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对《国策》、《史》、《汉》中22个语词进行考释,其中有的是新说,有的是正误,有的是补证,有的是溯源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明显表露出《圣经》情结。他把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成了耶稣基督的化身.多次用《圣经》中常见的“尘土”意象作为象征性的背景。他还借男主人公亨利由恶到善的思想转变过程,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罪恶人类注定走向毁灭.只有弃恶从善。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这一深刻主题,从而在作品中“复活”了《圣经》一书中对人类“救赎之途”的期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补正了宋代史学名著《要录》、《杂记》关于道教方面记载的阙误,为南宋史特别是南宋道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4.
《潜夫论》引《诗》具有形式多样、依据说理需要灵活用《诗》和以《雅》、《颂》为主的突出特征,体现出王符继承先秦时期"以《诗》为教"传统的《诗》学思想;但他又不囿于故说,而是根据论述需要对各家所说融合而用,甚至突破四家《诗》说,纯据诗句文本涵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类似武侠小说的古典小说名著,又是金庸的最爱,因此他初次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时,就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水浒传》借鉴,并以此推陈出新,成就了这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列女传》引《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在刘向《列女传》中的《诗经》诗句注释,与当时的传统注释和后世毛公以外的“三家诗”注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而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是围绕《列女传》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刘向引《诗》的独到之处略作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关于租庸调数额的记载各不相同,当以何家为正,后世诸说纷呈,本文以记载相同的他种史籍、两书的编撰先后、前人的考辨与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据,论述了当以《旧唐书》之说为确,并就后人为何重《新唐书》轻《旧唐书》,误以《新唐书》之说为正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曾朴主要以小说闻名,其《孽海花》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年未二十,即成诗集《未理集》。本文将其诗歌《赴试学院放歌》与小说《孽海花》进行"互文"研究,试图寻绎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他的思想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晋书》为传统正史之一,但其间亦多有可以商榷之处,尤其是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人物、时间等细微之处,与现存其他要籍多有异同。本文主要以后魏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与《晋书》的栽记部分相互勘证,并参以《资治通鉴》及北齐魏收《魏书》等。以上几部书互异之处甚多,兹择其要者二十余条,冀对《晋书》某些问题有所区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诗经》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和研究角度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诗经》研究的进展,我们编发了这组文章,它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颇多真知灼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从世界原始社会的咒术礼俗的宏观背景对《诗经》“采摘”与“投赠”母题作了透辟的阐释.还其本来面目。北京师范大学李山博士发现了《诗经》三类分诗的作法与周代“敬天保民”的民本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就“风”的古代含义作了探原。本院中文系王政教授的文章以鸟类学中鸟求偶的典型特征作为出发点,阐析《诗经》中的“鸟类”与人之婚爱的种种类比性描述。郭全芝教授和王成副教授的文章分别说明了《诗经》与《楚辞》、《诗经》与嵇康四言诗的传承情况。张兆勇副教授的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揭示了《等待戈多》与《蒹葭》中的浓厚的等待意识所包蕴的不同文化内涵。热忱欢迎有关专家就《诗经》研究赐稿本刊。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向来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充分体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诗经》,刘勰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着眼文学创作而将其还原为诗歌创作的成功和典范之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以情为本,文辞尽情。对"楚辞",刘勰一方面着力澄清汉代以来以经立论的楚辞观,同样还原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则强调其"笼罩雅颂"的"惊采绝艳"之美,从而要求文学创作"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5.
《诗学》和《文心雕龙》是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就影响、规模、研究的对象、对文学范畴的界定、研究范式、思维方法、批判视角、文体视角、创新程度以及对后来思想传统的启发而言,从学术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上看,都是值得纵深挖掘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厘定了一些问题,希望对二者的研究,乃至于中西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在诗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诗经·唐风》中最为引人注意的特点是《蟋蟀》、《山有枢》两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最早的生命意识的萌发,这体现在这两首诗中对生命有限性的感叹和对体现个人价值的渴望。生命意识萌发有自然环境、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三方面的原因。这种生命意识萌发与魏晋时代遥相呼应,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生命意识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梁启超为《桃花扇》作注所用底本为暖红室校刻《汇刻传剧第二十三种》本《桃花扇》.梁启超用批注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来研究《桃花扇》,和他本人的学术思想、治学理路及其转变有关.他为《桃花扇》作注,主要是旁征博引、依据史实,指出剧中情节本事,介绍剧中角色生平.梁启超对《桃花扇》作为虚构叙事作品有清醒的认识,他对同剧作本事、人物生平来说的移易时地,给予了理解和肯定,并指出了孔尚任具体运用的叙事技巧.他又能从舞台演出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桃花扇》创作的虚实相间.只是在几处情节严重失实的地方,梁启超对孔尚任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从汉代到当代,对于《诗经》这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就整体而言,主要是侧重文本的阅读与阐释。本文试图另觅角度,从具体诗篇出发,即《小雅》中的《正月》和《十月之交》,通过对作者、作年、主旨等方面的比较,探讨这两首诗的关系。并顺便阐述本文写作过程中发现的关于《诗经》的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约翰·契佛被誉为“城郊的契柯夫”.因为他的小说主题多涉及城郊社区的道德风貌。文章分析了约翰·契佛小说《游泳者》的《圣经》语言风格,并分析这种语言特征对表现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小说的语言风格创设了一种寓言的氛围,从而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