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国家形象不光体现为政府的一种希望和意愿,也表现为国人的一种强国心理。然而,西方强势的国际舆论一直以来采取对华的负面态度取向,利用其覆盖全球的传媒机构在国际社会抢占塑造中国形象的制高点,使国际事务、国际公关资源向西方国家倾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对西方社会和现有的国际秩序冲击的加大,这种负面态度取向不会轻易地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和"家"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关注国运的昌盛,都认为国家的安定富强与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这种感受也是中国人经历了无数的"国破家亡"悲剧后所形成的集体历史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日本与中国几乎同时开始西化、维新,但中国因为有几千年古文化的包袱,丢弃不易;再加以民族命运不佳,正值满人当国,尤其是女人弄权,把维新运动视为汉人夺权运动,而横加阻遏,因此,中国的维新即远远落后于日本,乃至于中国必派留学生赴日接受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老年人》2014,(6):22-24
正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如何应对国际挑战,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成了新任外交部长王毅面临的重大任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王毅以他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工作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开创了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4岁高龄上大学1953年,王毅出生于北京,16岁时上山下乡,在北大荒度过了8年青葱岁月。虽然偏处一隅,但王毅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且志存高远,酷爱看书学习,这为他后来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作为一个离休干部,我不止一次地学习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大会报告,多次被报告的丰富内容和重大使命所吸引、所鼓舞,心潮起伏。尤其是对报告中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更是深有体会,浮想联翩。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阴霾蔽日的黑暗年代,不惜流血牺牲,用坚定的信念与抱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于1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为我们重新认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民族国家虽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量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别属于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世界的未来勾勒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前景:伊斯兰文明有可能与儒教文明联手一起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由此引起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滥用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战争。对于饱受20世纪战乱之苦和即将迈人一个新千年的人类来说,这一有关世界未来前景的预言无疑令人倍感沮丧,不啻是可怕的梦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