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情 《公关世界》2022,(4):17-18
进入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打开了新局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涉及国际传播工作的主流媒体、相关国际机构及个人必须不断探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总体看来,主要通过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开展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国际活动以及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来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有利于扭转我国"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有利于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国家形象不光体现为政府的一种希望和意愿,也表现为国人的一种强国心理。然而,西方强势的国际舆论一直以来采取对华的负面态度取向,利用其覆盖全球的传媒机构在国际社会抢占塑造中国形象的制高点,使国际事务、国际公关资源向西方国家倾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对西方社会和现有的国际秩序冲击的加大,这种负面态度取向不会轻易地改变。  相似文献   

3.
导致中东变局的根本动因是该地区各国内部政治和社会转型的迫切需求,但国际舆论尤其是占据强势地位的西方话语,对整个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当前中国持续崛起,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等领域竞争和摩擦增多的大背景看,西方利用其掌控国际舆论的优势,在中东变局中不断制造话语和设置议题,甚至不惜诋毁中国相关政策,不仅是为引导局势走向,更有维系其国际事务主导地位、遏制中国影响力上升的一面。近年来,中国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中东政策,但话语构建和议题设置能力相对不足,常常不得不在西方设置的话语和议题陷阱中被动应对。本文重点考察中东变局中的国际话语权竞争及对中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理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议题上,国际传播中的他叙话语对作为一种软实力资源的中国电影的表述,为其海外传播产生了显见的参照作用。在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与文化偏见影响下,中国电影资本输出、电影政策、中国电影宣传方面存在争议,中国电影被西方话语主导的双重标准表述为软实力资源/宣传手段两种对立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关绽放世界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霞 《公关世界》2008,(5):47-49
2008年岁末,全球最大的整合传播集团宏盟集团和中国传播旗舰品牌宣亚国际传播集团以战略合作者的姿态走到了一起,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这起合资将成为中国公关与国际接轨、绽放世界力量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内外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强调中国主体性的论争十分热烈.这种论争的背景其实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发展.胡键研究员的新书《不要误读中国》适时出版.在众多同类书籍中,其特点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作为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作者非常善于在全球格局下分析中国问题.在广阔视野下形成的中西对比,以及寻求在国际社会中给中国准确定位,使得本书的分析深刻全面,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夫金认为,劳动力绝对过剩将成为全世界的现实。国际经验表明,工作分享制无论在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增加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同样处于劳动力绝对过剩条件下的中国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信息在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高速"流通"。信息消费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以其信息海量的特点,利弊均现。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如何传播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国度。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重构舆论话语权,抒中国情。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30年的时光。中国迅速崛起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外媒镁光灯聚焦中国闪烁,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独特的发展理念在影响着世界。 然而,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是否值得信赖?中国是否有合作精神?中国是否尊重人权?在国际目光的审视下,中国形象似乎并非尽善尽美。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较量引发的有意误读,也有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认识偏差,更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春节过后不久,各地就会先后传出"用工荒"的消息.今年也不例外,春节还没过完,沿海不少地区的企业就开始高喊招工难、用工荒.与此同时,一些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热点事件更值得警示,如"强资本,弱劳工"等现状. 从劳动合同的双方总体来说,存在"强资本、弱劳工"的情况,就应该要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而改善劳工待遇,企业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中国身处全球产业链低端格局暂时无法改变的形势下,在相当长时期里,中国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也许将很难扭转这种思维.  相似文献   

12.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公关周刊》近日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期间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的演讲,称其为中国的"伟大沟通者"。《公关周刊》网站5月2日刊登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全球公共事务部主席墨博(Bill Black)的署名文章,点评习近平欧洲之行成果。墨博在文章中说,习近平近日成功访问欧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伴随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地位的提升,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就中国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在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利用更好的方式完成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展开研究,以期借助本文的相关研究和得出的结论,为我国文化向外传播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外来文化在中国进行传播时往往采取文化"调适"的策略,来减小异质文化之间碰撞时的矛盾冲突,达到有效传播文化的目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汉语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同样可以采取文化"调适"策略来减小文化矛盾,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教学中运用文化调适策略,要求汉语教师树立文化调适的意识,把握文化调适的尺度,坚持渐进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美国全球反恐战略调整、国际恐怖活动快速升级和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反恐战争正在经历一轮渐进的转型过程。全球反恐战争转型不仅意味着美国单边主义反恐政策的弱化、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作用的加强,还意味着国际社会反恐理念的进步,反恐领域的拓展,以及反恐斗争的长期化和机制化。全球反恐战争转型是国际反恐斗争从"9·11"事件以来早期的"应激式反应"逐渐过渡到理性、成熟阶段的客观进程。在全球反恐战争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反恐战略也应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反恐话语体系、道义优势、国际规范与合作机制,既要为中国未来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也要为推动国际反恐领域的全球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亮  王妍 《公关世界》2022,(13):69-70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如何以文化为基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成为了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当地大学生已经成为对外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主体,对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从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中国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和互联网+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其客观规律.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来,历经70余年,中国人口空间布局仍然显现出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规律.建国以后,中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区域开发战略格局大调整,即从"一五"时期及随后的三线建设区域发展格局、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发展格局到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格局,每一次区域开发战略的调整和实施都相应地引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构想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推动中国人口在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又一次大整合.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肆虐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充分展现了身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掷地有声的表态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彰显了中国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决心,有力提振了国际社会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中国在迎击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其精彩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无怪乎2009年全球同步上映的灾难大片《2012》中也含有“中国拯救世界”的噱头。  相似文献   

20.
刘翠芬 《公共关系》2001,(10):29-29
作为一门职业和科学的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而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它于本世纪初诞生在美国。作为西方的“舶来品”,于八十年代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三资”企业,之后,在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掀起了一股“公关热”。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从地区分布来讲,公关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其主要特征是:南方比北方发展快,东部比西部发展快。所以,公关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相对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