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通过分析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原则和一些学者对语言任意性的解释,对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这一命题提出了疑问,并讨论了语言单位之间的理据性,语言和外部自然世界的某些联系以及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语言的非任意性是语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二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4):431-434,442
在语言符号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需要商榷的问题:(1)语言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到底指什么;(2)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关系如何。二者并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而是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多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王扬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3):76-78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任意性原则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本文从语言符号观的视角,简要探讨和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及其制约因素,以期加深对语言符号性质或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术语内涵的不同解释是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之争的缘由之一,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本源性的、语篇分析式的清理和阐释.分析表明,任意性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无法从物理、生理等自然方面找出施指与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同时,任意性也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外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两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举的是非任意性,包括象似性和理据性.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可论证性.从我们给出的关于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构成的层级体系示意图来看,任意性是受非任意性制约的任意性,而非任意性是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的非任意性,二者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二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68-72
非任意性是任意性的反题,主要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诸多层面。就语用而言,非任意性能对语言运用情况进行全新解释,具体表现为语用理据和语用象似。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一些典型的言语行为事件,结果表明非任意性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任意的语用现象,并能取得以简驭繁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53-56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概念和表示该概念的语音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和先验的联系。 然而,整合的符号观认为任意性体现在符号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等两 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立统一的是非任意性,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理据性是语言 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分为语音、语义、语形等内 部理据和拟声、象似、省力等外部理据。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可论 证性,是对任意性的重要补充。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 上共同成为语言的两大自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7.
罗晨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6,6(2):112-11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罗晨洁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12-11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周红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01-106,116
站在功能主义的立场,系统功能语法支持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有理据的联系。Halliday从非任意性的基本思想出发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体系。本文着手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概念(意义)基块的建构,从及物系统的视角揭示理据性在语言作为关于经验之理论的存在上和在语言系统内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任意性原则以来,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争议.然而根据如下语言现实:(1)语言符号的初创期并非完全任意;(2)人类语言共性事实;(3)具体语言系统的限制性;(4)语言之间的翻译;(5)儿童语言习得中的"泛化现象";(6)语言系统的非自主性;(7)语体间的任意性限制,我们认为语言符号的基本特性不是任意性为主,而是限制性为主,任意性仅限于限制范围内的任意性,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1.
郑玉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171-174
测试对外语教学有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本文结合测试实践列举并剖析了测试中普遍存在的 2 0个误区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对于改善测试质量 ,增强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和提高教学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好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119-120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克服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的情绪,要从去浮务实、厚积底蕴,苦练基本功等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3.
葛洪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作者试图说明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外语能力,外语思维语感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在教学过程中几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15.
浅者深之 高者下之——论李渔《耐歌词》雅俗相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主张词的创作应该雅俗相和。他的词集《耐歌词》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李渔词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点铁成金 ,化腐朽成神奇 ;脱落窠臼 ,推陈旧出尖新 ;别开生面 ,变质实为清空 ;寓谐于庄 ,引意趣入词篇。在词学方面 ,李渔算不上一位“大家” ,但是 ,他的词在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清词中毕竟独树一帜 ,为清代词的中兴做出了不容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比较及对语言磨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57-59
概述了语言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了母语与二语学习过程的差异,从母语与二语在语言输入、语言构建、语言输出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对二语磨蚀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于学英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84-86
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提出了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理解在称呼词的使用方面的异同,不仅可以加深对两国国民之间思维方式的相互理解,而且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杨晓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18-120
语言从表面上看是不完备的,不能完全详尽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立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语言的自救观出发,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方面语言有自身弥补缺陷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在实际使用中总是充分发挥他的认知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是有限的语言与无限发展的人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完美结合,使语言能很好地服务社会,给人类语言的使用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民营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这一词语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使用。但对于民营经济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反映的内涵,却很少有人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民营经济的演化、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翠玲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
男女语言在语音语调、语义、句法等层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性别语言现象来进一步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研究成果对跨文化、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