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旧中国三大财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中国本国银行业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三大财团,对旧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就三大财困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如何充当国民党蒋介石上台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等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策略思想可简单概括如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与动摇两重性,政治上应争取使之成为工人阶级的盟友,经济上应适度保护以利用它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构成了它不同干一般西方民主革命的特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具有独特发展道路和结局的基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将这场革命的重要角色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放在这种特殊社会背景中加以看待,这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中国在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十六世纪初首先在江南和东南沿海城市产生,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非常缓慢,在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们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于何时?我们翻阅了一些有关学术论文。有的同志认为:“这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发生时期是旧社会的商人、地主、官僚通过新式企业的经营开始逐渐蜕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这蜕变转化的过程是复杂曲折而缓慢的。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这转化过程还只开始不久,距离着它的完成还很远很远。”这种意见认为投资兴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商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可喜的现象,那就是从以往仅仅局限于若干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研究,进一步接触到资产阶级的实体,深入研究具体的资本家及其创办经营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研究资产阶级工商团体的活动,试图从社会经济的本原来探索、考察引起社会变革的动因和后果。一些受到普遍注意的问题,如二十世纪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及其特点,资产阶级内部阶层的划分,以及怎样认识向民族资产阶级的转化等问题,史学界先后作过一些颇有见解的探讨,但某些论断似不无商榷之处。这里,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 兩面性的形成和本質 自去年年初,全国私营工商业者出現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后,国家对資本主义工商业实現社会主义改造的偉大事业,获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誰战胜誰”的問題已經解决,我国資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中国民族資产阶級所特具的兩面性亦起了重大的变化。現阶段的中国民族資产阶級是否还存在着兩面性?它起了那些变化?这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租界的建立,并无正式条约为凭,而是外国侵略者用欺诈手法,利用清政府官僚的愚昧无知而逐步形成的。这是外国侵略者插在中国躯体上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昏庸误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钢铁工业从1889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共有六十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创建于1889年,创办人张之洞,厂址设于湖北汉阳大别山下,建有百吨炼铁炉二座,8吨贝色麻炼钢炉二座,小马丁炉一座,附设机器厂、铸铁厂等,1894年6月1日开工化炼。由于马鞍山之煤灰磺并重,不合炼焦之用,以致未能炼得合用生铁一吨;向英国购置的贝色麻炼钢炉与大冶矿石性质不合,所炼之钢含磷过多,容易脆裂,不宜作钢轨之用。此时清政府已耗银五百数十万两,无力再筹措改建经费,乃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大官僚买办盛宣怀接办。铁厂官督商办后,为了解决燃料和钢的质量问题,决定改采江西萍乡煤矿和扩建钢厂,股本银不足,借外资兴工,1907年钢厂全部告成,开始出钢8,538吨。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为远东第一流的钢铁企业,其钢铁年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生铁为97,513吨,钢为42,635吨。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曾强烈地激动和极大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整整80年了。8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但是,历史是不能忘却的,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结束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曾苦苦地求索,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救国方案,以图改造中国社会的面貌,影响中国的社会进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先进的理论武装的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出现以前,从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因误解未来社会而惧怕,许多人因不解未来社会而茫然。都渴望了解未来社会,都希望能够掌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改良与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革命与改良究竟哪种好,在一个国家内部变革中,是采取革命的方式还是改良的方式,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从民族资产阶级分裂出来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在挽救民族危亡中的改良与革命之争,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形成《资本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这里,对它作一扼要的论述。《资本论》全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全三卷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四大范畴结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头两个范畴——商品和货币。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到第三卷第五  相似文献   

13.
旧中国的教会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过程相适应。教会学校的建立,首先是在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由启蒙式的小学,发展成中学、大学,大学又由不分系到分系、分学院;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创办的,也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教会合办的,有外国资本家参与,乃至和外国一些大学建立联系,接受外国大学学位及送往外国留学的。从教会大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半殖民地教育系统形成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15.
谭晓明 《天府新论》2007,(Z1):218-220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庄子所有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逍遥游”之上的。“逍遥游”一词在庄子笔下,得到质的飞跃,赋予其全新的涵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哲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尚书》这部重要的历史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首先,要确立一个最高的治理原则,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服从这个原则,即使是最高管理者也不能例外。其次,要确立老百姓之于国家的根本地位。《尚书》指出,只有老百姓安宁了,国家才能稳定。第三,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是没有资格贪图安逸的,如果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就会导致组织的溃败。第四,管理者必须明德修身,修身是成功管理的根本。管理者不仅要有作为一个人的德,还要有作为管理者的德。所谓"德惟善政",就是指管理者的德要体现在管理上。在控制管理方面,《尚书》提出了"慎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 《黄书》是王船山的主要政论著作,分《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等七篇.另有《后序》一篇.书成于明朗已经灭亡.满洲贵族入主中国,南明永历政权仍然存在的时候(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这时,以农民革命势力为主体的抗清队伍,仍在继续进行战斗.张献忠在四川牺牲后,其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在西南一带  相似文献   

18.
帛书《系辞》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周易》经传是长沙马王堆帛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周易》以及古代文化的研究极有意义。由于帛书《易传》迄未发表,现在详细讨论还不是时候。不过帛书中的《系辞》,其结构已有学者介绍,使我们得知大略,虽不能据以校勘,借以研究一些有关思想方面的问题已经够用了。当然,下面所要谈的只能说是试探,一切均应以将来正式公布的帛书为准。一据介绍,帛书《系辞》系用墨写在高约四十八厘米的帛上,字体为隶书,字数较今本为多,约六千七百余字。和今本一样,分为上下两篇,惟其内容构成颇有不同。与今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唐袁郊小说集《甘泽谣》中佳作之一的《红线》,属于古代短篇武侠小说的一种,其简略的文字描写背后所凸显出来的却是多重的中国文化精神。唐传奇《红线》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更多的是儒家之忧患与力行意识、道家之因性与超越意识、佛教之自立精神与慈悲情怀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因司马迁曾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曾继承其父司马谈生前之职任太史令,而太史令最初又称太史公,故名。《史记》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文体发展史的贡献,首先反映在史体上。 一、它开启了我国通史的写作风气,创立了“通史”这一大史体。在《史记》之前,中国历史上虽也有过一些史书,如《春秋》、《国语》、《战国策》、《尚书》,但它们都或为断代史,或为国别史,《尚书》在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史书,因为它只是一些公文的汇编。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