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河北方志在我国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住。它的编纂存佚及分类情况如何?这是整理研究河北旧志、编纂新志者需要弄清的问题。 河北方志的编纂形式多种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官修、私修两种,官修多在隋唐以后,尤其明清,几乎皆为官修。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皇帝诏修。由皇帝发布各省府州县修志命令,地方官遵诏聘集文人儒士撰修。如康熙十一年,玄烨诏诸省修志,上于京师,备修《一统志》,安平县令陈宗石“慨然修辑,捐费聘贤,勒为成书,上于史馆,以备昭代《一统志》之所采择”。任邱知县姚原沩也说:“今幸奉纶旨,敢不披舆图,询父老,搜逸史,剔轶事,进邑绅士,汇集而编次之”。二为府衙主修。由地方官吏倡导、主持,召集地方绅士编辑。嘉靖《霸州志·周复俊序》说:霸州“夙鸣雄镇,  相似文献   

2.
岳阳专员公署是一九六四年九月设立的,当时管辖:岳阳、平江、湘阴、临湘、华容五个县。一九六六年一月划湘阴县的部分地设立汨罗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恢复岳阳市(一九六○年一月分岳阳县置,一九六二年十月撤销)。即在原岳阳镇的基础上,划岳阳县的部分地区归岳阳市。岳阳市由岳阳行署管辖。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岳阳县。将岳阳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岳阳市管辖。据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湖南日报》报道:岳阳市改为省辖市。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署,岳阳市管辖原属岳阳地区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四个县。(原属岳阳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志尽管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地方志编修时间最久、最成体系积累数量也最多。中国地方志源于古代,始于图经,成形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完备繁荣于当代。方志在总结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地方志是中国人民贡献于世界文献宝库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方志源流与县志编纂□任建云一、中国地方志的源流与浩繁的志书远在先秦,中国即有地方志出现,如《郑志》、晋《乘》、楚《杌》、鲁《春秋》等,自汉以降,地方志编修逐渐发展。魏晋南北朝多为地记。三国时有魏阮籍的《宜阳记》,蜀僧仁显的《华阳记》,吴顾启期的《娄...  相似文献   

5.
方志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地图是一种特有的专门地图,它是地图和方志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三千多年来,方志地图在应用中不断演变、发展。它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古方志地图时期、旧方志地图时期和新方志地图时期。现代,随地图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方志地图将有很大发展,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历代典籍汗牛充栋,一书数名、一书多名和数书一名、多书一名的现象相当常见。清代庄一所著医书《慈幼新书》,又名《在氏慈幼新书》、《保赤珠联》、《保赤全编》、《千金至宝》、《传家至宝》、《遂生福幼合编》、《痘疹慢惊秘诀》。而书名同为《孝经注》的,有何体、刘熙、虞翻、马融、郑众、何晏、郑玄、韦昭,以及唐玄宗、清世宗(雍正)等人所著,自汉迄清,共达42种之多。加之古人称引书名又有简称、代称、集合称等,所以我国古代书名的情况十分复杂。旧志整理者稍不留神,书名的标点就会出现错误,从而产生史料的…  相似文献   

7.
白效咏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36-139,161
目前,方志学仍隶属于历史学下之专门史,为三级学科。地位低下,导致学科构建不健全、学术研究不深入、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研究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研究难以为志书编纂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成为方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能提升方志学科为二级学科,从方志理论、志书编纂、旧志整理、地情研究、年鉴编写5个方面构建方志学科,深入研究方志理论和志书编纂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能提升志书编纂的质量,促进方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新编对旧方志的继承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不是单纯的资料汇集,而是一种学术著述;述体中应有画龙点睛之论;在志文中寓含着编纂者的立场观点,体现着编纂者的观念;在编纂方法上、篇目设置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宜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用写作的源流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东岳论丛》2000,21(3):117-119
我国的应用写作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应用文体则显现出相对稳定状态。近代以来,主要是民国建立以来,随着封建统治的结束,沿袭了数千年的一些公文文体得以废除,其他一些应用文体也发生了变革。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新的文书制度,正在朝着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应用文体的许多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0.
地志的著录,始见于南朝刘宋王俭的类书——七志,方志被列于专记地域的图谱志中。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杂述篇》,将方志列入史家杂著中。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中的《经籍考》,将史分为十四门,方志列入十一门地理之中。章学诚将史籍分为十三门,方志列入十一门地理之首。梁启超将方志列为史十种二十二类中的十七类。章太炎将方志列为历史的第五门。体例未备之前的方志是芜杂的。专载政事的如《吴越春秋》,专详地理的如《湘中山水记》,载郡县  相似文献   

11.
河北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金朝统治的重心地区。这里所指河北,主要包括中都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以及蔚州、兴州等部分地方,相当今河北省的全部,兼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山东省东北小部分地方。金朝历九帝一百二十年,其间,河北社会经济的盛衰消长,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予以具体地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2.
许慎《说文解字》说:“传,也遽,从人专声”,又说“传也遽”,以两字为互训。段玉裁引《周礼》《左传》等古书的注解,说“传”和遽最初都是指驿车、驿马,即古代用来传送文书、接送官员的车马。段注又说:“文书亦谓之传”。写作文书、形诸文字,目的是便于留传、传播。所以:“传”字这两方面的意义,都可以引伸出留传、传播方面的意思。正如段玉裁所说的:“凡展转引伸之称皆曰传。”也正是因为“传”有这个引伸义,所以古人著书以留传某人功德、事迹,或记载其过失,以利后人鉴戒;或者解说经义,以利其传播,统名之曰“传”。 “传”作为文体而言,最早的当是指那种解说经义的文字。梁朝人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说:“……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  相似文献   

13.
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是我国古代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在两千五百年前,《国风》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诗篇,流传在大河之北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它们和各个地域的民间诗歌汇合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激起多少志士为正义而慷慨赴难的壮志豪情!战国时代赵国的荀况开门授徒,经考证,五经大多是由他传授下来的。西汉时,韩诗、毛诗都源于燕赵,从韩婴(燕)、毛亨(河间)、毛苌(赵)、刘德(河间)、以及董仲舒(枣强),到初唐主持修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衡水),许多著名的大师、学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建立和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中国古代诗歌健康发展的汉乐府诗,集“燕赵之讴、秦楚之风”,直接哺育了“风清骨峻”的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转变,而它的活动中心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南。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河北,历代都是文士荟萃之地,诗歌兴盛之邦,产生过不少诗人、作家。仅据手头资料,略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伟大、勤劳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理论思维的民族。从古到今,不同时代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近代以来,顺应历史发展轨迹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享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已经走进二十一世纪。面对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亦即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在中国即将加入WTO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北,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特别构建出河北省2000年至“十五”末全省经济改革和发展大纲。 一、经济结构调整: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坚阶段。河北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哲学的源流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18.
从文化史的视野看方志与方志编纂袁国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这样两门显学:一门是文化学,有所谓“文化热”和“文化史热”之说;一门是方志纂修学,人们常以“盛世修志”一语来概称之。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文化史学”与“方志纂修学”之间有极为广泛的密切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要讨论的是六朝时期两湖地区即今湖北省、湖南省出现的地方志.在转入正题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交待清楚.第一,两湖方志主要集中出现在南朝梁以前,南朝陈并未产生方志著作,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冠以六朝称谓;第二,两湖地区在六朝行政区划变动频以,地方行政机构所辖范围往往包括了邻近地区,因此探讨两湖方志有时也涉及到两湖地区繁外;第三,历来学者对方志的分类基本上可归纳为二种:一种是广义上的分类,即方志不  相似文献   

20.
张开选 《学术界》2006,(4):231-235
本文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目录学贡献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它对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