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元  戴阿根 《社会工作》2010,(11):33-35
近年来,我国救助管理事业坚持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的原则,在强化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责任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当前,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志愿参与,面对我国救助对象数量大、问题多、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由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机制的转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救助管理实际工作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把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的范畴,强化部门职责,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丁艳 《社会工作》2010,(23):30-30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顺利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各地不断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救助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主动救助、部门联动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方法,及时、有效地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提升,迫切需要以修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深化救助管理工作的临时应急救助功能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市民政局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创投)工作,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民生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是我国人口多、不发达的特殊国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根除被救助人员思想顾虑的治本之策。民政部干2012年底专门出台了《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基层救助管理站更加积极地寻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供了重要依据,给予了拓展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努力探寻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助服务的机制和办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形成了一些做法,理出了一些关予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任丽君 《社会福利》2013,(12):35-36
如何拓宽救助管理工作面,加强源头管理。实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覆盖成了基层政府和民政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河南省汝阳县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方式,从基层救助组织、基本救助设施和基础教助管理方式入手,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推进"基层救助组织网络化,基本救助设施标准化,基础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全覆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发展慈善事业,既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回馈社会、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目前,对于如何发展慈善事业众说纷纭,有把"去行政化"当成当前主要矛盾的,有把"规范募捐管理"当成主要矛盾的,也有把“降低慈善组织登记注册门槛”作为主要矛盾的等等。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普遍缺乏社会参与的机会和能力,都有着被边缘化和被社会排斥的被动特征.对社会救助事业而言,国家和政府的救助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而电视台的责任在于宣传并阐释相关的救助政策和制度,协助政府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人才是以人为本,以助人为工作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建设力量,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内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在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  相似文献   

11.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2):35-36
救助管理究竟做什么,怎么做,是关系救助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必须深入思考。这组研究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社会功能的文章有新意,值得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本刊曾在今年的第三期和第十一期上分别发表本文作者的文章——《从工作对象的视点看救助管理》、《从工作方法的视点看救助管理》,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现在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继续发表《从社会功能的视点看救助管理》。真理越辩越明,希望救助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聚智聚力,找准方向,切实把救助管理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1):39-40
救助管理究竟做什么,怎么做,是关系救助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必须深入思考。这组研究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社会功能的文章有新意,值得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本刊曾在今年的第三期上发表本文作者的文章——《从工作对象的视点看救助管理》,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现在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继续发表《从工作方法的视点看救助管理》。真理越辩越明,希望救助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聚智聚力,找准方向,切实把救助管理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社会稳定机制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社会建设功能、社会兜底功能,在代表政府履行救助职能的同时,积极走创新发展之路,认真探索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救助方式,形成以积极为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排忧解难为宗旨,以武汉城市圈救助管理一体化建设机制为龙头,以主动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助养为纽带,构建以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主体,以市内四个救助服务点为支点,以流动救助车为依托,以各区民政部门、街道、社区为支撑,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行动的城市救助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一条民生为先、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让特殊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价值观提升和丰富了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价值理念 2003年6月,由国务院签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私主体承担社会救助,能够通过契约明确受救助者与救助提供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受救助者的人性尊严,并透过受救助者的选择来提高满意度,诱导社会救助服务更具效率和质量。私主体通过公办民营、民营公助、授权、委托等多样化形式在事业层面和决定层面参与社会救助,原有的政府职能转而由私主体来承担,行政以私法手段实现目标的措施日益增加,引起法律关系从"国家——社会"之二元对立转向"国家、市场、社会"多元合作。这种私主体参与社会救助仍需受法的统制,国家应通过行政法让市场主体更加负责,并负有担保责任和接管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杨滟 《社科纵横》2012,(5):37-39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滞后,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为指导,通过加快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型,增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协调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方力量,加强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完善社会管理的公共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构建力量多元、合作互动、基础扎实、主动高效、利益一致的社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20.
正策略之一,打造多元载体立足救助职能建立救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把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作为联席会议的核心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社区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在市、区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271个街道和社区救助点。在部分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社区主任一社区儿童工作者一社区信息联络员三级未成年人社区保护网络。打造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通过合作共建、购买服务、举办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