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格里布地区在历史上历经复杂的社会生活变化,阿拉伯语在马格里布的历史发展现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阿尔及利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纵向历史回顾,综述了古代、近代和当代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阿拉伯语的使用在阿尔及利亚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马格里布地区在历史上历经复杂的社会生活变化,阿拉伯语在马格里布的历史发展现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阿尔及利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纵向历史回顾,综述了古代、近代和当代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阿拉伯语的使用在阿尔及利亚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人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诸多问题存有歧见.在对阿拉伯国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阿拉伯人已形成了现代民族所必需的一切特征,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阿拉伯民族虽内部存在差异,民族意识表现也不稳定,但民族团结、合作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从《一千零一夜》看中世纪阿拉伯社会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民间神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反映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惟一经典作品.其所反映的,是阿拉伯民族统一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史,是了解和考察中世纪阿拉伯社会转型进程的一个缩影,是阿拉伯帝国处于上升发展并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走向繁荣并形成其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地区,是世界主要宗教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在这里留下过许多宗教遗迹和神秘的传说.今天,伊斯兰教又成为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国教. 伊斯兰教产生的时代背景伊斯兰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制度处于瓦解状态,社会动荡,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由于世界两强——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争夺势力,战争不息,阿拉伯半岛上的古商道深受其害,相继转移,这给依赖商道过境贸易而生活的部落  相似文献   

6.
1896年,英国学者谢赫塔在著名的“吉尼扎”(开罗藏书室)发现了大量的古籍手稿.这批珍贵古籍手稿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宽容共处的历史.这对研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的学者来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大袍     
说到阿拉伯大袍,我想起阿拉伯朋友易卜拉欣送给我夫人的一件生日礼物.这是一件真丝纺绢的阿拉伯大袍,肥袖宽腰,长垂到地.易卜拉欣告诉我,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妇女自幼用黑色长袍包裹全身,头戴面纱.即便是大热的三伏天,也不露出胳膊和小腿,脸颊和嘴巴更不轻易被人窥视.一旦她们生了病,医生也只有通过病人手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在法国的阿拉伯人占法国外籍人数的24.13%,也就是说每4个外籍人中有1个阿拉伯人.这有其历史、政治、语言等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19世纪后半叶,阿尔及利亚移民大批进入法国北部地区,因为那时北部地区的纺织厂和煤矿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又从摩洛哥、波兰、匈牙利等国招收了近200万名劳动力.因为在那次战争中,150余万名法国人丧生,法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战争人口的减少,出生率大大下降.据统计,在1939年  相似文献   

11.
一在阿拉伯世界,提起阿拔斯王朝的大诗人穆台奈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诗篇。尤其是他的带有哲理性的大量诗句,更是反复被阿拉伯人所引用,已经变成了人人熟习的普遍性的格言或警句。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穆台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穆台奈比占  相似文献   

12.
发刊词     
《阿拉伯世界》是一份知识性的杂志。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阿拉伯文进行翻译、译编……来介绍阿拉伯各国的社会、文化、语言、教育、历史、地理、人物、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情况。(也引用英、日、俄……等外文资料加以译编) 阿拉伯世界现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将近二亿,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阿拉伯各国在历史上,对保存和传播世界文明、促进人类进步方面,曾  相似文献   

13.
有悠久历史的阿拉伯人民在中世纪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全世界约有2亿阿拉伯人.他们所处的中东地区,不但幅员广阔,而且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际斗争的一个热点.伊斯兰法系涉及到6亿多穆斯林的生活,仍是当代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法系.阿拉伯国家有许多共同特征,同属阿拉伯民族,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除伊斯兰法(沙里阿)之外,这些国家的民法和商法基本上都是依据欧洲大陆法系制订的.因此,在研究该地区的法律时,将这些共同的特征联系起来,对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法律制度会更全面.但阿拉伯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同一国家的法律,其体系也不尽相同.鉴于每一个阿拉伯国家都是独立的全权国家,我们在中东地区从事工、商、贸活动时,必须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计划和措施.限于篇幅,本文只重点介绍伊斯兰法对海湾国家立法的作用和影响,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伊斯兰法律制度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语言。尽管从东亚中心的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直至大西洋沿岸的北非阿拉伯马格里布国家有着各自国家的不同方言,然而,阿拉伯语仍被认为是统一的民族语言,是跨越地区跨越国界相互了解、沟通思想的语言工具。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种族、亲缘、近邻的关系,但是,阿拉伯国家直至伊斯兰宗教的兴起才开始有了共同的历史、团结的民族和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之所以能传播的一个历史解释是宗教缘故,这并不表示阿拉伯语自身不能生存。阿拉伯语不仅能作为宗教语言存在,而且给了操各种语言的穆斯林一个共同生活的语言环境。 阿拉伯文字是文明的财富,是修辞学的一大奇迹。集信仰、思想、文学、宗教于一书的《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著作。无疑,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它,如同所有的文明民族、天神教教徒维护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一样。哈里发麦蒙曾清楚地说道:“如果那些外国的国王们向我们炫耀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时,我们就应该自地向他们展示无处没有、无时不在、人人会读、  相似文献   

15.
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民间神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反映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惟一经典作品。其所反映的,是阿拉伯民族统一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史,是了解和考察中世纪阿拉伯社会转型进程的一个缩影,是阿拉伯帝国处于上升发展并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走向繁荣并形成其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解析美国"大中东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美国布什政府提出旨在中东国家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大中东倡议"(下称倡议),又被外界称为"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认为是"冷战后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所谓大中东,是指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以色列、阿富汗、巴基斯坦,但主要针对的是阿拉伯国家,将以色列、土耳其等国纳入该计划,是为了显示美国"改造中东"并非仅仅针对阿拉伯"反美"国家.美准备在6月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正式提交该计划,寻求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娟 《阿拉伯世界》2001,(2):54-57,43
阿拉伯人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诸多问题存有歧见。在对阿拉伯国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阿拉伯人已形成了现代民族所I必需的一切特征,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阿拉伯民族虽内部存在差异,民族意识表现也不稳定,但民族团结、合作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