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编辑学原理论》在构建编辑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文化缔构编辑观在编辑学科建设中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编辑行为与著述、出版活动在进行文化审美的过程中“联袂演出” ,三者是互为前提的 ,为此 ,我们特别强调现代编辑观念的文化审美价值 ,即确立一种文化审美意义上的编辑观。不论出版载体如何演变 ,不论著述活动如何繁杂 ,人类的编辑行为都是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的 ,编辑学界讨论颇多的“编辑学” ,与其笼统称为文化创造 ,而与著述、出版混淆 ,不如说是一门研究编辑行为的文化审美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编辑文化学是借鉴、吸收文化学相关理论,总结编辑活动实践经验,在对编辑文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编辑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化学方法和编辑学方法的融合和提炼。编辑文化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建立,关键在于真正用文化学方法作为研究编辑活动的工具和手段,从而构建起编辑文化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不对编辑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就难以判定编辑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利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为此,把编辑活动纳入价值领域进行讨论,探索编辑主体在复杂特殊的精神劳动中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确立学习型编辑的理念,做学习型编辑,是社会对编辑职业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是每一位编辑的自觉追求。现代编辑活动的特征是编辑工作的信息化,编辑应掌握和运用最新知识和技术,进行文化创新。学习型编辑与学者型编辑是辩证的统一体,编辑学者化关键是"化"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做学习型编辑,就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传播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对社会大众进行文化引导,充当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6.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编辑是主体。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中介理论来研究编辑创造论,提出联系他们三者之间的中介是出版物。同时根据大文化出版理论,指出编辑创造主要是“文化选择”。编辑和作者、读者是不同层面上的创造,而编辑处于更高层次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杨牧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编辑学家。其对我国编辑出版学研究的贡献,一是从编辑《文史知识》的实践经验出发,以编辑艺术为中心,探讨期刊编辑学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期刊编辑学理论体系;二是以编辑素养为重心,深入探讨编辑主体的修养、意识等,对编辑主体建设研究成绩卓著;三是热衷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提出了古籍编辑出版的十大任务;四是关注现实,注重编辑出版实践中的热点、大事,在出版改革实践及研究中身先士卒,多有建树。其研究的最突出特色是以实践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强化编辑素质提高学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辑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站在编辑学的角度,编辑工作并不是每个有文化的人都能做得好的,仅为某学科的专家、学者或中文专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也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编辑,他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掌握编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性技术,把握出版行业的规范和要求及相关技能,才能把学报办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具有独特个性、高品位的学报.  相似文献   

9.
深化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现实编辑活动的必然要求。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是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必须不断开拓理论视野,形成系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创立于上世纪中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作为出版业内在生命的编辑文化创新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的功能.这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媒介传播的原动力、内动力、基本动力.编辑与出版本是传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产业化特别是传统出版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互动发展的今天,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对一切新老传播媒体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与不可代替的作用.编辑学是一种普遍通用于各种文化传媒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1.
对近二十年我国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了扼要的概括,提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难点:①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载体多样性使研究内容日益复杂化;②编辑过程和出版过程的现代化使研究对象目前多样化;③编辑活动的不断扩展使研究范围日趋势社会化;④编辑主体在精神文化生产过程中的自身价值不断增加,使研究必须重视文化生产中的特殊经济规律。编辑工具、编辑能力和编辑关系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  相似文献   

12.
戴文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研究与编辑合而为一是他编辑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他开创了编辑史研究,揭示、唤醒了中国编辑的主体意识;他撰著的《历代编辑评传》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中国古代编辑史,使编辑史成为学界认知中编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编辑史的探讨,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对新兴的编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绩是不应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吴医汇讲》作为一种文献的新编辑形式产生的时代背景。这种新编辑形式的出现是与 18世纪科学文化的发展 ,特别是与中医药、文献出版手段的进步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了中医学术的繁荣 ,而且作为我国期刊编辑形式的发蒙在编辑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体例和方法成为研究早期期刊形式的基本素材 ;其编著过程中形成的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编辑思想 ,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编辑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 ;其新鲜的编辑经验 ,更是后人研究编辑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与先进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同先进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编辑出版物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传播手段,通过编辑活动,把反映先进文化实质内容的思想、理论、观念、道德和社会现象等以书籍文献的形式记录并传播出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先进文化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编辑工作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编辑人员只有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适应时代先进文化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编辑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编辑人员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林穗芳是在编辑学界、业界均获得显著成绩的一代大家,他在多年从事编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较早地参与到编辑学理论研究之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编辑学研究从发韧到勃兴,从争鸣到深入的整个进程,其研究带有普遍的时代印记和中国特色,也具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个性风格。他的编辑学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以基础概念、基本范畴、史学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理论研究,以编辑流程、规律特点和技术操作为中心的编辑实践研究,以及以行业规范、出版改革为中心的编辑规范研究等领域。这些成果构建形成了其根基扎实、脉络明晰的编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播先进文化是实现编辑价值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传播先进文化是编辑价值实现的最高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发扬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编辑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艺术等文化现象是人类符号活动的结果,普通编辑学的确立与发展应以符号世界为论域,编辑理论建设应充分重视对符号学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借鉴.结构主义是认识论主体的认识模式,是编辑学术(艺术)把关的钥匙.科技编辑的学术把关和和文艺编辑的艺术把关可分为不同层面,符号本质是这两大类编辑的共同点,由此两者相融合;同时,两类编辑理论建设对人类文化成果的吸纳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8.
宋木文先生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现在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他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仅从编辑学的视角进行考察,宋木文先生也堪称编辑家。他不仅参与编辑了《宋木文出版文集》、《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等自己文集的出版,还主持或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中国版协二十年》、《中国图书大辞典》等重要著作的编纂工作,尤其是他重视编辑人才的培养和编辑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编辑出版学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作为编辑学研究领域一种科学有效的引导性理念,改变了学界既有的习惯性思维和研究模式,代表了当今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就。"大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深度和空间广度的文化视域;"大媒体"指的是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引领下的媒介融合趋势;"大编辑"则是具有"大文化"视野和"大媒体"技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新型当代编辑。它的提出顺应了文化产业化、信息数字化等现实大趋势,也赋予了文化、媒体、编辑这些既有概念新的内涵,揭示了这几个领域间的深层辩证关系。从这一理念的逻辑线索出发,可以预测出相关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发生的趋势性变化: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服务在功能、取向、质量等方面的全新转折。  相似文献   

20.
戴文葆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编辑学学科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戴文葆一直致力于编辑理论研究与编辑学学科建设。他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见证了我国编辑出版形态的历史性变迁,也见证了我国编辑学学科从无到有的建构历程。他对中国古代编辑史研究的深刻认知,对编辑学元范畴以及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编辑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探索,极大地完善了编辑学学科体系,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编辑学者化"思想以及"读者审读"的理念,在今天的编辑学研究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