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媒介整合社会”角度来阐述媒介功能理论 ,是对媒介功能研究的新发展。本文以“媒介整合社会”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模式的原型 ,对传统媒介功能理论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进行参照剖析 ,论述“媒介整合社会”对传统媒介功能理论的三点创新和突破 :其一、构建一个全方位视野来审视媒介功能 ;其二、形成一个真实的互动体系 ,来衡量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其三 ,构建了媒介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理论和经验,提出具有大陆特色的"三重建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以提升公民在"ICE"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建设由各社会主体构成的"教育行动网络";其二,提高媒介从业者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其三,培养公民的"传播能力"、"批评能力"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民族精神的一般特点,从民族的视角、文化的视角、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发现其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二,传统部分受儒学影响最深;其三,包容性大,创新能力强,与时俱进的品格突出。  相似文献   

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主要包括:其一,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独特的现实体验,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深度、广度和丰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挖掘现代性的潜能,进而从学理性层面助推"现代性"的良性运行;其二,其所采用文化批判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演绎方式与运行逻辑,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推广;其三,其以"回到马克思"为理论追求和"植根本土化"为价值特色,值得充分学习。  相似文献   

5.
揭露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总的历史使命。围绕这一历史使命,马克思提出了三项社会教育的任务,其一是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其二用理论武装人民;其三要使社会教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彻底消灭阶级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这也让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的确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实际上,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仅理论基础深厚:其一,当事人适格扩张理论;其二,公益信托理论;其三,诉讼担当理论等,而且,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早已形成成熟的制度。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中,检察机关往往充当三种角色:其一,法定公共利益代表人;其二,法律监督者;其三,诉讼当事人。因此,在将来新的行政诉讼法中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不仅有助于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有助于检察职能的发挥和行政诉讼法功能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长达30年间,在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的叙事框架中,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政权一直是大陆学界批判和揭露的对象。1980年代以来,由于学术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海内外原始档案资料的开放,学者们进一步摆脱传统党史研究框架的束缚,转向客观研究国民党政权在抗战时期的调适与演变。6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的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趋势:其一,学界关于战时体制的评价,从全盘否定转向局部肯定,既注意到战时国民党政权专制、反动的一面,又注意到其抗日、进步的另一面;其二,受社会史眼光向下研究视野的影响,大陆学界对战时国民党的研究从关注高层派系斗争,转向研究基层组织和政权;其三,随着国、共双方档案资料的公布,学界对战时国共关系的研究,从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变化为基本线索,转向关注国民党对中共态度的演变;其四,1990年代前后,伴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现实需要,大陆学界开始以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为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在抗战时期国际角色与地位的变化;其五,对抗战时期民主政治运动的研究,从传统强调中共的领导作用,转向以第三种势力的出现为视角,同时关注国民党内部的各种力量对战时民主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8.
媒介由过去单一的表现性角色分化为表现性角色与功利性角色共谋发展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 ,舆论传播视域由扁平化走向立体化 ;其二 ,舆论传播的价值开发由单一化走向深度化 ;其三 ,舆论传播模式由单向宣传式走向双向交互式。以此 ,媒介的双重主体性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10.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逻辑内涵体现在三重相互关联的转向:其一,从逻辑转向知觉;其二,从意识转向身体;其三,从观念转向肉身.这三重转向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突破唯我论的困境,而且从生存论的视角对意识现象学所面临难题给予解决.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不仅就知觉、身体和肉身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出阐释,而且还开启了法国生存论现象学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三种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媒产业正面临三种转型:其一,产业重心,正经历着从以核心产品的打造为重心向着以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的打造为重心的转型;其二,营销哲学,从“售卖”到“分享”的转型;其三,报网互动,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2007年中国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取决于这三方面的转型是否成功、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晚年的政治哲学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即放弃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逐渐趋向以反思和批判现实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方式,不再强求人事服从于外在的真理与规律,而注重于以人道伦理为人类社会之基准,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一个社会的道德、风俗、礼仪和国家制度的变迁.严复政治哲学思想的这种变化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把握:其一,在对传统的再认识中发现了一个国家之存在和一个社会道德之延续的根基所在;其二,在对变革、革命和共和政治的批判中认识到政治中保守主义立场的价值;其三,在对进化论的质疑和中西文化对比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3.
韦勒克从"整体性"的立场来"理解文学与评价文学",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有三:其一,"整体性"文学批评观以辨证综合的批评观念取代权力话语的理论独白,将文学批评话语导向良性和谐的文学生态场域:其二,"整体性"文学批评观有利于缓解当代文学批评的阐释性焦虑,为重塑汉语诗学的新秩序提供了理论话语资源;其三,"整体性"文学批评观警示我们在这个"无思"的时代,如何以诗与思的方式重构文学之为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演义>心理战术描写特征的成因大致有三:其一,社会现实、个人遭际对作家创作心态和价值趋向的影响;其二,文学传统及文人忧患意识对作家关注焦点的影响;其三,读者的审美趣味、接受心理与作家审美理想的同构.  相似文献   

15.
"批判"既是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坚持主观和客观、行动者和结构的互动分析,这种分析视角使得传统媒介批判理论中的文化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歧得到弥合.在新的理论视角之下,媒介批判理论应当使媒介具备批判并建构社会的力量,因而构建批判性媒介成为必然.吉登斯的建构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媒介批判理论概念的模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把因果回路、概念模型、层次分析相结合,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地区性媒介和全球商业媒介在构建批判性媒介体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将反馈和互动融入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新制度主义为智库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着理性选择导致主体利益冲突、权力的非对称分布导致组织与学科专业权力冲突、合法性机制引起多元文化碰撞等困境产生。要想突破这些困境应做到:其一,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管办分离"、畅通智库筹资渠道、提高财政独立性、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多元化研究等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其二,从建立政策分析市场机制、改革科研组织机制、改进智库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成果转化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创新;其三,从明确"新型智库"的建设理念、打造"高校品牌"等方面入手,塑造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7.
樊霞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4-7,41
陈垣是一位贯通中西的史学巨擘,处于中西文化冲击的20世纪,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亦时西方文明深入了解,并全方位接收西方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其西学之动力来源主要有三:其一,早年的学医从医经验使其接收了系统的西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神的洗礼;其二,直接从欧美和日本汲取史学研究之动力;其三,从学界友人的学术交流交往中吸取西方史学精华。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撰《史记》,既不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又不尊圣人之意从尧、舜写起,而著黄帝为首,定有原因.据探析认为,其用意在几个方面:其一是本着"实录"原则,不唯经圣,以信史为据;其二是树黄帝为中华民族不朽之典型;其三是借古讽今,以讽刺批判汉武帝好神仙的愚昧;其四是赞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以推崇道家.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冲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极为重要,实习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针对当前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以政、校、社合作共享为视角,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探索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路径,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其一,充分认识实习基地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其二,把大学生实习基地建成为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共生体;其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基地共建共享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