现实的本质方面。我们人类的一个本质特点是,所有个人都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性,而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与他人相同。换言之,人类表现出某种差异的序列性。试图建立冲突解决理论的人们面对的难题,是作出一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内在矛盾与冲突主要存在于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等隐型结构层面,这种内在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法律文化的物质依附性和政治功能性不同.要解决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冲突,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中国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相继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各种“革命”。以口号的形式被明确提出来的有“道德革命”、“诗界革命”、“小说革命、“史界革命”,“圣贤革命”等。除此以外,影响巨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外国教育制度通过各种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经验,在中国建立近代学制,开展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新式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甲午战败后,研究生教育仿效日本模式,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学制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辛亥革命成功后,研究生教育嫁接德国模式,教育部先后颁行壬子学制和癸丑学制,仿效德国洪堡式大学中以导师指导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制度。20世纪20年代以后,研究生教育移植美国模式,美式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集中体现在1931年草拟、1935年修改颁布的《学位授予法》中。近代高等教育学习对象和仿效模式的频繁转换,实际上蕴含着中西学术文化的持续冲突。至今,中西学术文化尚未真正融合,中国大学的现代化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学二代"在中国社会情境中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也是中国新中产群体的一个缩影。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他们由于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充实的物质资本而被认为是安全而充满优势的一代。但现实中"学二代"的生存图式并非一味趋同或呈现文化符应,而是形成了不同的生活图景。研究选取14组"学二代"家庭进行长达一年的民族志研究,在"学二代"循规顺应、吃力维持或冲撞逃离的自我呈现背后,看到了家庭代际文化传递过程的"文化折叠"。正是"两代人"在社会经历的场域、资本和惯习方面的文化重合及外延性差异,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学二代"家庭代际文化传递过程的交织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近代文化研究,有当时人研究当代史的传统。尤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和学术团体围绕着中西、古今、新旧等文化问题展开激烈论辩,众说并峙,层峰叠起,开启了我国近代文化研究的热潮,亦为后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具体、生动的素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再掀热潮,其中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收获尤多。进入新世纪,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更为广阔、精深,学者们所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李欢 《社科纵横》2009,24(12):127-128
近代中国正值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举步维艰,而贯穿其中的政治文化转型更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6,39(4):57-61
进入20世纪,围绕东北亚霸权,日美两国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较量。在日俄战争前后到华盛顿体制确立的20年左右的冲突中,日本大陆政策在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较量中基本处于优势地位。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妥协和遏制相结合,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使然。  相似文献   

14.
迎合国人口味,获得他们的情感与心理认同,是近代中国各种香烟品牌争取市场份额的立足点,也是香烟广告深层次的文化诉求."洋货"香烟广告与国货香烟广告因文化手段不同而分野为本土化运作和民族化策略:"洋货"香烟广告通过挪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抓住国人消费心理、适应中国风俗习惯,实现了本土化历程;国货香烟广告通过话语激励与精心创意,使之背负了民族与国家的意义,成为挽回国家利权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符号,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与近代国粹主义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粹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兴起的一股学术文化思潮。提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主张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却反对“醉心欧化”和“欧化主义”;批判封建旧学,却又要求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重视史学,强调以历史激励国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是国粹派学术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而章太炎作为国粹派的的领袖和楷模,对国粹主义思想的阐发,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的发生过程。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格局变革、文学观念变革两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通过回顾前文 ,指出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实际生发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藏佛学和中外佛学的沟通和交流,唯识思想的广泛流行,都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发生一定影响。佛学思想,在近代曾被一些思想家、革命家用来作为思想武器,并受到一些哲学家、学者们的重视。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曾开讲佛学,佛学还被写进了一些哲学史著作。佛家因明的逻辑思想和佛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帮助。近代学者在佛学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有的糅合儒佛思想,用儒学改造佛学,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的则把佛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新的方法对佛学进行整理、研究,攀登了近代佛学研究的高峰。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近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梁宁森 《学术交流》2003,(12):174-177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曾一度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壬寅、癸卯、壬子癸丑等一系列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章程的出台,既标明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声,同时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并且,由"西学东渐"而导致的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孕育和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开展对十九世纪中国文化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史》中国编委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文化史(1796~1918)”讨论会,1986年8月27日~30日在上海全山宾馆召开,现将部分发言摘登知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的历史,与日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得益于日本之处颇多。历史上日本人拜中国人为师,这已然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常识,但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下,于主动或被动的矛盾处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