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因此而倒闭。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保持流动性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产生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流动性状况入手分析流动性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保持流动性提出相关建议。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各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和救市计划后,世界市场的金融体系虽已基本稳定但还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金融市场渐渐显露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在危机发生时,市场上呈现出流动性消失的现象,即流动性黑洞。本文通过简单分析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形成原因,为金融危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融业都在反思自身的经营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得出的结论是,造成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的根本原因是风险管理的流动性不强。我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危机还为集中显现,但是在此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预警,未雨绸缪。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简要探讨,以此来进一步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次货危机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在流动性螺旋中的演变给流动性风险监管带来了巨大冲击,从宏观架构、监管模式和具体监管方法上无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全球金融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方向,包括应该作出的相应变革和已经正在展开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孙昱 《经营管理者》2013,(30):17-17
流动性风险监管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成为金融业监管改革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受流动性风险的偶发性和监管的复杂性的影响,流动性风险监管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表明,由于流动性自身的特点,其与分业监管体制的矛盾在加深。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流动性监管体系符合我国较为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流动性管理特点,也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义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到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流动性能缓冲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而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企业对流动性缓冲作用的依赖会减小,并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说明,金融发展能减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替代流动性的缓冲作用.本文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拓展了商业信用供给的相关研究,并对金融发展如何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公允价值会计作用的争议.本文探索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由系统流动性视角实证分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和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后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扩大了市场危机的传染效应,加速证券价格的下跌.进一步的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对传染效应的作用途径后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证券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趋同,加速了市场危机期间证券的流动性枯竭效应,从而解释金融危机期间证券价格循环性下跌与流动性枯竭的现象.此外,经过样本分离等稳健性分析后,非金融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情况同样存在上述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8,(17):9-10
主动急刹车代价太大;房价一跌就喊救市是资本耍横;对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应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市场流动性刻画市场的交易能力,融资流动性反映投资者的融资能力,两种流动性及其相关程度是衡量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控制与防范危机时期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必要准确分析和量化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关系。以融资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为研究对象,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作为研究背景,选择2000年1月3日~2008年4月30日作为样本区间,运用DCC-MVGARCH模型估计融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并通过t检验对比金融危机前后两者之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时间走势,以证实两种流动性在危机时期是否存在相互增强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危机爆发前,融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动态相关性较低,且相对稳定,但危机爆发后,两种流动性的相关性显著增强,且波动程度变大,呈现出流动性螺旋的现象。这一结论为危机中市场流动性突然消失提供了理论解释,并以此提出提升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流动性风险本质属性的探讨,提出了目标流动性的概念,建立了两个新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模型模型,一是用流动性不足的均值测度流动性风险模型;一是包含流动性不足及其波动性的流动性风险综合测度模型。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48只A股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科学计量股票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率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构建银行同业拆借(直接传染渠道)、银行共同持有资产(间接传染渠道)的双渠道风险传染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并允许银行通过贬值出售资产来弥补流动性,这更真实地反映了银行系统的操作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经济因素波动情况下,平均储蓄量、储蓄的波动幅度、投资的收益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储蓄利率等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有较大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该研究为定量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系统性风险问题提供了方案,并为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风险、投资者流动性需求与资产定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依据证券市场的交易特点把投资者面临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分解为外生和内生流动性风险,并引入流动性需求状态变量随机化了的投资者对证券的持有期限,得出基于流动性风险调整的资产定价模型.模型能够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投资者对流动性风险中不可分散的系统性部分要求相应的风险补偿现象.而且模型揭示出,流动性水平和市场流动性风险的补偿要求是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紧张程度的增函数,解释了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时变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因子,从基金持有资产的角度度量基金的流动性及其风险,分别考察二者对业绩的影响,并在控制某些基金特征之后,从流动性效应、持续性等方面研究了二者对于业绩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流动性beta是一个有效的流动性风险测度,基金业绩中存在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表明基金的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不仅可以预测业绩,还可用于识别基金经理是否具有主动管理能力,从而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对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并且做了简要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降低中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股票市场流动性从正常到缺失转变是历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表现,投资者关注是信息传递到股市引发流动性变化的前提,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有限关注角度分析市场流动性的反转问题。研究发现,在牛市、熊市和震荡盘整不同市场周期下投资者关注度与股市流动性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通过门限模型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市场状态对投资者关注行为的调节作用,当市场状态未超过门限值时,投资者关注度与股市流动性呈正向关系,超过门限值时二者关系转变为负向。本文丰富了行为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为投资者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基金采取"不知价、即赎回"、"先确认、后备款"的赎回规则。极端市场情况下,赎回规则可能引发损害投资者利益、降低基金净值、加剧股市下跌和市场恐慌情绪、规避巨额赎回等负面效应,恶化基金公司的流动性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从赎回规则法律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基金公司内部流动性管理能力提高的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交易成本、市场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资产价格偏离标准资产定价理论的预期,产生了流动性溢价。非流动性产生的来源、机理、性质引起学术界持续的兴趣,尤其是非流动性对最优消费和投资策略,资产价格和收益,以及风险溢价的影响成为资产定价领域里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探讨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9.
张启望  黄速建 《管理世界》2019,35(11):144-157,228
改善流动性限制,保持资产流动性是持续经营的永恒课题,既有研究过度聚焦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而面对融资约束程度与流动性限制程度不一致的情况,挖掘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的决定因素、阐明作用机理,是流动性管理效果得以保障的关键。本文利用企业金融理论模型阐明融资约束对流动性限制的作用机制后,引入公司治理模型,论证企业隐性软实力改善流动性限制的直接作用机制和通过融资约束改善流动性限制的间接作用机制,并改良经典实证模型,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命题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而保有的资金无法用于经营活动,限制了资产流动性,但相同融资约束强度对资产流动性的限制程度,由企业隐性软实力的强弱决定。同时,企业隐性软实力可以维持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的稳定,降低货币资金被股东和管理者用来获取私人收益而造成的流动性限制。研究结论为流动性受限企业解决资产流动性限制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维度。  相似文献   

20.
假设风险资产出清价值由多个基本面组成,比较分析了同质与异质信息结构下交易者策略的相互作用及对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交易者人数增加所导致的竞争会提高市场流动性及市场信息效率,同时对同质交易者产生挤出效应和对异质交易者产生促进效应;异质知情交易者在私人信息质量方面的竞争则会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异质交易者间通过信息质量的竞争决定收益分配。理论上,市场流动性存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