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04年GDP年均增速达到9%,人民生活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实现全面小康。但是,在总体形势良好的背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却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邓小平就提出“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1996…  相似文献   

2.
一、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八十年代 ,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 ,小平同志在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刻的考虑之后 ,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 ,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 ,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 ,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 ,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还说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要研究。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先发展东部地区 ,再发展中西部地区符合我国国情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将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资源、市场 ,将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动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会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之所需.东部地区地方党校应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培训西部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新跨越的先导;更新培训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中西部干部素质的关键;教学形式创新,活跃办学机制,发挥地方党校全方位功能是培训中西部干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先发展东部地区,再发展中西部地区符合我国国情,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将会给东部企业的营销环境带来一系列变化.东部地区各企业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合及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性梯度,是我国区际经济联合的有效载体。东西部经济联合的实现形式有五种基本模式:(1)东部资金+东部技术+中西部基础设施;(2)东部大公司+中西部大农业+中西部大市场;(3)东部的优势企业+中西部相关产业+中西部的优势资源;(4)东部的资金+中西部的“三线”企业;(5)东部的观念+中西部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 田纪云同志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曾强调: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继续提高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东、中、西部地区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我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正处于全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加速我省民族地区乡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8,(22):16-19
十七大报告指出:“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再一次提到:“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中西部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则具有十分关键的“连锁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的大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二者在高起点上实现“捆绑式”的联动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刘慧 《调研世界》2012,(8):11-14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为此,要“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这是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这一思路,应该学习和借鉴我国东部地区及国外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统计了2010~201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密度,使用区位熵判别方法,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际间经济的辐射、带动效益有待提升; 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高铁+”新业态发展高铁经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补短板,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和枢纽节点,打通微循环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启动中西部大开发伟大工程。这一决策的理论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全面领会邓小平“两个大局”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对于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这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把握全国经济有先有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富裕和繁荣,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当前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时机已到,应制定积极的对策,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影响的异质性,在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服务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收敛度模型,利用2015—2020年全国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全国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区域间服务水平差距缩小,但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趋同。金融科技在不同地区间的作用效果不同,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作用明显,对中西部不显著;对中西部金融服务提升影响较东部更加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效促进了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而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由此制约了地区金融发展趋同;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垄断效应限制了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但能有效弥补中西部金融服务下沉不足的短板,成为促进区域间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分析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显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缓慢发展拉低了我国的整体发展速度。这表明国家应该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态势,着重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工业集聚的地区差异,分析表明中国工业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工业集聚度明显偏低,呈现制造业"空心化"特征.造成中国工业东部集聚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化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倾斜的结果.为促进地区工业协调发展,必须有效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适当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9.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实现邓小平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思想的一项战略决策。重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大,区内合作基础好,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的战略中具有许多优势条件。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需要,是最终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始终在深刻思考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问题。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通盘构想中的两个大局,目的是使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比较快地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就是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的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妥善解决中央与地方、发展与稳定、速度与效益、先富与后富等矛盾问题的大政与方略,预见了中西部大开发的时间表,因而成为邓小平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