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从而明确工业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采用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为测度方法,并选取人均GDP(美元)、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4个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参照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数值,并以泉州市为例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体制改革、信息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当前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等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提高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是其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以高能耗带动工业发展,不仅效率低下,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十二五"经济转型大势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对新兴工业需要侧重解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资源依赖性产业的替代与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寻求绿色工业化发展之路四个问题;要实现体制和机制、产业层次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及新型工业化外延五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曼利 《唐都学刊》2009,25(3):56-58
产业集群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能优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也是我国乡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必然使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此,产业集群是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手段,西部地方政府应通过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加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促进集群的培育、发展、升级和创新上。  相似文献   

5.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演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04,(5)
20_91;陈传志000600030016557-560科技论文摘要(文摘)的编写本刊编辑部0西南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7 141G232I142;3;C;II142_3;本刊编辑部000700110003422-556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叶裕民,黄壬侠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872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互动机制;;装备产业;;制度创新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中药生产现代化快速发展,中药的种植和生产已逐步实现规模化,走向集约化、工业化。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中药学相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为使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必须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中药产业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集群化产业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生菊 《社科纵横》2010,25(7):19-21,24
甘肃省由于产业集群培育滞缓,园区优势发挥不足,造成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关联度不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够高.本论文经分析研究认为集群化产业园是甘肃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6%,工业只占整个产业的12.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广东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可喜成就.目  相似文献   

10.
高箐 《今日辽宁》2013,(5):44-46
一排排宽敞大气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阵阵机床飞转发出的铿锵之声悦耳动听,大型吊车横空出世般往来穿梭,突飞猛进中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奏响振兴的时代强音。按照朝阳工业新区的发展布局,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包装材料造纸产业园区和原龙城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创造销售收入400亿元为目标,高擎朝阳新型工业化的大旗,向着创建功能完善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体中的一个基本空间架构,其竞争力水平决定了某一国家或区域在全球中的竞争地位。本文以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结合这一模型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横向产业模块联结对确定产业集群边界的意义,考察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锋  刘修通  张新兵 《创新》2009,3(9):42-4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城市化模式研究重点为:对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借鉴、制度视角与转型期的城市化模式、西部城市化模式选择;而工业化模式研究聚焦在西部工业化模式选择或创新、具体区域实证分析等。应从二者关系的测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空间结构协同等方面研究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机理。当前,我国面临复杂情形,需从多维度和多尺度建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清均 《学术交流》2005,(7):101-104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发展多呈“U”的趋势,运用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在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国内一些学者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系统实证分析,对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做具体实证研究,还有的学者对集群创新系统要素、结构和连接模式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丽钦 《创新》2011,5(3):73-76
马来西亚槟城是世界重要的电子行业生产基地,槟城电子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与跨国公司对槟城的投资是分不开的。跨国公司促进了槟城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槟城电子产业集群反过来又吸引了跨国公司更多的投资,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虽分属两个系统,但具有耦合的关联性、整体性及协调性,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有耦合逻辑机制。促进大湾区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耦合发展路径与方式包括:打造两个集群耦合发展的人才共生系统、打造产科教深度融合的集群发展服务平台、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动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与发展已引起了各级政府、众多学者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动态应从产业集群的概念、识别、成长、技术创新、竞争力、政策以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等多种研究视角来掌握.对国外产业集群最新研究动态的归纳表明: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从多层面开展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和综合优势的研究,还应加强战略研究,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创新成果并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产业链与供应链、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是管理学概念,产业链是经济学概念.供应链是从供应角度考察上、下游企业之间关系,产业链则是对不同产业而言的.产业链是客观存在的,而供应链不构成供应关系就不存在.产业链并不就是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内一定含有一条或几条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链片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者的区另q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产业集聚内的企业不存在广泛而密切联系.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在集群层次上,产业集群是中观层次,企业是微观层次的;产业集群是经济学概念,企业集群是管理学概念;在地理分布上,企业集群中的所有企业必须在地理上接近,而产业集群则不然,产业集群的企业、机构是一个价值链或知识、生产网络上的,而企业集聚并不必然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两种产业集群模式形成机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镕基  皮修平 《学术交流》2006,(10):100-103
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其形成机理主要有规模经济与外部性、外商直接投资、集群竞争优势、相关产业延伸等。根据集群模式形成方式的不同,产业集群可分为植入型产业集群和原生型产业集群。在分析这两种不同类型集群形成机理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集群的成长除主要由市场作用使然外,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推动力量,人文传统和社会关系网络是集群运行的重要基础,产业集群成长的基础始终是产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与改造的几点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布局上调整优化的重大举措.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改造在战略上要有新的思路.要从获取区域竞争优势出发,实行"非均衡推进"模式,选择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具有现实或潜在优势的产业,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要运用区域产业集群模式,加强产业链整体优化与改造,创造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要有效提升企业二次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务中心区 (CBD)对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于其产业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 ,对北京CBD的产业集群现状及其效应、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 ,北京CBD最基本的特征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集群 ,北京CBD的产业集群具有混合产业区的特征 ;目前北京CBD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脆弱性 ,即 :虽已形成较明显的产业集聚的特征 ,但产业集群的机制还不健全、产业集群效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