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年刚满19岁,已经是一个软件编程工程师了。说实话,就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奇事缘于一场突降之“祸”。去年春天眼看就要高考了,在上海周浦中学读高三的我突然被告知,没有资格在上海高考,我必须回到原籍去。原来这是我父亲的一个疏忽:10年前我父母从河北老家到上海做生意,当时有政策,只要  相似文献   

2.
五一临近,许多单身男女又开始为是否回家而犹豫不决,假期自然想回家看看。可是一想到回到家里父母对自己个人问题的絮叨,好多人又有点退缩,用谁的话说:“我妈简直到了逼婚的程度,春节回去待了一个星期,相了10次亲……”一边是暂时不想结婚或因为没有真正中意的无法结婚。一边是父母日趋严重的“逼迫”。结与不结,已经成为诸多单身男女无法逃避的问题,因此,相亲也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份内容,只是这在父母“逼迫”下的相亲最终是否能修成正果,也同样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线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初二学生荣啸的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荣啸一直跟在父母身边读书。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父母所在的单位裁员,他们一家只好回到家乡益阳。昨天荣啸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三个愿望:一是爸爸妈妈不要再去外地打工;二是他自己能在家乡尽快找到新删友,三是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继续去北京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4.
1991年,山东小伙刘保存从家乡菏泽来到陌生的大上海,那时他的梦想是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作为家中老大,他深知父母抚养5个子女的不易,他想靠自己外出打工来减轻父母的负担。14年后的今天,提到梦想,刘保存则说:“我想在上海成立一个集团公司!”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辛静 《百姓生活》2010,(5):23-24
追寻音乐梦的男孩不想做“啃老族” 倪相湘1984年2月3日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倪健孟和母亲郑俪荣是做电器生意的。他5岁时随父母和姐姐从温州来到上海定居。父母希望儿子能读大学,将来和他们一道发展家族产业,可倪相湘从小喜爱音乐,尤其喜欢弹吉他。  相似文献   

6.
孙燕 《社区》2010,(24):13-14
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当然会有。例如从电话中、亲友的口中,得知家中出了你认为不太“对头”的事情,于是马上就向父母“开炮”,也许你是好意,但听者却未必这样认为;如果你将孩子寄养在父母处。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你与父母的看法可能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华人时刊》2013,(8):44
2013年5月,宝应县外侨办工作人员联系到中国驻南非德班总领馆首席馆员宝应籍的昌领事,他向该办介绍了南非情况。目前,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昌领事还重点介绍了在南非的祖籍宝应的名人"钻石之王"陈义彪的创业之路。餐馆打工开始两年珠宝店累积经验陈义彪,南非华侨,祖籍宝应县射阳湖镇廖徐村,上世纪60年代其父母举家搬迁至上海,于1961年7月出生于上海。1979年,对于陈义彪来说,人生迎来了大好机遇。国家恢复了高考,他也顺利考上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大学五年很快就  相似文献   

8.
詹蒙 《今日南国》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母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茹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9.
陈洪娟 《社区》2008,(4):55-55
我10岁那年,父母离婚,我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到了深夜才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一些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时常会接济我一些。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原本在班里一直考第一的我,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我都又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10.
天一 《百姓生活》2014,(5):44-45
误发短信,女大学生和有妇之夫坠入情网2010年5月的一天,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某建筑工地上,39岁的工程经理涂智宇忽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你父母还好吧?代我向他们问好,等我回到北京就去看他们。朱调。”涂智宇感到莫名其妙,朱调是谁?他根本不认识。再说,自己的父母远在四川老家,怎么能到北京去问候他们呢?涂智宇按短信号码回拨电话,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是哪位?”  相似文献   

11.
求职经历: 小高是上海人,所学专业是名牌学校热门专业,可以说毕业后到国营大、中型建筑企业工作不成问题。他的父母也主张他去这样的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幼年时父母忙生意照顾不了他,读高三时父母离异让他伤透了心 1986年,邵坤出生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4岁那年,父亲邵立铭和母亲韩芹双双下岗。失业后的邵立铭脾气火爆,经常在家里打骂韩芹母子。每当被父亲打骂,邵坤就会跑到爷爷奶奶怀里“避难”。从小,爷爷奶奶成了邵坤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3.
雷云 《中华魂》2012,(13):16-20
我的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多少年来一些外国学者所谓“马克思反对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回到早期马克思”之类的鼓噪和国内一些学者跟着说什么“马克思自己也说过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否定了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约是一年前,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女子走进咨询中心,说她的女儿前段时间离家出走,回家后一人闷在房间里,对父母不理不睬,也不愿去学校上课,希望咨询师能帮帮她女孩名叫小梦,是上海一所中专的一年级学生,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开浙江台州老家来上海做生意。小梦从小家境优越,还有个6岁的弟弟。小时候,她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思想单纯,是个乖巧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张一兵教授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难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我们常能看到一种现象,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在他们提出某一理论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难题,给自己掘了一个陷阱,给自己套了一条绳索。我们在著名的青年黑格尔运动领袖鲍威尔那里看到了"鲍威尔难题":是父母生他还是他生父母?鲍威尔提出一种观点,说一切存在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他的概念、范畴的存在,他的意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那么,他  相似文献   

16.
正继续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地下室,靠渺茫的希望过着苦逼的日子;还是彻底"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的老家去过简单幸福的生活?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不少年轻人幸福感降低,纠结着是否抛弃一线城市良好的社会资源,重新选择回到二三线城市发展,这股潮流被舆论称为"逃离北  相似文献   

17.
劳骥 《中华魂》2013,(21):34-34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最近说到,他在乡镇调研时,遇到一位西安退休的工人,回到老家迟迟没能领到高龄补贴。经办人员说要半个月或一个月集中办理一次送到县里。再由县里具体拨发。经我过问后。这位退休工人第二天就拿到了。他后来打电话表示感谢,但我觉得我应该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8.
今年25岁的小聂目前正在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研究生。自从5月25日下午回到家后,小聂第一时间就收到了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手册。此前,一直关注国内疫情发展的小聂已提早让父母住到姨妈家,独自一人在家开始了“漫长”的居家健康观察。  相似文献   

19.
政府摆出一副开闸放地的姿态,但计划供应土地量却是三年来最低。在严厉的新国五条下,地产商们疯狂拿地,其主战场又重新回到了一二线城市。大型房企纷纷忙着拿地从杭州到重庆,这段旅程坐飞机只要2小时15分钟,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却选择花20多个小时坐火车。上一次出“远门”是2011年9月,害怕乘飞机的他坐着大众途锐车,去北方进行了一轮16天的巡视,回到杭州时,  相似文献   

20.
休谟为了找到确定的知识,彻底地贯彻了经验论,将知识奠基于经验之上。他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感觉印象是直接呈现于我们心灵中的,“观念”来自于感觉印象。这样他就找到了最确定、最基本的能够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悬置一切实体,将认识从关注外部实在回到自我意识中来。胡塞尔现象学倡导“面向事情本身”,要求面向直观呈现现象,回到纯粹意识。于是,休谟拒绝在现象之外看到非现象的态度与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的纯粹意识,产生了理念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